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洗澡突然想起,
20年前也就是民国94年的11月,
当时我27岁,买下了我人生的第一间房,并且选在11月30过户。
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呢?
因为是我特别选的,
是我25岁跑掉的那个第一任前女友的生日,特别选这一天警示自己,
有点毋忘在莒的味道。
20年后的11月,上周我买下人生的第18间房,顺利的话应该是1月过户,当然中间陆续有
卖掉的,现在手上只有7间。
想想人生就在买买卖卖中度过了,
突然老夫聊发少年狂,整理一些自己的回忆。
$$$
房地产其实就是经济发展史,
而经济发展史,又跟科技发展脱不了关系。所以回顾一下台湾的电信史。
20年前有一家公司雄心勃勃的成立了,这家电信公司叫做威宝,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后来的台湾之星。
当时仁宝电脑的董事长,整合一批人踏入这个产业,很想好好做一番事业,打破被三雄垄
断的电信市场。
一开始确实做得不错,
大量扩展基地台,用低资费吸取客户,跟亚太一样勉强达到百万客户的关卡,后面就很难
突破。
后来转成台湾星星,做了一些内部精简,想再振作,但可惜高层主管所托非人,再加上大
环境也是打不过三雄。最后终归隐灭的命运。
为什么讲这个?
因为20年前我也算是威宝的小小外包商,受惠与这家公司不少。
能买到房子也是要感恩。
所以就会很度烂台哥大,
从去年年中,开始谈合并台湾之星,
但以结果看来,台哥大不要台星的站台,通通拆光光;也不太需要台星的人才,
其实我怀疑,他只是透过砸钱,来消灭一个碍眼的对手而已。
所以跟着台星一路走过20年的我,实在是不胜唏嘘呀!
讲回买房子这件事,
对我自己大概有三个阶段的心态变化:
第一阶段是自住:
第一间买在下新庄,三房含一个机械车位的电梯华厦,买392,当时觉得贵,但现在回头
看真是便宜啊!
民国100年为了出国就卖了,
花了60万出国玩一年,体验无价!
第二阶段是开始练习买卖
回台湾后的101年到109年,
尝试了各种不同的产品,
公寓,电梯套房,老大楼,隔套收租,全部都体验,也全部都卖掉了。
第三阶段是找出自己适合的模式:
可能过了45岁心态开始稳定,
不再想一直短期买卖,
开始思考怎么样在持有跟卖出之间做个平衡?
卖是一定要卖的因为不可能无限持有,除非你有无限的资金。
但是放多久卖?怎么卖?
这就是需要好好琢磨的学问。
我也持续思考中,但是今年稍微有一些体悟了,会用接下来两年验证实验。
大方向其实就是收租翻修?
捡别人不要怕麻烦的物件,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才有钱赚。
因为我钱没有别人多,手脚也没有别人快。
苹果是肯定抢不到的,只能自己去翻翻垃圾堆,挖一些别人看漏的宝。
刚好20年到了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当初下新庄那间没有卖,
而是一直持有,那到今年刚好房贷还完,对我的人生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大概就是一个:
在新庄或五股工业区上班,
老婆加一个小孩,
夫妻合力,房贷终于还完了,
小孩大概上小四,所以还完房贷接下来要花小孩的钱。
那间房子到现在市值应该有1000吧?
但可能没钱的时候还是得去房子增贷出来,让小孩上补习班?
对比现在我的人生:
嗯未婚没小孩,
但是可以随时辞职,休息半年出国去玩是没问题的。
以后应该也不用担心养老,
等到我要退休的时候,租金应该都还清房贷了,就让房儿子来养我也ok?
资产肯定是大于1000但希望能突破3000?
这两种人生哪一种比较好呢?
哎呀,我也不知道。
毕竟结婚生小孩也是我曾经很期盼的事情。
但再讲回买房子。
买卖整理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乐趣,
整合了我很多的兴趣:
木工,绘画,艺术,音乐,室内设计,记帐,简报,谈判.....
许多我在大学时期投资时间研究的社团能力,
也都在买卖房子这件事里面发挥用处。
我觉得我自己也蛮奇怪的,
在脏脏乱乱的工地,
或者是拆房子的现场,
反而有一种自在的感觉。
虽然没有赚到很多钱,
但是比起股票让我安心,又好玩。
是一件就算不会赚钱也愿意花时间去做的工作。
写了很多我也不确定大家看懂我在讲什么,
就是个深夜梦回的感触吧?
200元的咸酥鸡配清酒,写出来的文章,希望能带给大家些许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