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佛教,尤其早期的佛教其实一直都不是一种足够深入一般大众,以一般大众的信仰为
主的宗教。
最一开始的佛教是从反思古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之中诞生,
这些出家的沙门建立寺院与僧团,
成为佛教的核心支柱,
但出家人不事生产,只专心修行,
因此每座寺庙及僧团不论规模都需要一般大众甚至国家的经济支持才能运作。
这种出家人与俗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了佛教在社会上稳定运作的基础。
而佛教的弱点也在于此,
这种僧-俗共生的关系只要有一边的现状被打破,当地的佛教就会迅速衰落。
汉传佛教历史上几次统治者因佛教吸收过多社会资源而发动的灭佛,
都是打击寺院与僧团的势力而导致所谓的法难。
例如唐武宗灭佛直接导致原本极盛的汉传佛教各宗派衰微,需要繁复仪轨的唐密直接在中
国灭绝。
明治维新推动废佛毁释也造成日本佛教的衰退,从神佛习合变成独尊神道。
中亚跟印度的状况则比较不同,伊斯兰征服所带来的战乱让大量原本供养寺院的平民流离
失所,
甚至在战后随着穆斯林的长期统治而逐渐改宗,不再供养寺院。
失去经济来源的寺院及其僧团自然难以为继,
本身长年累积的财富也经常成为战时军队的劫掠目标。
在这种双重方面的打击下,中亚与印度的佛教自然不像汉传佛教还能维持生存。
例如作为印度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先是在信奉佛教的波罗王朝灭亡后失去国家的支持,
穆斯林入侵时不仅周遭供养寺院的村落被摧毁,本身也被军队洗劫数次,再也无力维持原
有的规模,
那烂陀寺最后一位上师在1204年带着残存的僧团与文献逃往西藏,
代表了最后大规模有组织的佛教在印度灭亡。
但要注意的是这不代表佛教马上就在中亚与印度消失,
许多小规模的寺院仍然顽强的生存过战乱,
就连那烂陀寺在1235年就有记载又有了一位90岁的高僧带着7.80名比丘重新定居。
最终消灭当地佛教的是穆斯林王朝不再像中国或印度教王国那样允许佛教寺院继续保有特
权地位,不再能够公开向过去一样接受平民供养,
前述重新定居在那烂陀寺的僧团事实上是接受了当地一个富有的婆罗门资助才得以回归,
但没过几个月,驻扎当地的穆斯林士兵就找上了婆罗门,威胁他不得再赞助那烂陀的僧侣
。
而在中亚,早期倭马亚帝国不许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因为齐米缴纳的吉兹亚是国家的
财源之一。
但到了阿拔斯帝国时期,随着穆斯林政权的稳定,以及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开始。
以往的禁令逐渐放宽,开始允许用波斯语等当地语言传播古兰经,使一
般大众得以理解,
平民也为了避税(吉兹亚)而顷向改宗,这样一来佛教寺院完全失去了最后一点世俗信徒的
供养,最终不可避免的灭亡了。
凭以前的印象跟临时查一些资料写的,有错还请大力鞭
※ 引述《Reewalker (报告馒头班长不够)》之铭言:
: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之前
: 中亚其实有佛教传入
: 但之后佛教在中亚的影响力就被伊斯兰教
: 尽管后来蒙古西征甚至清国势力都有进入
: 藏传佛教也只在蒙古跟西藏一带
: 连新疆也是穆斯林居多
: 但蒙古自己也是游牧民族
: 仅谓伊斯兰教更适合游牧民族似乎也不太对
: 想请益
: 中亚宗教结构会如此会变化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