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剑桥大学官网刊登的两篇文章,满有意思的
大意是:根据研究,过度猎捕海象导致维京人的格陵兰殖民地崩坏
与我上一篇文章有关联,在此分享
https://reurl.cc/V6nWDb Lost Norse of Greenland fuelled the medieval ivory
trade, ancient walrus DNA suggests
https://www.cam.ac.uk/stories/norsewalrus
Over-hunting walruses contributed to the collapse of Norse Greenland
以下主要翻译上面第二个连结的内容:
根据一项横跨整个欧洲、针对中世纪工艺品所做的研究,格陵兰的北欧人
(Norse, 维京人)殖民地群落在15世纪神祕地消失,可能是因为对海象象牙的需求
而过度捕猎所造成。
西元985年左右,红胡子艾里克(Erik the Red, Erik Thorvaldsson)
在他被从冰岛放逐之后,在格陵兰建立了维京人殖民群落。在1400年代只留下废墟
消失之前,持续繁荣了几个世纪,甚至拥有自己的主教。
根据剑桥大学与奥斯陆大学的最新研究,在那数百年之间,几乎所有在欧洲
交易的象牙,都是从格陵兰西南部的维京人聚落所能到达的海域所捕捉到的海象。
海象牙是非常高价的中世纪商品,用来雕刻名贵的工艺品,例如精美的十字架
或是游戏的部件,例如西洋棋或是维京人喜爱的 hnefatafl(板棋)的棋子。
著名的“Lewis chessmen”就是由海象牙所制成。
Lewis chessmen:12世纪用海象牙雕刻的西洋棋棋子
19世纪在苏格兰被发现,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与苏格兰国立博物馆
https://i.imgur.com/J48Alsh.jpg
https://i.imgur.com/RDCyl1Z.jpg Berserker 狂战士
然而,根据研究,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海象牙来自越来越小的个体,且通常是母海
象。基因与考古证据显示,这些象牙是从更遥远的北方所获得,这代表当时的格陵兰维
京人必须进行更长途且更危险的猎捕行动,但得到的报酬却越来越少。
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让非洲象牙在13世纪涌进了欧洲市场,从此改变了流行。
在西元1400年之后,就几乎没有证据显示欧洲大陆继续输入海象牙了。
剑桥大学考古学部门的 James H. Barrett 博士,证明当时维京人放弃格陵兰殖民
地,也许是经历了一连串糟糕局面的结果,包括资源(海象牙)耗尽、不稳定的价格
、以及气候变迁的恶化。
“格陵兰的维京人必须透过交易从欧洲获得铁与原木,
最主要就是以输出海象制品来交易。”
这位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士,也是刊登在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的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James H. Barrett 博士如此说道。
“我们猜测,欧洲的海象牙价格下滑,意味着若要维持格陵兰殖民地在经济上
的存续,就必须去猎获更多更多的海象牙。”
“大量猎捕会迫使海象族群终止在其习惯地点的 haul-out(上岸)行为,
我们的发现显示,这些猎人因为捕获的海象牙越来越少,被迫必须冒险更深入北极圈
,这使得海象族群的下降情况更加恶化。”
其他促使殖民地崩坏的论点,包括气候变迁(从14世纪开始,持续一段时期
的小冰河期 Little Ice Age)、以及无法持久的农耕方法,以及黑死病。
此论文的共同作者,奥斯陆大学的 Bastiaan Star 博士表示:“过度依赖海象牙
并非是格陵兰殖民地消灭的唯一因素。然而,一旦海象的数量与价格双双下滑,势必会
削弱格陵兰殖民地的韧性(resilience)。”
https://i.imgur.com/OUMo08z.jpg
格陵兰 Eastern Settlement 的教堂遗迹
直接用海象牙雕刻的工艺品来做研究的风险太大,所以研究团队用来检测的是
“rostrum”(吻突)部位。当时在运送海象牙时,是连着头颅与吻部一起的,形成
一个“保护包”,送达当时交易中心城市*的象牙工匠那里后,海象牙才与头颅拆开。
https://i.imgur.com/jFfq2Ic.jpg “rostrum”(吻突)部位
https://i.imgur.com/pFdAzLq.jpg “海象牙保护包”
(交易中心城市*:包括 Trondheim(特隆赫姆 挪威)、Bergen(卑尔根 挪威)
Oslo(奥斯陆 挪威)、Dublin(都柏林 爱尔兰)
London(伦敦 英格兰)、Schleswig(什勒斯维希 德国)
与 Sigtuna(锡格蒂纳 瑞典)
研究团队总共研究了年代介于11到15世纪的67份样本(取自上述地方的工匠遗址)
进行古代DNA(Ancient DNA)与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s)分析,为这些动物的
性别与来源提供了线索。
同位素分析由剑桥大学的 Dorothy Garrod Laboratory 进行,DNA分析由奥斯陆大
学的 Department of Biosciences 进行。
研究团队也根据“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iques)”来溯源,宰杀海象与
拆解头颅的手法差异,也能帮助定位这些海象遗骸的时期。
https://i.imgur.com/UCeqDvY.jpg 拆解头颅的手法差异
虽然无法精准地确认出处,研究团队发现在大约13世纪的时候,这些在欧洲流通的
海象牙,大多是来自巴芬湾(Baffin Bay)海域的一支海象族群分枝。
☆地图:https://i.imgur.com/FfC5xyW.jpg
要猎捕这些海象,必须要沿着格陵兰的西北部海岸航行,而根据研究显示,越晚期
的象牙越小,且通常是母海象的象牙。
Barrett博士表示:“如果这些格陵兰维京人原本在迪斯科湾(Disko Bay)的猎场
,已经过度猎捕了,他们就必须更往北方航行,到史密斯海峡(Smith Sound)附近去
寻找足够的海象族群。”
在这个最北的地区里,在当地13到14世纪的因纽特人聚落遗址里,曾经发现维京人
的手工制品。在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 加拿大北极群岛的最北岛屿)的
一处岛礁上的因纽特人旧营地里也找到过维京船的铆钉,这相当有可能是一次失败的猎
捕行动所留下来的。
Barrett博士表示:“在维京人殖民格陵兰南部的时期,
因纽特人的祖先占据了格陵兰北部,
他们也许会遇到维京人并互相交易。
而这个维京船零件在如此遥远的北方被发现,
显示这些猎人为了追求海象牙最终可能会面对的极高风险。”
Barrett博士指出,这个地区的因纽特人比较喜爱狩猎母海象,所以后期从格陵兰
输出的海象牙中,来自母海象的比例变高,可能意味着维京人依赖因纽特人提供海象牙
的比例增加。
当一年中的大部份时间,海面都被冰所阻塞,维京人的猎捕季节很短,短暂的夏季
只勉强足够划船数百里到遥远北方来回而已。
红胡子艾里克的传说(Saga of Erik the Red)本身可能也隐藏着 Barrett博士说
的“ecological globalisation”(生态的全球化):当供给减少时,对自然资源的追
求。近来的研究显示,格陵兰的移民是发生在冰岛海象被猎捕到灭绝之后。
最终,曾经维持高价好几个世纪,有着大理石般外表的海象牙,在13世纪西非象牙
贸易路线被开发之后不再受人青睐。
曾有纪录显示,在1120年代,格陵兰维京人用海象牙从挪威国王那里得到确保,能
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区。然而到了1282年,教宗要求来自格陵兰的“什一税”,要从缴交
海象牙转换成缴交金或银。这显示在13到14世纪时,就已经出现过度捕猎造成海象牙价
值下滑的情形。
“当格陵兰维京人越往北方追求着为数已不多的海象,交易获得的报酬却越来越少
,一定会来到一个再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时间点。我们相信这个‘resource curse’
(资源诅咒),破坏了格陵兰殖民地的韧性(resilience)。”
https://i.imgur.com/DBVvcus.jpg
来自中世纪 Trondheim(特隆赫姆 挪威)的海象牙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