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的推文和你所推崇的大明最后的下场对照之后其实满好笑的
推 KINMENKING: 连制度的问题都不去思考,你真的符合一般人的思考模式 05/04 01:10
→ KINMENKING: 吗? 制度是为人类设计,不是人类要去顺应特定的制度 05/04 01:11
之前看到马伯庸所写有关明朝黄册的文章[怎样让大明变得透明]
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可以把你所爱的大明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面貌摊开来检视
我就来摘录其中一部分作为说明吧
1.
正所谓“民不胜弊,破资鬻产,逃亡相踵。”
这些放弃户籍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地离开原籍,四处游荡,
形成明中、后期蔚为壮观的流民大潮。
2.
杨芳在《赋役》里无限怀念洪武皇帝的时代
说当年老百姓“一年在官,九年在家,故其赋易供,而其民常逸。”
可现在呢?各地官衙不时征派,今天正编,明天加编,巧立各种名目。
他掰著指头数了数,
有纲银、办银、库字、夫甲、廪保、伕役、驿传、兵役、饷费……等等,
随便就举出了十几种名目。
在这种疯狂的掠夺转嫁之下,老百姓只剩下疲于奔命的绝望,
大明的流民问题一直愈演愈烈,根源正在这里。
个人觉得小冰河期的灾荒只是让明朝崩塌的导火线
失能制度造成的问题如果不改,面对其他类型的灾难时还是会让国家倒下
明朝出了这么严重的BUG,连有能力的张居正、道德高尚的海瑞改不过来你却视而不见
我实在无法苟同你看待明朝与其他朝代的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