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社宅分成很多种....
一种是像老美或欧洲那种便宜的要死,但管理超烂的社宅
结果就会变成弱势族群聚集的建物,然后顺便把周遭稍微有能力的邻居排挤出去
最后就变成弱势族群/社会角落
另一种就是可能比市价便宜一点点,但品质好很多的产物
这种其实某些方面就是提供人才短期到中期的居住地点
我说的短期到中期是只对人生而言,五年十年左右的一个规划
这些人可能是因为本身从外地来,可能是因为刚出社会头期款不够
所以没办法在工作的城市买房地产来定居,但又不想住太烂,所以就进驻社宅
但这些本身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居民,所以目标还是让他们能够定居
台北市目前比较多的是后者吧,价格其实不算便宜
好笑的是那个补助门槛超高,就是你收入要很少才能达到高额补助
但你收入很少的时候根本那个房租依然会占很大的比例
所以我猜多数还是收入还OK但可能还在累积资产的年轻上班族去租
那假如要打房,你就真的盖几栋社宅然后租金放超低,故意不管理
那边大概不用十年就会变成三不管的角落,然后周遭邻居都搬光光
房价马上就掉下来了
有兴趣可以去参考欧美一些很惊人的社宅XDDDDDDD
不过每次打台北市的社宅租金议题,我觉得好像很多人都希望弄出这种东西呢?
简单来说,社宅本来就要先思考你的目标族群是谁
你要解决居住问题,是要解决弱势族群居住问题? 还是生产力居住问题
解决弱势族群居住问题应该要用社福的概念去支出,盖的地点也不会是台北市
应该要选择更郊区一点的区块才能把成本压下来,同时比较不会影响周遭居民
那假如你是要解决年轻生产力的居住问题,那确实盖在精华区块比较有吸引力
今天打价格议题的议员/民代/官员们
你家隔壁弄一个弱势族群社宅看你会不会跳出来抗议XDDDDDDD
※ 引述《pauljet (拜登哥不要)》之铭言:
: 刚刚看到内政部宣布要在北市盖1.1万户社会住宅
: 我觉得台北市房价一定直直落
: 谁都知道社宅组成是怎么样
: 你不care盖你家旁边
: 打房靠这一波兴建社宅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