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看法是这样
忘记多久以前有提过 时价登录上路以后 房价会变成类似MWMW这样的上下区间
原因在于 买方容易查到普遍屋主当年购屋成本 只要超过太多 要追价的会三思
但只要时间够久 景气循环过后 低于最高价某个程度就会有需求进场
类似今年三月附近
刚刚看资讯才知道 原来三月几乎林口各家店都开红盘@@ 看来我混很凶 哈哈
不过最后还是要讨论一个观念就是
主流产品与流动性风险问题
像中南部 高于10年以上的物件流动性会降低 变成市场非主流产品
林口大约10~15年以内还算主流性产品范围 但20年后的公寓大楼透天基本上已较少在成交
(除非低于总价1千万以下的物件还算有点机会)
台北市大约平均屋龄15年内都算很新的房子 流动性较佳 大部分都是30~40年房子居多
房子的价值大致上会在区域环境发展加成物件年龄在退出主流市场以前达到最佳价格
(举例林口大约10年屋 当年10年前买的屋主几乎随便卖一卖都赚钱但10年前买林口会被笑)
台北市来说 都更已不容易 光看前阵子信义那个长安X路那边就知道
要有大规模新房子释出去压低价格
除非来个类似921之类的发生在台北市 然后倒一票@@ 但真的发生只能说阿弥陀佛@@
或是对岸发疯轰炸北市把房子全炸烂(这个发生机率也是要说阿弥陀佛)
不然很难有大规模的区域型整新与新房子竞争价格便宜释出
想成家的首购族还是会往新兴重划区去寻找低总价1千万到一千五百万10年内的新物件去买
高总价资产的客群 大多还是会随心情与需求去买 不会特别偏重某区域或是某类型
看股版名人来信大与龙二的需求就知道@@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