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eambreaken (小灭灭)》之铭言:
: 我比较好奇
: 中国军事几千年的历史
: 怎么好像没有流传任何资料文献?
: 比如坎尼会战
: 汉尼拔使用半月战术
: 现在wiki上面基本都还有
: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B1%89%E5%B0%BC%E6%8B%94
: 希腊的方阵被罗马学去
: 到后来维京人也在使用
: 现在戏剧上基本都有忠实呈现
: 反而中国基本什么战术好像都没有?
: 韩信被讲成战神
: 结果历史上也只有一句嘴砲多多益善
战术部分怎么排兵部阵那些其实都是在基层流传,
就算有断绝也会立刻生一套相关规则,
有一段时代流行的阵图概念,作为上层瞎指挥的疑虑还蛮重的。
但其实问题可能在于,什么是我们期待的兵法?
一个名将一生能打几场会战,每一场都有不同条件,不同部下编成,不同敌人,
总结出来的东西对自己都不一定有用。
产生一些笼统的陈述告诉你大概该怎么做,但又附加一些但书说什么情况是例外,
但具体怎么判断,光是一个两军交战会发生什么,就是个只能预测的东西。
由于每个人亲身经历的量都不足以构成太有效完整的数据,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种类型的理论,反而可能更根植于不准确的历史故事/通论。
在这方面,希腊罗马的军事描述细节,给予的优势很大,
而这得益于尚武精神,还有知识菁英跟军事菁英之间常常同一群体。
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写历史的人就负责传述了一些,
关键性的军事概念,归结一场战斗的胜败因等等。
所以光是读历史,就容易产生一套战争逻辑的理解,
(就好像三国演义多看几遍大家也都变成兵法家,
细节是编的,但那也是一套论述。只是实战可能出各种问题。)
我们认为那些是兵法,并且期待,
在更专业更亲身经历的人士身上,有更完整系统化的论述。
但一个可能性是,可能其实真的没有。
所以早期西方最接近兵法的东西,维吉修斯的军事科学,
写的重点在于训练与士兵选拔。(这点颇类似纪效新书)
在后勤和攻城战上面也容易生很多细节来写,但战阵相关终究只能模糊。
到约米尼的战争艺术这种,有更多细节了,
但除了兵力数字以外,关键的概念他也只能强调一个抽象化的内线作战。
尽量把握后勤和集中兵力等能数字化的观念等等,
而会战始终是靠天才的灵感指导。
现代的"兵法"可以分成两类,
往抽象化的无可避免范围越包越广,一路通到战略与政治,而且用词越来越模糊,
最后还会遇到孙子兵法在那边等著。
往具体化的变成类似教条与教范,除了科技兵器需要技术性知识以外,
往往建立在对自己与敌军充足的情报,
最后构筑出一套该怎么做的兵法,但即使如此,
也会发生预测失准,或拿上一个时代的教范打仗的尴尬。
不管哪条路都会面临没用的质疑,不然就是最后变得不像"兵法",
因为说到底,我们对兵法的幻想就很刁钻。
: 我印象忘了在哪看过曾国藩曾说过
: 中国历史上的兵书全部都没有用
: 至少他使用起来都没有用
: 所以他才会在那边打呆仗
: 有没有哪本书有详细解说中国历史战役
: 还有中国军队使用的战术有什么?
: 怎么可能打了几千年结果任何兵法战术都没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