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1913》战前欧洲的万花筒。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20-11-28 12:11:59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7561995
1913,是英国史家霍布斯邦笔下,“漫长的十九世纪”的最后岁月,跟25年后那种“山雨
欲来风满楼”气氛相比,当时的人们尽管能感受到列强之间的对立,但还是很难想像彼此
之间会大打出手。也因此,当事件真正发生之后,其原因也就成为人们热烈思考的命题,
它养活了许多历史学家,成为餬口的重要工具。本书作者查尔斯‧埃默森(Charles
Emmerson) 并无意在这上面继续添砖添瓦,他所做的只是,告诉读者在这个大战前夕的世
界,是怎么样的一个光景。
那其实是一个对我们来说不难想像的光景。以欧洲为中心的工业资本主义跟全球化的世界
,除了科技上还没百年后的当代人那样进步外(但一些想像已经存在),很多观念与生活方
式,以及面对的社会问题等其实都可以找到影子。作者依照各大洲的每个城市进行一场巡
礼,从中我们可以一一品味不同的差别性。
在欧洲的中心:
伦敦:1913年的伦敦是大英帝国的首都,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多少的钱流汇聚于此,然
后投资到世界各地。它是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也是龙蛇混杂,文化最多元的地方。但它
却不是人们居住的首选,不管是否“原住民”,只要休假或有空闲,就尽量往周边乡间去
度假,逃离这个令人窒息之处。它是个充满铜臭与权力斗争之处,被腐化的官僚丑闻如影
随形,不断上演各种令人厌恶的戏码。但人们也开始注意到贫富差距造成的各种问题,逐
渐开始推行各种社会改革,伦敦还是一样的缓慢,但一步一步向前行,依然引领地著世界
进步。
巴黎:它是十九世纪的首都。要升官发财去伦敦,要享受人生去巴黎,在这个地方,只要
口袋有点麦可麦可,就不怕没有乐子。它虽然因为在政治上太过前卫而经历过多次动荡与
战火,但很快就浴火重生,并且在经过规划后成为一座美丽与时尚之都。艾菲尔铁塔不仅
仅是闻名于世的地标,它散发出的电波更是欧洲各国拿来对准的时间之标。然而,在这繁
华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无穷尽的社会问题,它还能保持领先多久,市民的颓废跟不思进取,
不断下滑的人口数量,都让有识之士忧心重重。不过,跟父辈不同,面对德国的压力,年
轻一代人倒是很有信心,愿意为之一战。
柏林:几十年前,它还是做中欧中等国家的首都,平凡而不起眼。然而,随着德意志帝国
的崛起,它也如同一个闪亮巨星般耀眼登场。这个城市充满朝气蓬勃,求新,求变,求好
,无时无刻不在进步与前行。然而,在某些观察家的眼中看来,它的急功近利跟躁动使人
感受不到任何文化深度。混杂着各种不同的元素,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正如同它的国
家一样。柏林,是二十世纪初的德国缩影。
罗马:曾经是世界中心的古老名都,经历过了千年的衰颓,做为精神意义上而非实质的中
心,它正在努力的复兴。然而,这个国家的表面强盛背后实质上是南北分裂,城乡差距严
重,人们给予它“列强”称号只是一种外交上的礼貌。以往的辉煌对这座城市来说似乎还
是太过沉重,不过如果以观光的角度来说,倒是非常重要的资产。
维也纳:古老的帝国中有最多元的民族,它们围绕在同样漫长谱系的皇室统治之下。十九
世纪的民族主义风潮曾经带来困难,但政治上的弹性做出了让步维持住了统一,而且,人
们其实也不全然就是希望自立门户,只是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利。但可惜的是,皇帝已经年
迈,不幸的家庭生活,让他只是麻木的履行其义务,很难指望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有什么
魄力作为了。维也纳虽然依然深具文化底蕴,可也同样的逐渐失去活力而衰老了。
圣彼得堡: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迎来它的300周年庆典,在这个强行营造出来的首都
里,人们欢欣鼓舞的祝贺,如果是发自真心的话。尼古拉二世是个优柔寡断,没有主见,
却又喜欢乱干预的老板,手下人说:他今天是个右派,但之后会是什么立场没人知道。尽
管有识之士都认为以其庞大的领土与资源还有人口,未来是属于俄罗斯的。但它内部的贫
富差距,落后的工业,以及还停留在中世纪的行政官僚,又是如此明显的弱点。到底它是
否有遏止德国野心的力量,人们抱持着狐疑。
未来的世界霸主美利坚合众国,在四个都市中可以看到发展的趋向:
华盛顿是政治的中心,它将来要取代伦敦号令天下,而此时正为了内战也解决不了的种族
问题焦头烂额。相比之下,纽约则是用金钱堆砌出的都市,遍地的高楼背后是庞大的资金
流动,从中孕育出的大银行家J.P.摩根享誉世界,他曾经一个人左右美国的财政,不过当
他在旧世界的罗马辞世时,也代表这已成明日黄花。底特律才是未来,福特主义是这个国
家影响世界的主旋律,流水线的大量生产跟消费主义创造出的经济实力发挥出资本主义更
大的动能。而在这背后的则是来自洛杉矶的石油,是它支撑著福特的全球车畅销世界,不
过,引领风骚还有在这个地方发展起来的电影产业,以软实力征服全球。
墨西哥城:这个邻国,是美国未来五十年的外交政策的试金石。当他动乱与不安时,究竟
白宫是该秉持着原则行事,还是外交利益至上?它曾经富裕过,它无处不受北方邻国的影
响,甚至很多观察家认为,早晚他们会融为一体。不过历史证明了很多差异总没那么简单
。“可怜的墨西哥,你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美洲大陆总以自己隔着大西洋可以冷眼旁观欧亚的各种变化自满,但很快的,他们便不再
能够轻易地置身事外了。
在其余的世界:
温尼伯-墨尔本:做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他们以此为傲。但是,同样的,对于自身的权
利,半点也不能放松。它们在缓慢前行中形塑“加拿大人”与“澳洲人”的自我认同,中
间必须面对民族融合,文化冲突。但总会做到的。“大英帝国日”也会有不再庆祝的时刻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白银之国,曾经是欧洲人眼中最有发展机会的闪亮之地。这座
城市被誉为南美的欧洲之都,效仿巴黎,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还有许多希望能够发达的人
前来。因为这片广阔的领土是如此富饶,足以输出许多供养欧陆人民的产品,同时,也拥
有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在投资客的眼中,希望能够求个温饱的劳动者心底,都是充满著
未来。但它也很快的让所有人失望了。在光鲜亮丽背后的盘踞著权力与财富的阶级,是一
群自私自利,不思进取的贪婪之辈,他们无情的压榨著底层,分毫不肯退让。当其他国家
利用先天的资源来获取资本发展工业时,他们却依然故我的只顾著消费,随着时间流逝而
丧失优势。可悲的是,当人们终于奋起与之对抗时,却也没能拿出更好的方案,改革这个
社会与结构,激进的一些短视近利的政策只是更加挑起阶级的对立,国家的未来就这样在
左右两派的对立之中被葬送了。
阿尔及尔:这是一块矛盾的土地。行政上,它直属于巴黎中央政府,是道道地地的国土而
非殖民帝国的部分。但是,在社会结构上,它又区分了不同国民与非国民的界线。它是共
和国虚伪的证据,企图将之成为“法兰西的印度”但又不肯大方承认。住在此地遭逢不公
的人们,未必想要真的就此脱离,他们首先尝试的,是从体制内争取更多的权利。当法国
因为缺乏兵源而把脑筋动到他们身上时,部分进取的年轻人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是时候
让中央的政客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等的,这将考验巴黎的智慧,否则,压力锅随时
即将爆开。
耶路撒冷:没有人会怀疑这座城市的地位与价值,尽管它在资本主义价值上看起来是如此
不起眼。在这里,有着最复杂的民族与人际网络,还有各种文化的交会与融合。一位新上
任的行政长官向女儿抱怨:要是没有那么多“朋友”就好了。为了与他们一一会面,他必
须忙到凌晨四点才能上床歇息。而在这群之中,最难以忽略的是犹太人群体,他们的归乡
之梦正在萌芽,而这座城市,是魂萦梦牵的故都,在未来,将会在这个区域引起轩然大波

伊斯坦堡:实存的帝国里,西方学者将之分成两种,充满活力的跟已经迈向死亡的。英国
人神经兮兮的猜测自己属于哪一类,但他们很确定鄂图曼是后者无误。尽管它看起来还是
疆域X,率著万民,但这都已经是明日黄花。低效的统治权力,落后的工业水平,怀着
异心的民族,这仿佛即将倾倒的大厦。不甘心的年轻人奋起,他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一
方身上取经,企图重振声威。两次巴尔干战争虽然损失惨重,但危机就是转机,改革派趁
机清除了保守的执政者,在他们的路上大步向前,一切都在好转,如果和平能够持续,或
许真的能够梦想成真。
北京/上海:义和团的事件让欧洲人再次确认了这个远东大国尚未走出“野蛮”的状态,
但他们却没有思考过背后发生的原因。北京古老城墙背后隐藏着的是悠久的历史,古老历
史的巨轮快速推动的结果反而是加速其覆亡。然而,即便召开了国会,人们依然用带着怀
疑的目光,迟迟不愿承认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确实,随着宋教仁之死,民主的精神便染上
了不祥的色彩。与此同时,上海却是个进步之都,它混合著中西风格的一切,象征著未来
应有的样子。一位来自欧洲的观光客期待着看到不一样的面貌,却发现自己还是下榻在“
跟巴黎没两样的酒店”而失望不已。(或许是他自己没做好功课) 袁世凯的军队在南京烧
杀掳掠,伤害了日本侨民,尽管东京努力克制不报复,但这或许已经在两国未来关系中投
下了阴影。
东京:由天皇校阅的盛大海军舰队,对外展示其现代化的水平,对内告诉人民你们缩衣节
食缴交的税金没有浪费。明治维新之后,快速崛起的日本接连赢得了两场胜利,并透过与
英国结盟取得了世界认可,至少在表面上。事实是,美国加州对日本移民购地的限制法案
再次揭露了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脱亚入欧或者拥抱亚洲成为日本思想家中论战的命题,而
随着大正天皇的即位,人们也开始批判元老寡头把持政权,期待国会能发挥出真正的功能
。东京逐渐抛弃过去的江户面貌,象征著这个国家的进步,但真正的观察家不难发现其背
后的“国强民贫”的真相。
回到英格兰,人们想像著2013年的世界会是如何。有些人认为大不列颠帝国会联邦化,首
都可能不会继续留在伦敦,但依然会是个全球性与文明的象征。尽管他们对于帝国走向没
落有点感触,但还是很难想像大战发生以及之后二三十年内带来的各种“野蛮、暴力与堕
落”。诚如英国外交部长格雷在对德宣战的当晚所说的名言:“全欧洲的灯火都熄灭了,
吾等此生不会再见它们重新点燃。”
就像伯罗奔尼撒战争,终结了希腊文明的全盛期。
个人是觉得别把这本书抱着史学作品的期待去看可能会比较好,它给人感觉更像比较深刻
一些的“旅游文学”。作者的文采不差,译笔也不错,整体阅读体验很好,比较可惜的是
编辑上一些错别字与失误。网络上有些热心的书友提供校勘可以参考。
建议本书阅读搭配其他作品效果更佳,首推巴巴拉‧W. 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的
《骄傲之塔》,这本就是从政治跟社会层面分析在战前几年列强的各种紧张与对立还有变
化的深刻之作;阅读《1913》之后再继续看《八月砲火》,一战的前因后果就差不多通了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0-11-29 01:57:00
作者: cksxxb (胖小喵)   2020-11-29 09:59:00
推,已经半死不活的底特律百年前居然这么被看好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0-11-29 12:33:00
底特律是拜新兴工业所赐,等于是百年前的竹科,等汽车产业被日韩欧车厂打残了,城市自然就破败了最后只能卖给OCP了(误)
作者: gsx56840 (拉屎哥)   2020-11-29 19:10:00
底特律从白人城市变成黑人城市也有关系,黑人城市的治安真的是不忍卒睹
作者: hit0123 (@@")   2020-11-30 16:05:00
20th初的日本 国强民贫 真是一针见血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0-12-01 11:35:00
应该说产业衰退,牵动族群迁移换血,这问题就不只是底特律独有了。
作者: qppq (爽到睡不着)   2020-12-01 18:06:00
感觉是用后见之明在评论啊 再回推讲故事
作者: age317 (望断天涯)   2020-12-26 20:4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