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删!! 过几天会再发表易经版。赶写中。
前言:
以最诚挚的心念予十方界众生分享并赞叹金刚经。若接下来文中若有任何能使十
方界众生明白典籍道理的功德,必无私回向,若文意不清、章节不通顺,恭请十
方界菩萨给予指引、提点,后学将立即忏悔修改并再次精进,不辜负十方界菩萨
们点化。
内文前解释
一、烦恼从何来。
我们都清楚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有些是咎由自取,有些却是无奈,这各式各样、
变化又多的烦恼,如可以当商品贩卖,或许每个人都可成为亿万富翁吧。
当然!!就是不可能贩卖烦恼呀,所以只能学会丢弃祂们。
在佛法中我们不谈论丢弃,谈得是一种觉悟,这种觉悟是放下的真实应用,并不
是嘴巴说说的假性放下喔。所以嘴巴说自己修行,谈论经典中思想怎么变化,但
同时也在做批评他人之事,这样就是没学会放下,也就是没有德。
不过禅宗的作法是透过经过戒定慧后的能力去察觉每个人德性的光辉,并透过机
缘各自渡化有缘的后进,这也是师传顿法。也是教导后进觉悟的药方。
这并非禅宗的作法就很特别,反而每个宗门教化后进放下的方法,各有其必须存
在的意义,是因为人的烦恼太多太多了,多到佛都说烦恼有八万四千多种,每种
烦恼只能有一种药方,如果药引开错,哪病就难治好了。能说外道就不好吗?
只是说若能从内心下手的效益是比较有效的。如东方世界药师佛发下十二大愿,
欲成就我们这世幸福生活,往生之后到东方世界继续修行,得以来世成佛。
这种从绝对根本利他的神威愿力就令人无比钦佩。
引述了人有哪么多哪么多的心病,就会发现谈论烦恼是不智之举,就是强说愁,
着相,执著下去了。故写文章的行者本生就生病,请问一个病人要怎么治愈其他
病人? 不如无事一身轻是吧。
"烦恼就是一种病",一种知道祂存在却还是很难摆脱的病。不能不察呀。
错把追求知见或是好为人师当成是愿力使然的心境,这该怎么成就菩萨道呢?
所以断绝烦恼不是靠文章写得多华美才有成效,而是要靠正信、实信、净信来摆
脱文学迷思,否则这种烦恼病就算有心改变,祂们还是须要一段时间才会离开。
试想这一种察觉到烦恼都难处理了,哪其他没办法察觉的烦恼呢?
祂们"就是"根深蒂固藏在某个地方。
要怎么找到这个地方呢?,首先摆脱不知不觉就成了第一个课题。
不过我也没答案如何摆脱不知不觉,因为我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呀。这四种人类
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很清楚字怎么写,但真的要人清楚述说自己怎么出生,何
时衰老,怎么生病,最后再谈怎么死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前三者在现今
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寻找知识让自己不迷惑,但死亡这种事情...
诸位死过了吗? 这边就不专题讨论囉。
现今,许多人烦恼著今天的工作该怎么做,有些人就烦恼著今天的业绩那里来。
有时必须操烦著小孩或父母的事情。福德多些的人不须要担心家务事,可以追求
自己的生活,所以怎么保持身心健康或是怎么规划未来生活就是当务之急。
也有些人只想随遇而安,这虽遇而安是个好原则,毕竟生活苦,若练就了一身好
功夫,什么都不想顺其自然,时间到了再说吧。听起来很有智慧,但这有点类似
禅宗说的"无记空"的修行方法。
简单说"随易而安若没有大智若愚的思想",就是一种"假空"。
假空有一个特点是,无论自己想或不想这个烦恼,烦恼都在而且会继续产生,这
个烦恼就是外缘不止呀,外缘不止就是一件件琐事不会停止,旧烦恼刚走,新烦
恼莫名其妙跟着来,一辈子就庸庸碌碌去了,可生活很安定喔。
但金刚经中就是告诉我们这种安定要分别出来,因为这是不真实的"止定安住"。
"止定安住"是金刚经中是行者修行中一个道理,这看似是正确的修持法,可用在
生活中每个地方,但实则却有所等次不同,然而现下自己德性不够,安定常住不
同的部分留待未来谈论。
既然谈道随遇而安,就谈论其中"安"的境地吧。
发心在生活中修行菩萨道的朋友,若有不小心生出对安稳的生活有满足的念头出
来,哪这种心态即入寿者相,寿者相追求长生,试问有人不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呢?
哪位修到者不希望自己的精神能长生呢? 想必不少吧。
故寿者相一出现,这其他三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就慢慢会从生命奥底中变化
出来,生命奥底就是烦恼的大本营,这是再生命诞生之初就住下来了。
所以寿者相一变化出来就难以摆脱了,寿者相不是习气是人性,所以很难根绝。
因为很难根绝,所以我开了一点玩笑。
四相乃仁心,仁心立于人,
哪人即是我,我从众生来,
寿者何在? 烦恼在此。
有了追求净土寿者心,原本修持的大乘菩萨道行者就这样不究竟了,岂不冤枉。
修道难吧,苦也不是,辛苦一辈子了,心住下来,念头住到了西方净土,大乘菩
萨道就这样不究竟了,不是很冤,早知道不要知道西方世界存在。
想不苦轻松也不是,追求自性成就罗汉身,躲了人道,却不小心究竟了小乘菩萨
道的功德,修行一辈子还似不完全究竟,最呕得是了生命尽头才知道绕了路,下
辈子还要再来一次,很呕!!
两个都是入了寿者相,又冤又呕。
因此聪明的行者今生先寻求何为第一因,何为解脱轮回之法的目的就清楚了,这
掌握以上祕诀就能省去很多冤枉路了吧。
但实修不足如我,烦恼也一堆断绝不了,也没法给出什么好方向,也只能就先学
的建议请诸位读通金刚经佛法。毕竟知道金刚经讲究的是断尽烦恼根源,自认也
许把追求第一因的烦恼断绝了,或许还有点机会怎么摆脱轮回吧。
可说起来也是个巧合,刚好看到想道金刚经中佛开示,众多烦恼、疑虑、痛苦,
万千的思想生命通通来自于一念,这一念只是一念,不是两意,也不是三心。
我就发现若用推理逻辑思考的方式解读以上那段话,应该能靠修持找出这根源的
一念,一念根源既断,自然可以找出第一因了,但随即又有其他的问题跑出来..
怎么断尽万千烦恼呢?
若真断绝万千烦恼的根源一念"确定"就能知道第一因吗?
难道金刚经也是本谈论第一因的经典吗?
我心中没有明确答案,除实修不足外,最重要的是尚未发心修行,所以这没有目
标的乱修,蛮干,只能依靠体验才能解决我心中无限的疑问。
虽自己都是用体验来证道是很花时间,但我更怕的是用思想、用逻辑推理去学佛
法,毕竟学问永远都做不完,但想要成就的目标没有达成就得等下一世,这不是
很辛苦吗? 同样的事情一做再做... 这不是很迷糊吗? 生生世世都在迷糊。这一
世比上一世还迷糊,越来越迷糊。
写到这,我开始觉得自己是个迷糊的笨蛋,还是透顶的,半夜不睡觉赶写文章,
不好好修持,妄想用写文章的笨方法来学佛法,够愚昧了吧。
所幸十方菩萨开示了变通方法,否则依我这辈子的智慧与德性应该参透不了金刚
经中得某些道理吧,又怎可能想到解释金刚经中"断绝一念即见第一因",这根本
是天方夜谭,我是哪根葱哪根蒜呀,不是吗?
二、金刚经与五般若智
敝人试着解说金刚经是如何重要的经典,后再解说五般若智的变通方法。
首先金刚经归属于佛法般若部,这代表金刚经是部超越一切大智慧,却同时包含
著一切大智慧的经典,在这一切中,金刚经确实谈到了一个源头。
其次般若在中文有大智慧之意,但因般若有了脱生死,明心见性、证道、成道、
了道、成圣等等的智慧,所以中文的大智慧并非能完全解释般若两字。
故当有朋友问源头与第一因的问题时,若非拥有五般若智的菩萨开示,否则敝人
也不能强行说法。故若有他人提出疑问的机缘下,抱持尊敬与学习的心,并带时
刻忏悔的念头,变通经典意思,让敝人与他人有个方向修持,这就是没有实像般
若之下的变通方法。
再者五般若智的行者有许多种境界,但体会境界只能透过心来领会,无法言传,
但彼境界不同于此境界,一境界高于另一境界,故第一因的解答在变通境界般若
时,须有苦心奉劝后学,要透过不间断的修行开起自然智,本有智,自然世上一
切道理都能知晓清楚。苦心劝告他人持修是变通境界般若的方法。
次之敝人文字不够通达,优美并具深远内涵,故变通文字般若解释第一因时,只
能透过引用先学大德、及经典上的记载来传授后进。毕竟文字般若是须俱备天赋
才能圆满,故今为了弥补自身根器不足,敝人引用过去大德的文句来解释,此乃
变通文字般若的方法。
再次之敝人借用版友疑虑藉以带出金刚经第二品,机缘之下讲解第一因,此乃变
通方便般若的方法。
最后强解第一因,是过去敝人在十方菩萨的带领之下,学习些许知见而有所经验,
可无恪守菩萨道的戒规,却发心学习六度的方法与精神,故今日十方菩萨给敝人
一个机会,透过初讱信发心而通融,此乃变通眷属般若的方法。
敝人没有金刚五般若智,却提起勇气强解第一因,虽乃不智之举,但有幸在十方
菩萨提点变化五般若智讲经说法,故今日敝人才勉强一说,否则何德何能。真是
大罪过,真是大罪过呀。
内文:
今次的问题敝人将引用金刚经第二品善现起清分来讲解。
"善现"就是须菩提,在佛祖在世时十大弟子中谈空第一,而金刚经内容就是以须
菩提问佛问题时所记载的内容。须菩提问了佛一个问题,要怎么降服是烦恼
佛回答他,善护念以及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