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浅论孔有德等人叛逃与袁崇焕无关

楼主: 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   2017-12-30 21:53:55
※ 引述《mshuang (竹碳乌龙)》之铭言:
: ※ 引述《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之铭言:
: : 当时将领夸大战功是很正常的行为没错, 但是三百兵打不下三个人妻就是问题了
: 六月二十七日明毛文龙三百兵夜入耀州南荞麦冲至官屯方欲越墙时屯中未及准备
: 有青加努妻先执刀与纳岱迈图二人妻内竖车辕为首登墙截杀其兵敌人遂坠墙惊走
: 有守耀州总兵扬古利领兵尽追杀之
: 这是对岸袁粉很常在讲的一个东西,三百兵打不赢三人妻
: 当然掐头去尾在隐藏一些事实,自然会得出毛兵连三个人
: 都打不赢的奇怪内容
: 重点在哪边?内竖车辕为首登墙,这句话其实就表明了一个事实
: 这是三人妻还是三只霸王龙?
为什么内竖车辕登墙就是霸王龙, 这什么鬼逻辑?
不就只是因为荞麦冲是个小官屯, 所以城墙大概就只是简单的木栅墙
没有设计人站立的地方
临时也没有梯子用, 所以就在木墙边竖根坚固的木头
好方便能让人沿木而上, 站到墙上打试图翻墙的毛兵
竖木上墙是很常见的上墙方法, 哪里需要什么轻功、特种部队才作得到?
我高中就会架木板方便爬学校围墙翘课了, 莫非我也是特种部队?
满街的工地都可以看到类似的鹰架、抽板, 所以台湾满街都是特种部队?
: 车辕其实是指马车突出的那两根在畜生左右的木头,满洲实录为
: 什么要特别写这个东西?
: 我们来分析一下
: 三个妇女发现有敌人,随手把两根大木头往地上一插,拔出刀子
: 往城墙上冲过去,车辕其实并不太重,一个男子扛还是扛的动但
: 是要随手立起来?妥妥母霸王龙等级
: https://i2.kknews.cc/SIG=3soahnv/p35000q60osnr3p0pr5.jpg
: 车辕就是上图那两根凸出物
: 另一个角度原文还多了这四个字为首登墙,因此可以理解为
: 三名妇女,发现敌人然后其中两人抓着车辕顶着一名妇女往
: 前冲,之后再靠近围墙时竖起让第一名妇女登墙砍人,如下
: http://i1.wp.com/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09396547/0
: 图为越南特种部队用木棍攀爬楼房
: 从这两点分析,这三名妇人,不是霸王龙等级,就是有可以媲美现代特
: 种部队的身手
: 因此这整段古文的内容是什么?
: 毛文龙派三百人准备爬墙偷袭,有三个妇女拥有强悍的身手和力量,仅
: 依靠一根木头,就像展现轻功一样把人送上城墙,拦截明军,明军看到
: 这种恐怖的画面被吓跑,之后被当地住防部队全灭,皇太极昭见这三只
: 霸王龙并嘉奖
: 所以致此重点有二,那不是人妻而是三只霸王龙,其次清军的反应太快了
: 夜间做战在现代都是相当困难,古代更别提要在短时间招集足以杀死三百
: 人的兵力
: 不是毛文龙部太差,是运气太差遇到不是人的家伙,当然看不懂古文为了
: 黑毛的人是不会承认的,只能说现代人都办不到你要毛文龙在没吃没喝军
: 饷又少的情况下一定能赢?
笑死, 就竖根木头好方便爬到墙上去这么简单的事情, 你也能唬成这样?
: : 所以你也认同毛文龙确实是“毫无知觉”、“何云牵制”?
: : 如果你也认同的话,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吵的
: 没有认同,那只是明朝文人脑残的思想罢了,我就是在讲袁
: 明朝因为文贵武贱,因此很多做战方式都是那些文人拍脑袋
: 想出来的脑残想法
: 比如水陆并进大军克期并剿
: 在今日美军高度现代化的资讯战下,还常常发生空军乱炸自己人
: 你认为当时就能做得道吗?
: 因此所谓毫无知觉其实就是文人脑残的愈加之罪罢了
你明明就说毛文龙太远所以本来就不可能有知觉, 现在又说不认同XD
既然毛太远以致于资讯往来有问题, 要他搬到能互相联络的地方很合理
哪里脑残了?
主要是看能不能找到适合的地方而已
这三个大妈是不是什么以一打百的霸王龙, 看清史稿三人的后续发展就知道了
三人的后续发展是......封了官之后就没有了
如果这三个大妈真的是以一打百的霸王龙, 没有理由没有后续吧
: : 就算他真的是因为太远所以难以牵制好了, 两万八千兵没有发挥效果是事实
: : 当时朝中普遍也认为皮岛太远了,补给跟联络都成问题, 更谈不上牵制
: : 以兵科给事中薛国观言为例
: :  奴酋鸷伏数载,毛文龙自信牵制之能,臣愚初意其或然。不虞今岁
: :  正月,奴倾巢入犯,虽稍挫其锋,而攻围抢掠,逍遥内地者二十多
: :  日,略无踉跄返顾之意。迨班师而东,操演沈阳,复图再逞,一似
: 这边就很明显了,如果毛文龙能知道,他一定是穿越者
: 连现代化的美军都未必会知道,除非有侦察机或是卫星
: 毛文龙啥都没要他知道?还不如去找伊拉克的化武还实
: 际一点,但是最奇怪的一点袁崇换在没有这些现代化情
: 报支援下对于清军的动向却很清楚呢?
笑死, 显然你根本对这件事情完全不熟
只是看我摘绿的实录内容, 见招拆招、瞎掰硬凹
你要护航好歹去把相关史料摸清楚再回好吗?
不然这种程度回文只是做球给人打脸而已
谁.说.毛.文.龙.不.知.道.的
到底谁说毛文龙不知道的啊XD
我前面也只有说朝廷认为他“毫无知觉”, 从来没有说过他不知道喔XD
宁锦之战后金是在天启六年正月十四出发, 二十二日抵达锦州
在正月初六, 朝廷就接到辽东经略高第奏报
说后金在正囤积粮食, 可能会在正月十五渡河攻打
所以朝廷就下旨要边关关门修战、务保万全
当时因为还不知道会打哪里, 所以实录也没有特别说是向哪边下旨
不过想必应该是各处都会通知吧
事实上也不用等朝廷下旨, 袁崇焕那时候在高第手下
高第第一时间就会通知他了吧
你上面问袁崇焕为什么会知道清军动向, 完全是大露馅
那毛文龙什么时候知道的呢?
在正月十三, 毛文龙也发了一封塘报, 说后金在“挑选披甲、办作城梯”
毛文龙同时也说他派林茂春、王辅等带领官兵要相机暗袭后金, 希望朝廷多发粮饷接济
那为什么薛国观的奏文内容还说毛文龙毫无知觉呢?
因为毛文龙这封塘报花了快三个月, 四月初才终于送到北京
这时候宁远之战都结束一个半月了
奇怪, 明明在当时, 朝廷在正月初六就知道后金有动作
即使是毛文龙, 也在正月十三就知道
为什么你会说没有现代科技不可能知道敌军动向?
你根本就是搞不清楚状况乱胡扯
古代虽然没有侦察机或卫星, 但古代大军行军速度相对也慢很多
几百公里的距离行军就得花上十天半个月
尤其是这种长期对峙的情况, 双方都会派人侦查甚至卧底
要动员几万人的军事行动事先要多少准备, 行营队伍会有多庞大
哪里需要现代科技或是穿越才能知道
: : 以兵部尚书王永光疏为例
: :  塘报踵至,咸云奴贼装造车梯又拆屋为舟,欲于四月内水陆并进,
: : 在我防御之策,当急其一应海防官军哨守出洋汛地尤宜倍加严饬。
: 看看这就是明朝文人脑残的最佳证明,明末崇祯底下就是这堆脑残文人
: 想不亡国都难
: : 后来兵部做出建议, 希望毛文龙移镇盖州, 其他还有很多不同意见
: : 像袁崇焕是主张仍然留在海上, 但让毛文龙自己挑个辽地近些的地方
: : 不过毛文龙对于移镇是不接受的, 后来这件事一直到毛文龙死仍然议论未定
: : 说毛无知觉, 你说是因为太远, 要他移镇他又不要, 那到底要怎样?
: 以明朝文官证明的意见却属脑残,为什么要听?二十万人搞搬迁?
: 这个建议是真心为国?还是故意要搞死三军?
: 从后来袁崇换通敌的状况来看,他的目的其实要消耗毛镇已经不多
: 的实力,在清军后方都打不出什么,所以要把他拉去清军正面?这
: 不是要它死是要干嘛?
袁崇焕哪有说要把毛拉去正面?他只说要换一个近一点的岛而已
太远你说不可能有知觉, 搬近一点你说要他死, 你到底想怎样?
: : 哪来的里面大军?荞麦冲是官屯, 应该没什么守军, 更不要说大军
: : 正确应该是说三百个人被三个人妻打得吓到退走, 退走之后才是被耀州总兵追杀
: 你知道人多难找多难追吗?
: 夜间偷袭失败后随即开始逃亡,耀洲总兵必须在一夜内找到足够的人马,
: 然后出击,因为速度太快他们才要跑,夜间招集有多困难?夜间追杀有多
: 困难?那年代又没有手电筒还是照明弹
: 如果是第二天那更麻烦这些人跑了一晚人都不知道哪去了,你要找善于追
: 踪技巧的高手,还要全灭这群人????
: 别忘了整个毛文龙三百人偷袭有个前提,这三百人躲过了清军野外游骑的
: 侦查
耀州总兵本来就有足够的人马, 他只需要能找到毛兵而已
追击的确不一定能找到人, 不过现实就是被找到了
也因为被找到了, 所以才比较有机会写进实录
如果没追到、没交战, 自然就比较没机会被写进史书
这是生存者偏差, 没什么好奇怪的
: : 我看不懂你在讲什么
: : “记得”?麻烦引个文献出处
: 乙卯年,倭贼从浙江由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
: 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
: ,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
然后?这跟硬扛满清的关系在哪?
: : 哈, 承认万历野获编的数字信手捻来、并无实据这么难吗?
: 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
: 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端妄费,公私具足,波及僧、道、
: 丐、佣、桥梁、梵宇,尚余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
: 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见其盛也。
然后?以百倍算的话, 你是想告诉大家永乐时广陵的资本只有三十万两吗?
两淮盐产, 洪武时订为三十五万两千引
弘治时改大引为小引, 一大引为两小引, 变成七十万小引, 万历时也是这个数
正盐之外还有余盐, 万历时余盐三百万引, 全部加进去, 也不可能有百倍
: : 皇明经世文哪里有写家丁口粮是二两, 麻烦你给个出处
: 前面给了自己找
哪有, 你引用的皇明经世文编就是徐光启那篇 申明初意录呈原疏疏
那篇根本就是你完全状况外, 而且那篇也没说家丁口粮二两
而且你似乎也没搞懂什么是口粮
饷跟口粮是不一样的, 虽然有时候会合并折色成银或栗米, 统称为饷或粮饷
但说口粮时, 一般指的就是每月给士兵吃的栗米
以关宁兵来讲, 饷是一两四钱, 口粮是一斛
: : 在营主兵是不可能拿到这么高的口粮的
: : 那必须是有行粮的客兵或出战中的兵才会有这么高
: 谁说的?
明朝坐粮都是用升或斛算的, 连石都不会有, 怎么会有两
: : 你自己引用的杨嗣昌集不就写着五等给银八钱?
: : 自打脸?
: 五等八钱阿,请问我们讲的是五等还是家丁?
别闹了, 这边的一到五等基本上都是募兵, 也就是广义的家丁
杨嗣昌的年代, 卫所军跟营兵已经彻底分流
卫所只负责在各自管区戍守
边兵以及各地的赴辽兵基本上都是募兵来的
在崇祯时代, 边兵几乎都是募兵, 所以也几乎不讲家丁这个词了
家丁这个词在天启还常出现, 崇祯实录只出现两次而已
: : 你把我整段话删掉两行才好笑吧
: : 我前文是这么写的
: : 明代将领私人募兵, 早期万历时期惯例是双粮, 也就是八钱
: : 加上口粮折色算三钱, 大约就是一两多
: : 后来战事吃紧, 给得越来越多, 含折色也差不多就是二两
: : 所有纪载差不多都是这个数字, 哪来的八两?
: 在去看一次你的原文是写什么,他是写因为这样所以战力不足
: 八钱战力不足你还八钱?
你才需要再去看一次
他是说“多支单粮、少支双粮”才遂不能战
所以李化龙建议“复旧”, 只要巡抚跟总兵衙门试验合格就“准食双粮”
简单讲, 李化龙说领四钱没战力, 领八钱就会有战力
: : 你在天启时代还在那边讲什么家丁最能打, 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
: 家丁不能打?原来袁养了三千废物
“最”?
这个时候的营兵大部分都是募兵了, 哪来的“最”?
: : 这个徐光启的上疏根本就被当作在练疯话, 从来没实施过
: : 引用除了说明徐光启曾经也试图在过明朝搞钱瞻计画, 没有任何意义
: 哪请问日给一钱而止哪来?
: 这边所谓没实施是指全军都使用
所以你连徐光启上疏内容都不了解就引用了?
坦白说我认为你这种对于事件来龙去脉完全不了解
就片段引用、自己乱解释的态度非常糟糕
骗骗一般人也许可以, 但要较真就是伸脸给人打的份
徐光启这篇上疏叫做 申明初意录呈原疏疏, 全文非常长, 这边我不引全文
有兴趣可以自己到下面网址看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hmjswp/495.htm
这篇上疏时间是在天启元年, 但内容是在说明他自己万历四十七年提议的练兵方法
所以篇名才会叫做 申明初意录呈原疏疏, 也就是说明原意并附上原本上疏内容
本疏文内容第一句劈头也表明了, 就是在重复万历四十七年讲过的东西
 窃惟臣于万历四十七年三月二十等日见辽东三路败....故再三陈说
、大略谓兵不在多,只宜讲求敌之胜我者何,故因思我今胜敌者何
 法。
为什么徐光启在天启元年要上这一篇重申两年前上疏的上疏呢?
因为徐光启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练兵, 但无论人数、粮饷都不如当初提议
而且到天启元年兵、饷都还不到位, 所以徐光启才写了这篇上疏说明原委
后来更干脆辞职不干了
在这篇上疏中, 徐光启总结自己的练兵构想为三个字:少、饱、好
徐光启还进一步说明, 因为饱所以好、因为好所以少
讲白一点就是给够钱兵就会好, 而好兵数量就多不起来
说要给够钱, 那徐光启建议要给多少呢?
徐光启说, 年纪要在20~40之间, 能举500斤、穿40斤盔甲, 身手矫捷又不惹事
经保任合格者, 称为队兵, 月饷一两五钱
队兵有一项技艺熟练者, 称为锋兵, 月饷二两一钱, 每多举100斤加一分
锋兵如果各种技艺都超群者, 还可以加给
加给最多每日一钱(也就是一个月含原月饷大概五两一钱), 称为壮士
壮士再练弓矢鸟铳, 能在一定距离百发百中者
称为上士, 加给最多每日二钱(也就是一个月大概八两一钱)
徐光启这个建议因为薪资太高, 皇明经世文编上说内阁跟户部听了之后
“枢臣计臣相顾愕眙见谓费多而效缓”
内阁跟户部都吓傻了, 所以这个提案当时就没有被接受
不过虽然这个提议没有被接受, 朝廷还是委托徐光启练兵, 但计画要改一改
所以徐光启这时候又上了一个 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 报告自己的作法
这次的上疏, 徐光启对于军饷的规划变成
 其队兵应照例给月粮一两二钱,四等兵士,每加六钱,上士照东征
 事例,月给三两而止。
徐光启还是把士兵分成队兵、锋兵、壮士、上士四等
但是给不了这么多钱, 所以队兵原本给一两五钱的, 现在只给一两二钱
每等加六钱, 所以锋兵原本拿二两一钱的, 现在只给一两八钱
壮士原本最多可以拿到五两一钱的, 现在只给二两四钱
上士原本最多可以拿到八两一钱的, 现在只给三两
这两篇上疏皇明经世文编都有, 就在前后卷而已
即使你不了解来龙去脉, 只要比对两篇上疏也能知道
徐光启原本的提案, 也就是你之前引用的 申明初意录呈原疏疏
被当作在练疯话, 从来没实施过
后来真正实施的是打了对折的方案
而且即使打了对折, 到天启元年人、饷都还给不到位
于是徐光启在天启元年三月就辞职不干了
: : 奇怪, 你帮忙证明我的话要干嘛?我本来就是对的啊XD
: : 你应该要拿出家丁月支八两的出处才对吧?
: 给了你自己没看到怪我吗
你根本就没有拿出来过
: : 尚书大人真机灵, 发现有错能凹就凹, 不能凹就赶快转
: : 你之前明明就以为李家的七万两是每月, 所以才说是新兵十倍
: : 现在发现是每年七万两, 就赶快改口说是卫所军实领的十倍
: : 你是完全把前面讲的当放屁?
: : 以下引用 #1QE1Mkyr
: 我只是从各种方面在看待这个内容
: 你到底看了哪些文现阿?看来看去都是我前面就给你的不是吗?
说来说去就是拿不出来
: : 你这边明明就把李成梁家丁算成月支15两
: : 才会说是新兵的十倍、卫所兵的三十七倍、八钱的十八倍
: : 现在改口说是卫所军实领的十倍?
: : 简直跟前面发现皮岛要养两万兵不需要有五十万人口
: : 就赶快改口说是五十万人军费, 有异曲同工之妙啊XD
: : 不过这下露馅了, 赶快再想个借口转吧XD
: : 认错没有那么难啦
: 所以前面的文现你到底看得懂多少??
: 月支十五两哪来的?
: 新兵都是一两五钱请问你的八钱到底是哪来的?
笑死我 “八钱的十八倍”就你自己写的, 哪来的不会回去看自己文章喔?
八钱的来源是皇明经世文编, 李化龙的上奏 摘陈辽左紧要事宜疏
事当万历二十二年(1594)
二两的来源则是“今沿边新兵月食一两五钱,多者二两”取自崇祯新编
是崇祯四年(1631)六月督治昌镇侍郎范景文上奏时讲的
两件事差了战事频仍、军制跟募兵成本都大不相同的近四十年时间
谁叫你把两个不同时代的数据放在一起比的?
至于十五两, 是你误以为李家70000万年饷是月饷, 用70000/4500算出来的
然后被打脸之后就改口说是实领十倍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7-12-30 22:24:00
大推,看来有人是得了不被打脸就不爽的病
作者: Enolagay (飞来飞去)   2017-12-30 22:37:00
太神啦!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12-30 23:41:00
这种史料对战才对嘛
楼主: IBIZA (温一壶月光作酒)   2017-12-31 00:06:00
没有对战啊XD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7-12-31 00:17:00
这根本是单方面屠杀XD
作者: rocket34 (下个路口)   2017-12-31 11:46:00
推,引用史料好专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