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强调:
请记者千万‘不要’抄,虽然是废文但记者也会抄废文的
看这系列 也许没有婚姻点
但忍不住要提供自身经验
我国中也是读私立学校,台北市某间不是很有名的私立幼稚园~国中部门
我父母送我去读,主要是因为我被分配到的国中恶名昭彰,
有邻居(女生)去读,被坏学生拖到厕所去脱内裤拍照 (更糟的事情没发生就是)
我父母吓坏了,坚持我要去读卫X女中,幸亏抽签抽到我去读的那所,才免除我住校命运
我家里是小康,我天生就没什么物欲,唯一爱的是出国旅游
但正好我父母从小非常重视这块,小学开始就每年一次和爷爷奶奶或爸妈出国旅游
同学们出国是真的像前文说的, 一个月up 但他们大多数是家族在美加澳有置产
出国也是去这些国家居住,比起来我还满开心,我去过国家是比他们多的
名牌方面,学校管得很严,有严格禁止学生们比较名牌,我从小就不爱名牌
不会注意,当时也看不出来同学穿的是名牌,那年代手机还没流行
所以这方面真的还好,我心里没有不平衡
但对妈妈而言应该很难受,因为当时妈妈就常说,她去送便当时,
看到某某同学穿的鞋子是名牌; 手表是名牌。
XX 的妈妈开多贵的跑车, 00 的妈妈开 BMW , YY的妈妈满身都是名牌...
(出社会后一直到现在 3X岁,妈妈偶尔还是会嫌我不爱名牌,身上连个名牌都没有
让我在亲戚间不光彩...)
所以物欲方面是还好,没有什么比不上同学而不平衡的心态
关于人脉,哈,真的想太多,你不是那个圈子的人,人家跟本不会鸟你
我的家境在学校里算是贫户,同学们没有人刻意炫富,但从小生长的环境跟本不同等级
很多同学小时候都在美国或加拿大住过; 全家也都买好房子办好移民,等著移民了
也很多人从小,暑假就去美加等国学英文并且居住,大家英文都吓吓叫,
我也是从小上美语班的,但等级完全不同
光上美语班,只有国一时英文能考得不错,顶多发音还算可以
但我完全无法用英语对话。
班上好几个同学,因为生长环境,在美加上过小学,或是暑假都去居住,
他们可以用英语对话且侃侃而谈,他们跟本觉得我很“俗”又“乡土”
完全不会和我来往。当时在迷港星,他们也非常看不起我
因为他们已经在听英文歌,在迷好莱邬明星了
然后老师们的大小眼和势利的确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
我还是交得到朋友,同样是因为 level 太 low ,
和我同样“乡土”而打不入贵族圈的同学
但熟了以后,发现他们也和我不同等级,也只是同样迷港星、台湾节目和歌曲而聊得来
他们同样不会讲英文,没有在国外住过,但其中不乏:
父母是田侨仔,不然就是哪个宫庙的董事长...
人家爸妈照样在国/高中毕业后,把家里所有小孩送到美加澳等国留学....
然后每个小孩名下都有台北精华地段的房产...
班上有家境连“小康”都算不上,是父母省吃俭用,拉紧裤带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的
但这样的同学,让我年纪小小就见识到人性的残酷...
我发现连他们都不理我,不想和我做朋友,而努力去攀附真正上流社会的同学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年,报纸上看到国中同学的消息
某同学是大财团的第三代,从美加的大学一毕业,家人马上出资让他开公司
我完全不会羡慕也不会嫉妒,因为那真的是跟我完全不同等级的人
而那位同学其实非常好相处,没有架子也完全不会炫富,
只是他身边总是围绕着想和他建立人脉的小朋友们,我这种贫民是无法靠近的
印象很深的是:国二升国三的暑假,班上一半的同学出国了,为了避开升学压力
国中毕业时,也一大堆人出国,留在台湾唸高中的只有个位数吧。
高中毕业后,也有几位出国了,留在台湾唸到大学毕业的应该不到 5 位,
我就是其中之一,我虽然也出国了,但我是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才去唸硕士的
记得高中毕业刚上大学前的暑假,开了国中同学会,
回家后我哭了,接下来的暑假都郁郁寡欢
(要嘘可以,但我当时只有 18 岁)
怪我父母没办法也不愿意让我大学就出国...
而国中同学当时出席得,大部份都是暑假回台探亲者,
不然就是申请好国外大学,打包好准备要出国的。
所以真的强烈建议,如果经济只有“普通”,或是孩子本身抗压性差或是爱比较者
真的不适合读私立学校。原本以为自己没有物欲,也不会嫉妒别人的我
在发现同学们几乎全部都要出国时,真的有一种好嫉妒,好痛苦,
为什么我无法拥有? 为什么我得不到? 的感觉
等到高中上了北市的公立学校,发现又是另一段故事,自己还要去适应
在私校是贫民的我,到了公立女子高中,变成千金小姐
例如和同学出去,光是吃个冰,几十元的价钱,同学大部份都要走几街,比较价钱
坐公共汽车的话,同学们也要精打细算哪个路线是一段票? 哪个路线是两段票?
我妈煮意大利面给我带便当,同学也有人给予惊叹的眼光,说没看过那种面....
(完全没有贬意,很多人在出了社会后,或是当了父母后,也是要如此精算
现在的我完全理解也觉得很正常,只是当时我只是少女,从私校到公立学校的转变
需要让我花时间重新去学做人道理而以)
现在住在国外,几年前,在私立国中的同学 A 到国外来拜访我,
她和我一起去超市买菜时,她说:“哇,好多烤箱食品,好方便喔”
我说:“妳以前在美国住了很久,美国没有吗?”
她张开无辜的双眼,理所当然的说:
“超市都没仔细逛,大烤箱也都没用过,我们(家里小孩全部出国)大部份都在餐厅
吃,不然就买回家吃耶。”
回台渡假时和同学 B 聚餐,我聊到,有朋友要送小孩到我居住国当小留学生,
列了长串的购物清单,我告知对方,日用品没差多少钱,出国买就好,
从台湾带台湾食材就好
曾经和我住在同一国家的 B 同学非常自然脱口而出:
“干麻建议别人带台湾食物呀? 吃餐厅就好呀,像我以前出国读书时,都好兴奋
都想尽量尝该国美食和餐厅,哪还会想带台湾食材自己煮? 想吃台菜就去台式餐厅”
(ㄜ...台式卤肉饭餐厅一份约 NT 300 起跳,这价钱我可以煮一大锅吃三天
而且我煮的还比这里餐厅的台式好吃)
然后也有同学交了原生家庭等级差她很多的男友,论及婚嫁时就有一堆不愉快..
例如女方只要人在家就开冷气,男方觉得很奢侈;
男方开二手车问题一堆,女方不能理解为何男方不换车 ;
国内旅游时,女方和家人都住万起跳的饭店房间; 男方住一千上下的民宿...
诸如此类
总之我很感谢父母送我去唸私立国中,让我有这段特殊的体验
让我现在比较会看人,比较会判断别人是真的有料还是打肿脸充胖子
毕竟我连大财团的第三代都同窗过
但对于孩子价值观的部份,真的千万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