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再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否属擅杀

楼主: carsen (carsen)   2023-01-29 05:26:56
过往对于明朝天启年间到崇祯初期的辽西战争与朝廷政策,有非常多的论述都是
以《明史》为基础。而《明史》的底稿是出自万斯同,他也担任清朝修史的顾问。
万斯同的老师是黄宗羲,黄宗羲的知交是钱谦益,钱谦益会试的座师是孙承宗。
孙承宗过世之后,钱谦益编纂了《孙公行状》,褒扬他的事功,而孙承宗的政敌
也受到恶评。在这样的师生渊源之下,《孙公行状》自然也成为万斯同撰稿时的
主要参考资料之一。
早年蛮多学者以《明史》作为研究基础,不免会受到《明史》对人物的臧否判断
所影响,在引用相关史料上,也出现了一些任意剪裁曲解的情况,看似洋洋洒洒、
引经据典,但论述却颇有问题。到了互联网时代来临,许多图书馆、研究者将
史料的数位化档案上网公开,让诸多难得一见的典藏史料也能加以利用。
另外也有不少罕见史料是晚近才整理出来,例如后金最重要的史料《满文老档》,
较为完整通行的译本是1990年才出版。探索崇祯初期财政、军事不可或缺的史料
《度支奏议》是1997出版。己巳之变的关键史料《雪汀先生朝天日记》是2001年
在韩国出版、2010年在中国出版。有了更丰富的史料,研究论述必然会推陈出新。
袁崇焕的许多事蹟与孙承宗相联,孙承宗主张尽速恢辽东,采取积极进攻的政策,
并担任督师亲自规划调度,在辽西筑城推进攻击据点,袁崇焕是主要执行者之一。
孙承宗去职之后,袁崇焕也采取同样的方针。因此,讨论袁崇焕的事蹟,整体的
背景脉络首先是探讨当时明朝所采取的积极进攻政策。相关的基础综述史料包含
《明实录》、《三朝辽事实录》、《两朝从信录》等等,而与财政、军事相关的
重要史料包含《孙承宗集》、《饷抚疏草》、李起元《计部奏疏》等等。
当要探讨更加细部的军事政策、战役过程时,现今能够运用当年亲历者的著作,
或相关档案,例如己巳之变可参考《度支奏议》、《记述奏对》、《边事小纪》、
《李忠肃先生集》、《明清史料》、《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等等。
近年来的研究者经由爬梳这些原先罕见的史料,对于政策、人物的论述,就经常
会有更多面向的观点。
[图]1627年,皇太极继位的第一年正月,派出部队倾巢而出,攻打朝鲜与东江,
   “朝鲜屡世得罪我国,然此行非专伐朝鲜,因明毛文龙近彼海岛、纳我叛民,
   故我怒而遣兵”。朝鲜与东江遭到重创,朝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辽西明军
   没有出兵救援牵制。后金部队于4月20日返抵沈阳,又于5月6日攻向辽西。
https://i.imgur.com/IPvU9pK.png
出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三朝实录》。
http://bit.ly/3XMDzQs
[图]1629年,后金勾结束不的,向袁崇焕买粮食,暗中囤积长途入侵的补给物资。
   此事被明朝侦知,向袁崇焕发出警告,但到6月中,袁崇焕仍以招抚为理由,
   继续提供粮食给束不的。毛文龙于6月5日被矫诏杀害;后金高层于6月12日
   讨论攻打明朝事宜,并于10月2日出兵远征,突破长城发动己巳之变。
https://i.imgur.com/6gqkpAF.png
出处:《毕自严记述奏对》,页36。
[图]袁崇焕杀害毛文龙之后,向朝廷报告此事他早有计划,以断绝东江粮食补给
   半年多为手段,逼迫毛文龙去双岛,与袁崇焕当面协商粮饷,趁机矫诏下手。
   “自去年十二月,臣安排已定,文龙有死无生矣”。
https://i.imgur.com/OfM8gMX.png
出处:《明清史料》甲编第8本,页719-720。
[图]袁崇焕的幕僚周文郁在《边事小纪》中宣称,己巳之变时,负责防守蓟州的
   辽西明军没有看到后金的主力部队,“并不见贼大兵……使我欲战而无可战”,
   后金偷偷绕路“潜越蓟西”。《满文老档》却说通过了蓟州城外,当晚是在
   距离城五里处驻营。两则史料彼此冲突,引发研究者争论不休。后来出版的
   《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载,周文郁(周旗鼓)当时曾通报,后金主力部队
   抵达蓟州城的东门外,随即前往城外的仙山岭札营;并派人送信给袁崇焕。
   佐证《满文老档》的记载,推翻了《边事小纪》“潜越蓟西”的说词。
https://i.imgur.com/EeWTCLy.png
出处:《雪汀先生朝天日记》卷1,页29。
作者: detonator (犬之爱)   2023-01-29 09:38:00
哇!原来如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