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学生历史弱智化”!北一女师区桂芝再轰

楼主: fw190a (las)   2023-12-14 10:42:34
本来觉得这串聊起来会很不历史,
不过既然有讨论就来分享下。
※ 引述《DarthCod (鳕鱼)》之铭言:
: 这几天蛮常看到批评说这老师主张“不读这一篇文章就不知廉耻”
: 不过严格来说他只是想做“无耻课纲”的梗而已
: 他的意思应该是“这个课纲长久以来会让国家没有品德”
: 意思差不多,只是没那么具体
: 以上文字游戏结束
同意,但我觉得内文都有明确写呀。
"108课纲删掉的经典古文,让孩子失去学习自身文化的机会,
更说长期下来,我们会变成一个没有品德的国家。"
都是一个,失去思考/机会,导致长期影响的逻辑。
只是批评者凭直觉就抓一个不合逻辑的点批吧。
有时候舆论的树稻草人能力就是那么强,
讲多了就会连原本论者的论点都被盖掉。
: 整体而言这老师主张“要透过这些古典文献才能有品德”
: 先不论没读这些经典的外国人有没有品德
: 这套理论整体而言是跟传统儒家违背的
: 孟子说: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又说: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这里讲的四端之心应该是非常基本的儒家概念
: 有上过国中的应该都看过这几段
: 意思不复杂,就是指道德的基础是人与生俱来的
: 所以如果要说“品德必须透过阅读某类型的文章才能学习”
: 那显然太过放大自己的教育专业了
: 题外话,我拿上面的话去别的平台跟人对话
: 得到的回复有“你这是民进党的说法”“要读够多四书五经才会有道德”
: 孟子变成民进党,算是一种趣闻
孟子曰:“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茍能充之,足以
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
,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按照孟子的意思,有四端本体是不够的,不足以事父母的程度。
而要扩充它必须要去思考、要主动去追求。
所以其中差异可以无数倍。
今天确实可以谈说,撇开古文/四书,有其他替代品可以追求道德,
不管是用西哲的或者心灵鸡汤或者碎片化的生活体验。
但中哲提供的是一个简便的管道,而且论述是系统式的。
而且既有历史,还有整票古文的道德文章可以参考。
追求道德有一个重点是,为什么追求?
能够完整回答这个答案,并且一路追朔到内心的其实不多。
孟子这一线有一个隐含前提,他试图用各人具有的内在良心为基点,
去鼓励它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某种意义上他是有宗教超越性的,你不接受这套,
那同等级选项可能只剩十诫。
去看康德的表达其实比这还麻烦,道德律令的说法让人连看懂都难,
去看亚里斯多德的论述其实也长差不多,
但他用更理所当然目的论的假设来涵盖这块,
告诉你人就是天生想追求,并且透过城邦来实践,
但这块就含糊了,加上我们没希腊经验的城邦。
。。
老实说我个人立场也没推崇孟子这条线发挥到极致,
例如理学那种解释,但小范围倡导,
或许能中和一点现代社会要脱离道德的速度。
: 当初会选择廉耻一文进入课本
: 大抵也有一些抗日、反共等要求忠于国家的思想在内
: 但这类价值观(忠)要推到“耻”这个概念,就很难拿捏尺度
: 普兰可在脸书有篇文章,讲解了“五代史冯道传”的后续
: 寡妇被人碰到手就要剁手,这种才算耻的价值观显然与今天差太多了
: 认真来看《日知录》
: 可以发现内容有很多考据类的东西
: 比如帝王名号的使用、日常用语的起源、尚书的真伪
: 也有不少是单纯的读书笔记和心得
: 如廉耻一文即是如此
: 课本其实只节录了前半段,后半段是在谈古人治军的
: 结构比前半段更为松散
: 老实说这种文章不适合给学生作为写作的参考
: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又没有完整要表达的东西,这样的文发在历史板就够了
其实日知录虽然名义上内容上是读书心得之类的东西,
但工夫是在编排还有旁征博引的能力上,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4214&searchu=%E5%BB%89%E6%81%A5
比如整个第十三卷,也就是廉耻的出处,
谈的是从整个国家文化规格上,道德风气的影响,
认为他本身就是一种国力,甚至国家(天下)追求本身,
本身论述不多,却讲了很宏观的架构。
谈到廉耻的部分,
重点其实在,从四维中转而讲耻的重要,
为什么耻在这边重要需要提出来讲?
是因为这里是试图讲到,在一个道德风气的谷底下,
还能期待的东西,既是鼓励也是完善理论框架,
并且他符合孟子用性善来追求道德的逻辑,
在这边是肯定人始终有耻来让人追求国家的道德。
然后从重点要求士大夫开始。
当然这段被选出来,确有可能是因为举例刚好符合某种民族意识的追求。
但其实里面的正逻辑是能被讨论的。
说他缺乏内容,但读他的引文有何不可?
大家跟引文内容有很熟吗,而且有熟到摆在一起能读出新的脉络吗?
(历史板的大家可能有XD)
。。。
再分享一个之前讨论刚开始时,刚好搜寻到的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thinkingtaco/posts/2406418582919308/?locale=zh_CN
我觉得他很好的展示一个能够引伸教学的方向,
虽然我是也觉得,要做到这样对师资要求很高。
我认为,虽然可以说,国文没必要担纲把自己搞成道德教育,
但如果从国文中,学生没学会自己提炼接受道德相关的论述,
而只会用否定与立场的心态批评,那教育某方面就真的失败了。
(这部分教学能力、方式的影响是比较重,但少了相关课文是也有些影响)
早上看到另一篇否定劝学,说是垃圾的,
很趣味但就不分享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