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实务是
建案刚开案的时候用承购单(人家讲的红单?)
这时候就是像选择权一样的概念
这时候买卖就是你卖多少钱给我有这个权利这样
就只是一个承购的权利这样 连户别 楼层都还没让你挑(类似之前竹北排队那玩法?)
之后会签合约书
双方约定付款方式 总价 建商表列施工时程 依照时程交付款项等等
这时候就像期货一样
这时候要买卖换约 总价金额不会修改合约书上的总价
如果有买卖方让渡 就单纯变更承购人 换章换用印
买卖方有价格上的价差就自己乔好谁要补给谁
这部分其实就跟建商无关了
之后完工 使照下来 过户登记
这时候大概就等同股票现货市场一样
目前实务上是这个阶段才作实价登录
实际上也是大多这阶段才会转手量比较少
房市火热的时候
上面选择权跟期货阶段常常会换手来换手去的
这部分阶段也是国昌它们一直希望预售屋实价登录的阶段
只是有个疑问是 这个阶段的资讯该如何揭露?
或是应该说要揭露到那些到公开的资讯才对交易有帮助呢?
如果要这个阶段就登录 势必要像期交所那样建置电子化交易平台
这样或许才有办法比较快速的因应短时间内大量刷新变动的资讯
只是炒作红单价格这件事情 要如何显示在买卖价格上呢?
实际上它们只是在玩买卖这张有权利承购这间房子的红单
连房子的大小 格局 楼层户别都还没出来 想要揭露什么资讯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
到了期货阶段也许有.....但国昌委员比较在意的似乎是
建商实际卖多少户 实际有哪些余屋可以给人选 以及目前谁买卖多少的价格这件事情上
问题在于
这些部分 是否建商有权用营业机密的方式阻挡不提供呢?
如果以中古屋市场来说
买卖物件本来就没有上述这些问题存在
但预售屋制度在台湾来说 的确存在一些弊病
建商烙跑的 或是代销一屋二卖之类的
https://lihi1.com/XVVTc 像这种新闻 我们都已经看到见怪不怪也无感了
毕竟常常跟客户讲预售屋风险 很多客户也只是当我们想赚他的中古屋仲介费所以恐吓他
讲了也没用
那令我疑问的点是 预售屋制度在我国
似乎只有方便建商开案前期快速取得消费者的资金 用来周转营运的用途
但是是否应该要一并承担即时资讯揭露到市场上的义务呢?
还是与其这么麻烦 干脆直接规定建商都只能先建后售 这样就不用烦恼
选择权时期没有户别 楼层 都不知道要登录揭露什么资讯
期货时期 没有门牌 只有户别代号跟楼层 如果真的想登录
那显示出来的资讯大概就这样 比如世界首席C25F XXXX万
理论上有代号就能揭露资讯
只是变成成屋使照下来以后还要再转换成门牌在登录一次的作业 就比较头痛一点
大概把这些麻烦的问题点 举例出来了
光想到以上这些思绪就感觉头好痛@@
以我懒人个性 可能觉得与其国昌委员要想破头思考上面讲的怎么化为登录实务作业
不如直接立法限制建商只能先建后售这样 会不会房地产市场比较正常且好登录一点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