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现在年轻人怎么都只想住新大楼啊??

楼主: deacon (deacon)   2020-04-02 12:55:05
看到这篇真的忍不住想回文
首先,台北蛋黄区的老公寓越来越贵可是还有人买的这件事,
反而才是最不国际化的现象。
我自己在纽约、LA、芝加哥、东京都有待过一段中长期的时间,
这些地方的一般上班族,想买房,几乎一定是往郊区买。
因为一样的钱,在郊区可以买一栋single house,
偶尔还可以在后院种种小草小花,虽然有时候除草很麻烦,但是也算过得很惬意。
虽然上班要通勤一两个小时,但是这些国际大城市的交通都算方便,
街道马路都蛮大条的,容易开车,当然塞车还是一样会塞的,
但是至少不用像台湾一样要跟满满的机车潮挤来挤去,一不小心还要担心擦撞的风险。
几乎没有家庭会想到市区买小公寓,更遑论是老旧的小公寓。
举几个例子,
像是LA,其实比较像是将一块一块的郊区拼凑起来的城市,
反而downtown会是比较乱的地方,也容易塞车,根本没什么人想买在downtown
像是Chicago,市区的公寓也是很贵,一般家庭也不会想买在那种地方,
尤其芝加哥是重建过的城市,都市规划还算蛮好的,
我好几个朋友也是一开始租在市区,成家后都往郊区买房子,
曾经我住过一个郊区朋友的家里,从那边开车去市区一个钟头,
但是开起来很轻松,虽然车潮一样不少,但是马路大条,开起来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像是NY,蛋黄区的房子太贵了,
随便一个condo都是几百万美金起跳,所以很多人甚至跑到长岛去买房子。
东京就不用讲了,満员电车不是只在电视上出现,而是每天都真实上演的情节,
一般上班族们都是挤得像沙丁鱼一样,每天通勤一两个小时上班。
还好日本的气候比较干一点,电车通勤比较可以忍受,
像我以前每天从沼袋附近,走半个小时的路,再搭半个小时的电车到新宿附近,
都觉得还算可以接受。
打这么多的重点是想讲,通勤上班在很多国际大城市本来就是常态。
那为什么台湾还会有一些人想在台北买老公寓?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天气跟交通。
整年在下雨的天气,听说一年有200天,
我没有去算过是不是真的,但是感受起来真的是这样
这种相对潮湿的气候,如果在夏天,湿热加上电车上又闷,人潮一多的话,
弥漫在捷运里的味道真的是让人不敢恭维。
然后,可能有人会说,不然就买台车开就好了。
但是台北的路真的不是很好开,
常常路很小条,像是内湖科那边短短一段路,每天下班光等塞车就饱了。
而且还有一堆机车,时不时会钻出来,很像要找人擦撞一样,
难怪有人会说在台北最好买名车,因为这样机车族就会自动闪得远远的。
再加上新北的房价其实也越来越贵了,动不动新大楼2+1房要1200-1500万,
加上通勤的因素,有些人会不想买在新北,反而买台北的老公寓不是不能理解啦。
不过这并不是国际化,反而恰恰相反,
台北老旧公寓还卖得出去,我觉得放在国际上来比较的话,
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 引述《OfficeGL (妤欣)》之铭言:
: 你说的有道理,很多年轻人听不下去XD
: 房地产不变的道理还是地段地段地段
: 台湾说的地段,就是指双北
: 老一辈的也常说买房子最重要的不过地段两个字
: 这就是为什么台北老房子那么多
: 价格还越来越高的原因
: 新房子有新房子的优势,包含管理、外观、公设
: 但是反面来说就是缺点,高管理费
: 高公设,而且地段好的新房子更贵
: 外围的新房子的话,不如买好地段的旧房子
: 台北地段我们看房看到现在都是很多人抢的
: 有蛮多长辈买来给小孩上班用的
: 至少我们看房也是很多长辈带小孩看
: 还有一点重要,台北机能环境跟国家资源是外围零头都比不上的
: 双北你可以注意的是,女性人口远远多于男性
: 也代表双北都市化程度远远超过外围
: 还有一点观察,一些年轻人短视
: 只想住新的,结果每天通勤上班,超累超没时间
: 各种生活必须都要大老远跑台北再大老远回到外围
: 所以台湾一直无法国际化XD
: 国际上成熟国家,通常认为时间地段最重要
: 台湾年轻一辈的想法,也间接造成台湾无法跟国际接轨XD
: 世界不变的道理房地产还是地段最重要
: 新屋除了外观比较新,结果附近什么都缺
: 上班一定要塞车上台北
: 或者跟人排队挤大众运输
: 生活用品育乐都花时间到台北
: 附近什么重点建设交通都没有
: 成就外观,其他全部失去,真的值得吗?
: 所以台北老房子还是一堆人抢的喔!
: 补充,大家说的老屋结构问题
: 921没倒的,现在也不会,除非强度大于921
: 但机率非常低就是了啦~ 别幻想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