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内科不好的点是?

楼主: abchaos (时雨见晴)   2019-03-11 23:51:41
文长慎入。
其实内科好不好已经是万年月经题了,具体的优缺点都已经被论述得很清楚。
比方说选择多出路广、进可攻退可守、医学之母享受思考的乐趣;
或是训练极累、常常面对困难医病沟通、留医院大多要值班、待遇大多平均稍低等。
身为过来人我不打算立刻说服你选或不选内科,
只想讨论选科常见的盲点:“用现在看未来”、“把不熟悉当成不喜欢”。
这边先用我的例子起头,顺便带出我想说明的重点。
我当初选科除了受到景仰的老师感召,也以为自己天生就是内科的料。
手拙兼讨厌动手,喜欢研究为什么,抽丝剥茧研究病情;
乐在查资料和学生老师同侪教学讨论,觉得慎思明辨是医学路上的最大乐趣。
后来选了内科之后,起初以为的热情渐渐被值班、杂事、还有莫名其妙的家属淹没;
来自前述情境的成就感开始没办法防止自己陷入 burnout 的危机。
不夸张的说,在内科包含次专五年的训练里我至少一年都会有一次认真的想要 quit
可能有人会问:都到了次专忍一下就好干嘛登出?
我还真的看到身边有两三个训练到次专后换跑道的。
总而言之忍耐也好,想开也罢,我就这样一路摇摆到了训练结束那天。
在次专毕业前我立下誓言:“老子再也不要睡在医院,受鲁洨家属的气,
不要再被凹一堆鸟事,更不要半夜接电话说林北今晚入院还没看过的扭胚在 CPR!”
为了达到我的誓言,我没等到次专考试跟升迁,训练时间到就跟上面说掰掰。
后来也到了一个看起来挺不错的地方,工作轻松,不用值班,薪水也好。
基本上是正常人都会喊真香。不过我并非要来这里炫耀 happy ending,
在那边工作几个月以后,我开始发现自己(在专业)有更想发展的事情。
如果要搞那个,基本上就要回到医院里,少不了值班顾病人那些觉得受够的事。
最终那种渴望超过了其他的拉力,所以一年多之后我又到了另一个地方。
开始搞起我想干的那件事,当然也是心甘情愿的收病人值班甚至写论文。
更好笑的是我想做的事情基本上跟外科差不多(谜之声:不是说手拙兼讨厌动手?)
我也不知道以后会这样,照我这种没定性的劣迹,
可能踢到什么铁板又觉得不如归去找谁收留我算了。
不过至少现在我每天眼睛张开都觉得自己做的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简直像是医院花钱来请我打电动;以前很在意的这些那些“鸟事”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甚至还会觉得自己的利益跟医院的发展绑在一起,想法都变得正向起来。
个人的事情到这边就此打住,今天也不是来卖鸡汤的。
接下来回到前面的两大盲点:
“用现在看未来”、“把不熟悉当成不喜欢”。
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各科荣景或衰落,有些是显而易见的长期趋势,比如小儿科少子化。
也有不少是因为政策或科技的变化造成的“战略机遇”,像是心导管或是腹腔镜。
特别是科技创新造成的变化,只有在相关领域浪头的人才有机会稍微早一点接触到。
这些东西对于五(毕业生)到十年(医学生)后才能投入的人都是难以想像的。
就像现在问我其他科有什么很屌的东西我也不知道,
但其中有些可能就会变成未来十年的标准,也是该领域医师的新机会。
反过来说,现在大家都说很有搞头的东西,等到自己上去恐怕也饱和了。
再来就是动手与否,以及写论文升等的议题。
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能动手的机会绝少,能缝合就不错了;
就算是拉勾当助手,和真正主刀策画掌握全局的感觉仍然有很大差距。
写论文更是几乎所有人在训练结束前才会开始接触的领域。
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我们还是可以好恶的评断,只是常常不见得客观。
到了现在,我已经不太相信“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这种说法。
假设不是自我美化,很可能只是因为体验的不够多。
不过如果真的在实习阶段觉得很痛苦或志趣不合,那也不要勉强尝试。
说到这里,内科真的不见得比其他科好,但是出路和可能性确实足够广。
内科的特色是在次专科跟主治医师初期,还能有两个选择生涯的节点。
一个医师生涯的关键的不是医学生时期或是住院医师,而是主治医师的前五到十年。
举个例子,皮肤科、家医科不是只能开业,也可以选择在医院当教授;
反过来讲,外科医师也能选择在基层服务一辈子不再开刀。
只是能够让你选择人生要怎么过的最后节点,就是主治医师的初期。
学校毕业、PGY 结训、甚至专科结束职业生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reset。
主治医师前半段要钻研专业技术、追求论文升等、或是累积开业资本都是自由的;
至于中期以后的走向就会越来越仰赖前面的选择。
一个人可以选择先冲升等,后面到了天花板考虑到基层继续发展。
但不太可能先在基层打拼一阵,突然想说要回医院当教授。
我个人片面的观察,在可预见的未来,医学发展越来越快,
在专业领域找到这种“战略机遇”,民乐透成为一方专家的机会只会越来越高。
当然新技术是一回事,如何突破健保、医院或其他竞争又是另一回事;
每个专科发生典范转移的机会也有所不同,
但是以实习或 young R 的角度观察,很容易有所侷限。
如果用三年的内专与家医去比较,后者或许更早独当一面(升主治/到基层),
但前者多了一些些的弹性,当决定了自己心仪的领域,有机会和权利钻得更专更深。
我必须承认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弹性,特别是“早就知道要什么”的人。
把职业选择奠基在某种不确定性,也可能不是最可靠稳当的作法。
不过我个人确实蒙受了这种弹性带来的正面好处。
没有人不想赚钱,也没有人会排斥舒适的生活,更没几个人喜欢活在压力与紧张里。
但是单独看来再明白不过的事情,套入真实的情境,有时候就没那么直观了。
凡选择必有代价,忽略这件事所做的选择就算在当下看来再完美,未来也可能后悔。
我给原 po 的建议是既然不讨厌内科,有心仪的理由也没有更中意的选择,那就选下去。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摸著石头过河,而不是真的很潇洒的确信什么选择是最好。
如果在工作中发现到自己非常喜欢某件事(赚钱/治病/教学/研究 ...),
那恭喜你找到自己的使命,往这个方向努力迈进就对了。
假设到头来还是没有特别的方向,内科也够让你安身立命。
即便过一阵子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丢脸;至少这是在你亲身体验以后才明白的。
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与对自己的了解成正比,
所以在找到使命前,多一点弹性往往是好事。
我想这是内科和其他科比起来,真正的一点特色和优势。
与所有内科人共勉之。
作者: charliedorae (黑队长A梦)   2019-03-12 05:31:00
泪推
作者: sciaticnerve (坐骨神经)   2019-03-12 08:39:00
作者: caroline4247   2019-03-12 11:07:00
优文推!谢谢分享
作者: hyperkalemia (we are young)   2019-03-12 11:34:00
我也猜ercp这种反而大医院有人把持没办法让你做
作者: sunsanglamor (thelinny)   2019-03-16 15:2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