舒服无广告版
http://goo.gl/w8l9lp
“我们的人生,并不能单纯地划分成明亮或黑暗。在那之间有所谓阴影的中间地带。能够
认识那阴影的层次,并去理解它,才是健全的知性。 ”
《黑夜之后》在村上系列中反而是比较少提出来讨论的一本书,他不像《1Q84》,《海边
的卡夫卡 》或《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般长篇,也不如《莱辛顿的幽灵》一样是短篇集
,大概定位有点类似稍微短了点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篇创作,通常
村上短篇很常会让我有种结束在倏忽之间,伴随着一股不太完整的感受,而我反而觉得《
黑夜之后》剧情还算完整,是定位于传达的概念单纯,但由基于主旨衍生出的支线故事反
而框出而凸显本质轮廓的故事。
如果有看过村上大部分的著作的人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书中两个世界的概念,像
是《1Q84》天吾与青豆视角,《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 》的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这两个场
所,《海边的卡夫卡》的真实世界与树海后与佐伯小姐相遇的世界,基本上能打造出相依
著另一种公设运行的世界,而且让读者不会有强烈违和感的写作技巧是非常高明的,除了
二元的对立性,通常两种不同世界内各有符合现实与不符合的部分。
《黑夜之后》同样的也将白天跟黑夜象征为两个世界,白天在书中没有着墨太多,我想作
者设定应该就是目前我们生活,而所谓的黑夜,则相当程度的隐喻著恶,书中浅井惠丽所
待着的房间,房间内电视机播映的画面,也同时隐喻著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两个世界的交
集处,那灰暗的阴影处则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当两个世界屏障变得不稳定薄弱的时候
,而在通道则会像认真耕耘的农夫一般善尽其职的开始运作起来。
“其实所谓隔开两个世界的墙壁,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哟。就算有的话,也可能只是一
张纸糊的、薄薄的隔墙也不一定。只要轻轻靠上去,也许瞬间就会破掉而跌到那边去也不
一定。”
这是高桥先生去法院旁听案件时的体悟,想表达所谓善与恶中间的跨越的界线并不是如此
的坚固,也隐喻著审判制度存在着固有的问题,其实村上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两个世界的融
合作为结尾(亦或是其中一个世界的永远消失),而在这本书中则没有很明确的这种设定
,反而有点像在隐喻其实就只有一个世界,只因为媒介的不同,视角的不同,导致状态的
改变(浅井惠丽的深层睡眠)让人误以为还有另一个世界存在,但其实中间所谓称之为壁
垒之类的分隔墙,并不存在。
用我蛮喜欢谈论记忆的一段作为结尾
“人的记忆这东西真奇怪,好像没有用处的。
没办法的事情,塞满了整个抽屉,
现实上必要的重要东西却一一遗忘掉了。”
天黑了之后时间的流动性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呢。
本文刊于《文角》201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