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7v333 (曲棍‧康师父)》之铭言:
: 先说一下我的认知,东汉的将军位阶(我不确定理解是否正确)
: 将军 > 中郎将 > 校尉
地位大致上是这样,可并非绝对,实权就更未必如此了。
或著可以这样说,那制度都还没建立完善的时代,所以特例很多,不能
认为所以事都一定会按规定走。
比如说,将军一般是有战事才设,无战事就废除。可是度辽将军在东汉
几乎是常设职务了...
又譬如说,有战事就可以任命将军出战,但黄巾之乱这么大的叛乱,皇
甫嵩、卢植、朱隽他们三人却是任命为中郎将而不是将军出征,尽管他
们的兵力战力可能比当时已有的将军(例如度辽将军)要大,真要作战
,恐怕度辽将军也得听他们的,但东汉就是没给他们将军名号...
所以那地位真的不是绝对的,也有人由中郎将调任校尉,但显然当事人
都不认为这是贬职(举例来说,东汉有段颎,三国有邓艾,都有这样的
例子)。
真要论军职地位,恐怕还是要看任命时给予他的实权,或是有没有明确
指定他的权限而定,不能光看职称。
: 中郎将因为常在内廷出没,跟皇帝比较熟络,所以地位跟将军差距不大,
: 甚至后来在政治地位会高于将军;至于校尉则是三者中是最低的。而东汉
: 对外族的几位最高负责人官职
: 度辽 将军
: 使匈奴 中郎将
: 护羌 校尉
度辽将军后来比较偏军事性质(因为掌握度辽营,当然政治层面也有,
但比重不如军事),另两个职务就真的政治军事一半一半,另外还有护
乌桓校尉、西域的戊己校尉、象林将兵长史等等,也都是这种政治/军
事综合职务。
: 东汉与南匈奴关系最为密切,常出使,设中郎将刚好可以在皇帝、与匈奴
: 单于间活动、沟通,设“中郎将”一职算是符合实际运作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对辽(东北)是将军,但是对羌只是校尉?
: 羌族在光武帝、章帝、和帝时期就屡屡跟东汉政权有冲突,到公元 107年
: 左右,引爆大规模的羌乱,打到甚至让朝廷议论是否放弃凉州,直到 169
: 年段颎数次击破羌人,斩首四万,灭东羌,才让羌族对东汉威胁大大降低
: 。那照理说,对东汉造成如此大威胁的羌族,应该是很重要,但为什么对
: 羌族仅是“校尉”?没考虑升阶吗?
: 比如“护羌中郎将”、“护羌将军”之类的?
: 或是说,三者虽然头衔不同,但实际的品秩、权限是一样的?
为什么没升阶就不知道了,也许只是沿袭旧制,不觉得有必要。
品秩应该是有差,但权限,或说任务性质除度辽将军(可以勉强视为东汉
东北边疆机动部队司令)外,没什么不同,只是对象不同(使/护匈奴中郎
将跟护羌校尉性质没有不同,都是要镇抚外族,也都有领部队作战)。
倒是想到一个没有调整职称的可能原因,后来担任护羌校尉的人,身上未
必只有护羌校尉这个职务,可能还兼有其他职位(XX将军、XX太守之类)
,或许当时人认为这样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