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官职分离这个方式是好是坏?

楼主: saltlake (SaltLake)   2024-06-03 00:49:33
※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铭言:
……
: 这些有官身无实权的身分,到了明清朝就正式化,也就是“举人”
: 中举了你就是有官身的人,只等著分派工作给你
^^^^ ^^^^^^^^^^^^^^^^^
官身? 根据教育部辞典的解释
*****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73655&la=0&powerMode=0
一、身任公职的人。宋.晏几道〈生查子.官身几日闲〉词:“官身几日闲,
世事何时足?”
二、元明时代的妓女,按例须列名于官府,随时听候征调,称为“官身”。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此时太学固然得第,盼奴还是个官身,却就
娶他不得。”
***
第一种解释,指的是“身任官职”的人。所以没有官职的举人,能够被称为
有官身吗?
此外,所谓中举取得举人身分之后,举人就可以“等著分派工作给你”? 或
者说等著朝廷的吏部分发你到某处做官? 明清实行科举之初,通过考试者少,
还可以盼一盼,待制度成熟后,最终通过殿试的三甲同进士出身的进士老爷们
尚且一堆排队等著吏部分发,轮得到举人们?
无论如何,就大清制度,举人会试屡试不第者,有两个任官途径,“大挑”
(又称“拣选”)和“截取”。
以下是举人通过大挑任官方式之简介。
*****
举人大挑
教育百科
国家教育研究院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88%89%E4%BA%BA%E5%A4%A7%E6%8C%91
作者:
叶宪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处:
教育大辞书
辞书内容
名词解释:
  “举人大挑”为清代一种每六年一次于落第举人中挑选良吏的办法。据〔钦定大清会
典事例〕载:举人大挑,凡会试后,奉旨举行大挑。礼部查造清册,咨送吏部,奏请钦派
王大臣,于各省举人内,公同拣选。一等者以知县试用,二等者以教职铨补。
……
综上所述,举人大挑乃为疏通各省历届未能榜中进士之举人,奏请钦派王大臣依省分远近
,按例拣选;经选为一等者以知县试用,二等者以教职铨补,以使仕子为国所用。此制于
^^^^^^^^^^^^^^^^^^^^^^^^^^^^^^^^^^^^^^
清代始于乾隆十七年,后约每六年办理一次,例于会试举行后办理;间有提前于会试前大
^^^^^^^^^^^^^^
挑者;若遇分发过剩,则缓一科(三年)再行挑选。其挑选对象例于历届中,扭除近三科
^^^^^^^^^^^^^^^^^^^^^^^^^^^^^^^^^^^^
举人,以免挑取者多系新进,而科分较深者未得出仕之机会,矢其疏通下第举人出路之原
意。至于挑选之标准,依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先选相貌,再试以应对。
^^^^^^^^^^^^^^^^^^^^^^^^^^^^^^^^^^^^^^^^^^^^^^^^^^^^^^^^^^^^
***
所以想走大挑,中举后先等六年,有缺才挑,没缺就再等一科(三年)。
(可万一又没缺呢?)
无论如何,大挑“先选相貌,再试以应对”。
这个先选相貌,挑长得有官威的,所以貌寝的举人老爷,甭想凭此途任官。
至于所谓的应对,就是对答。所以口齿不清或口才不好的举人老爷,甭想。
整个大挑制度其实简单说就是:
帅哥优先的面试方法,旨再挑选帅气又言语便给之人才任官。
清朝一位有名的衰人,阎敬铭,就是因为貌寝,大挑之时被主持的亲王一眼
相中,认为让这种人当官有损朝廷形象,直接高声道:“阎敬铭先起去!”
*****
清末李岳瑞《春冰室野乘》(私人笔记)“阎文介遗事”
朝邑阎文介公敬铭,状貌短小,二目一高一低,恂恂如乡老。未第时,尝就大挑,甫就班
跪,某亲王遽抗声曰:‘阎敬铭先起去。’公深以为恨,常慨然叹曰:“一岁三落第,而
会试不与焉。”盖公于是岁试中书教习,皆被摈也。其后人翰林,改官户部。胡文忠奏调
总办东征粮台,疏中有“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之语。
***
后来阎公发愤考上进士,点翰林,三年散馆后改授户部。
以下是举人通过截取任官方式之简介。
*****
截取
教育百科
国家教育研究院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88%AA%E5%8F%96&search=%E6%88%AA%E5%8F%96
解释:
……
2.清制根据官员的食俸年限、科分、名次,核定其截止期限,由吏部予以选用;或举人于
^^^^^^
中试后经过三科,由本省督抚咨赴吏部候选,均称为“截取”。《大清会典事例.吏部.
^^^^^^^^^^^^^^^^^^^^^^^^^^^^^^^^^^^^^^
处分冽京官保举》:“向来外省验看截取举人,率多沿袭故套,不能实心澄汰。”《官场
现形记》第五六回:“其中有位候补知府,乃是一位太史公,截取出来的。”
***
简言之,拟通过截取一途任官的举人,要等中试后九年(即三科),才能由本省督抚
行文送到吏部候选。
问题是,首先得吏部开缺,其次,这官吏的缺额,不是单给举人,还有进士、捐纳
被推荐等的人才,也有配额。甚至之前丁忧和开复应补的前任官员也有名额。
*****
举人如何当上知县─说“截取”
发布日期:2020/04/02 作者: 陈邦祥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5/317362/
“截取”制度是朝廷划定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举人,可以赴吏部登记候选。康熙年
间就有了这个制度,乾隆以后,一般截取三科,也就是大约九年左右一次。其官职大约也
^^^^^^^^^^
是通判、知县、训导、教谕等。而就笔者的观察金门宋元明清四代的仕人,大抵当的也就
^^^^^^^^^^^^^^^^^^^^^^^^
是这些官。
……
“截取”之法刚出现时,吏部根据往年的数据,预估出一年官职出缺数量,给出具体数字
。在截取的准则,是前面(中式)的举人优先录用。从乾隆七年开始,规定“远近省举人
知县,届应截取之时,每次截取三科,俟选用将完,再行具题截取。”到了乾隆十五年规
定“嗣后举人截取,仍定以三科,截取到部之人第二科开选,即具题再行截取一科,以足
三科之数。”
“截取”到京的举人仍不能立即获得官职赴任,而是进行进一步的程序。根据吏部铨法的
规定,知县分单双月班次。双月给出十七个名额,其中选用进士五人、举人五人、捐纳四
^^^^^^^^^^^^^^^ ^^^^^^^^^^^^^^^^^^^^^^^^^^^^^^^^^^^^^^^^^^^^^^^^^^^^^
人、经人推荐者三人;单月给出十八个名额,其中选用丁忧结束的四人、开复应补两人、
^^^^^^^^^^^^^^^^^^ ^^^^^^^^^^^^^^^^^^^^^^^^^^^^^^^^^^^^^^^^^^^^^^^^^^^^^^^
捐纳四人、进士四人、举人四人。当轮到举人班次时,吏部根据举人的科考年份、名次等
^^^^^^^^^^^^^^^^^^^^^^^^^^^
规则排序,拟定名册,让这些举人抽签决定是否任职,以及任职何处。
……
***
最后,基本常识是,不是通过科举“正途”(即一路通过殿试者)得官的,都属出身
杂流,之后升迁困难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