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
现代统称的印度教事实上出现得相当晚,
是古婆罗门教在衰落后重新复兴后的成果。
古婆罗门教在吠陀时代晚期因为越来越世俗化跟奢侈等等因素,
引发了重新反思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
佛教与耆那教,以及佛教记载的六师外道等等都是这一时期从吠陀宗教中出现的新兴宗教
。
尤其佛教的影响最为深远,被孔雀王朝尊为国教后,
阿育王派遣僧侣前往各地传教,使中亚等地信奉佛教,更进一步传入东亚。
这一时期的婆罗门教处于衰落之中,
为了应对佛教跟耆那教等新宗教的挑战,
除了体系化编写经典以及吸收部分佛教思想之外,
最重要的是婆罗门教进一步地方化,
与印度各地一些非吠陀的宗教传统融合以打入印度各地大众之间,
不再是以前仅由婆罗门贵族垄断的型式,也不像佛教以出家的僧侣为主。
婆罗门们放弃以前的宗教天龙人地位,变成为大众举行日常宗教祭仪的祭司,以及为统治
者提供超自然力量服务的巫师,
这种变化同时吸引了普通大众与统治阶级的兴趣。
个人认为这让婆罗门教及后来的印度教几乎与印度式的社会文化绑定,
在强化草根性的同时也让印度教难以打入非印度文化主导的社会。
重新复兴后的印度教借由笈多王朝的稳定社会进入黄金时代,
在印度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与同样兴盛的大乘佛教并存。
但就如前所述,强化草根性的印度教难以向外传教,
也难以与当时中亚主流的大乘佛教这种强调普世性的宗教对抗,
更不用说沿着中亚传入中国了。
东南亚的印度教传统也是因为当地自古以来的印度文化影响,加上信奉印度教的朱罗王朝
的直接统治而产生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古婆罗门教完全转型为印度教的时间点差不多是5-6世纪,
不到一百年后随着伊斯兰教崛起,中亚伊斯兰化,佛教在当地灭亡,自此印度文化再也无
力影响中亚地区,当然也没办法再进一步传入中国。
凭个人印象写的,如果那边有错还请大力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