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不专业房市观察

楼主: mi91002 (TSLo)   2019-02-07 23:59:14
下面观察结果只是根据内政部统计资讯
(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加上个人看网络文章和电视整
理而成, 目前自己已在新竹买房且缴房贷中, 没有多空立场问题, 只是想请各位前辈看看
我这样的观察是否合理, 如论述不对还请见谅, 就当我在胡说八道, 谢谢..
资料包含2003~2018年台湾总体数据, 六都及新竹市 (因为我买在新竹市..)
先说这几年观察的结论 (当然很多跟媒体报导相同啦..):
1. 房市交易量 (含中古屋) 自2016后有逐年回温 (16年 24.5万栋 -> 17年26.6万栋 ->
18年 27.8万栋)
2. 总人口数, 总户数仍在逐年增加中 (03年2260万人,705万户 -> 18年2359万人, 873万
户), 表示刚性需求目前仍有市场
3. 总体户数每户人数占比逐年下降中, 表示小坪数物件需求会越来越高 (03年平均每户
3.21人 -> 18年平均每户2.7人)
4. 劳动人口从2016年后开始反转向下 (03年劳动人口1736万 -> 18年劳动人口1711万),
0~14岁人口更是逐年下滑, 表示台湾人口红利 (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未来会逐年
减少
5. 延续结论4, 64岁以上人口逐年增加(03年0~14岁人口448万, 64岁以上人口209万 ->
18年0~14岁人口305万, 64岁以上人口343万), 表示台湾经济可能将随人口红利减少持续衰退, 房市亦会
受到影响
6. 新生儿人数以同生肖比较, 也呈现逐年下滑 (06狗年20.4万人 -> 18狗年18.1万人),
表示政府一系列生育辅助政策效果有限
7. 延续结论6, 新人结婚对数也是逐年下滑 (03年17.1万对结婚, 18年13.5万对结婚),
表示不婚不生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将直接影响未来人口红利
8. 延续结论7, 03年至今, 每年外国移入人口相较国内人口外移数量都较少 (18年3.7万
人迁入, 4.4万人迁出), 同样也将影响未来人口红利
9. 延续结论8, 03年至今, 每年房屋继承栋数逐年上升 (03年3.1万栋 -> 18年 5.6万栋
), 加上人口红利降低的影响, 可能未来房市交易将越来越低迷
作者: twnail (Nail)   2019-02-08 00:18:00
感谢分享
作者: Clemens71 (clube)   2019-02-08 00:25:00
分享我的观点:薪资持续低迷对房市不利
作者: kusomanfcu (POE yea)   2019-02-08 00:27:00
少的劳动人口都是从郊区在少喔
作者: hungi (hungi)   2019-02-08 00:30:00
推用生肖看出生人口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9-02-08 00:38:00
该修正的还是会修正...Amax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作者: kusomanfcu (POE yea)   2019-02-08 00:43:00
关于新竹 你少了 竹科园区就业人数https://i.imgur.com/3XXXFac.jpg近年成长已经趋近0
作者: HarryHTC (Harry)   2019-02-08 00:53:00
正确 念
作者: naming (GB)   2019-02-08 01:05:00
看起来硕士就业人口增加,107至108还是增加1000人,应该还是需要1000户的概念?
作者: seisio (重车迷)   2019-02-08 01:20:00
谢谢分享
作者: RaiGend0519 (Named RaiGend)   2019-02-08 01:30:00
外劳成长也有提高,拿到居留权后有可能大爆生?
作者: moonzone (虫)   2019-02-08 01:34:00
感谢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19-02-08 01:50:00
同时也要看劳动力损失啊,每年的退休人数,也反应出借贷人数的下降
作者: jamo (hi)   2019-02-08 02:07:00
剪贴一堆数字,结论只有 少子化 -> 房价跌其他数字列出来的意义是?
作者: sai0613 (赛嗓)   2019-02-08 02:16:00
感谢整理,很有用
作者: hultese (hultese)   2019-02-08 02:18:00
还是那几句老话。少子化主要发生在乡下、郊区,人口还是往都会区集中。再来就是市场需求会把屋龄高的大房慢慢被功能更好的小房取代
作者: arbitrageur (旅行的意义)   2019-02-08 02:23:00
东京表示
作者: loloso (loloso)   2019-02-08 02:40:00
很有价值的分析,受教了,感谢您!
作者: ZaireWade3 (大帝之友)   2019-02-08 02:41:00
都市精华地段不怕 偏乡就自求多福
作者: chengmachi (神农金鱼)   2019-02-08 08:06:00
我在石牌专卖房子,公寓23楼、电梯三房基本上是完全供不应求......二月初才成交屋龄20年3000万坡平车三房,两小时秒杀,还是硬需求居多
作者: deltaz (我还懂不懂飞翔)   2019-02-08 08:13:00
已经买房缴房贷中就容易偏多的立场,别被自己骗了
作者: leslielion   2019-02-08 08:52:00
http://tinyurl.com/y8nnerjf虽然竹科人口成长缓慢,但这也没这新闻说得剩14万人不知道2016年发生什么事? 少了一千多人新竹近几年的确都靠新成屋在撑,中古屋越来越难卖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9-02-08 09:01:00
石牌的低总需求一直都很硬
作者: fytnship (<( ̄︶ ̄)>)   2019-02-08 09:24:00
推观察分析
作者: mocimocy100 (笑也是笑你是个白痴)   2019-02-08 09:59:00
中古屋跟新成屋价差不多 当然难卖
作者: handsomecat3 (毋忘在嘉)   2019-02-08 10:04:00
推。但问题是少子化,也要等这些小孩大学毕业入职场才会真正影响房市。 现阶段还没到达那个时候。现在25-40岁的刚性买房需求还是占大量。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9-02-08 10:10:00
也不见得,看哪精美的继承移转,我姪女姪子 还没上国中...就有房子可以分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9-02-08 10:14:00
哪里的房子可以分? 台北市和非市中心差很多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9-02-08 10:15:00
多屋族甚至向下个世代吃,类似我们家族,现在上面长辈也不买房了
作者: kusomanfcu (POE yea)   2019-02-08 10:18:00
园区薪资已经相对无成长 10年勒一整个洗洗睡的概念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9-02-08 10:21:00
我们家长辈没这么厉害都台北市...不过也房产也座落在桃园市区和部分台北市
作者: kusomanfcu (POE yea)   2019-02-08 10:22:00
新竹空屋率比六都高
作者: luke2007 (大叔魂!)   2019-02-08 10:23:00
不过有钱的老人倒是很喜欢弄一间高级农庄来玩...过过悠闲田野生活= =
作者: rockhart (Line)   2019-02-08 11:07:00
战后婴儿潮还没买齐;大部分台湾老人留很多财产给后代,这些交易量从这来
作者: s523698 (523698)   2019-02-08 11:24:00
大方向是没错 但特定物件的话会缓跌 稍微小利多就涨这两者是不冲突的
作者: black205 (寻觅方向的人)   2019-02-08 12:53:00
新竹的广告还主打定存三倍 超好笑
作者: RaiGend0519 (Named RaiGend)   2019-02-08 13:36:00
还没上国中分到房子,那遗产税怎么办QwQ?
作者: Clemens71 (clube)   2019-02-08 14:34:00
看看日本这二十年的房地产和经济衍变就知道了1990年代劳动人口达到最高峰,同时房地产也到最高峰,之后劳动人口持续创新低,央行长期低利率也救不了房市房地产怎么看基本面就是短多长空,现在处在邪恶第五波的反弹
作者: bull5310 (阿棠)   2019-02-08 15:07:00
推 谢分享 观念大致正确
作者: jeff0323 ( )   2019-02-08 16:12:00
日本是持有税费啦
作者: topaaron12 (阿布)   2019-02-08 17:37:00
目前总价低的还是很吃香,反正以后外劳也是买便宜的
作者: james1827364   2019-02-08 21:20:00
日本现在投资名宿似乎还不错
作者: needchange2 (另外的帐号)   2019-02-09 15:47:00
园区是蓝领...不是白领!
作者: hahahank (haha)   2019-02-11 10:32:00
推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