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reambreaken (小灭灭)》之铭言:
: 人家写历史没听过什么重大窜改的
: 中国的历史从五千年前就开始窜改到现在
: 一直被人洗脑不觉得很可悲吗
: 到现在国立编译馆还不把夏朝拿掉
: 到底要自慰到什么时候
: 连强国人都已经不接受这种被洗脑的文化
: 为何我们还要停留在古代?
你看过希罗多德的《历史》吗?
我觉得希腊人的历史,就是个神话志怪笔记小说,根本不是中国人概念中的历史。
当年真是看得我瞠目结舌啊。
其他的先不谈,先谈谈夏朝的事情。
且不说夏朝早就拿掉了,就说二里头本身,可是一个庞大的势力,争论只是在它
算文明国家还是算酋邦而已。
欧洲近代历史学家认为国家的定义包括四个要素:青铜器、城市、文字、宗教
这个定义到了中国遇到了麻烦,中国的政权从来都不以宗教为依托。和两河流域、
埃及、印度那种神权社会,中世纪欧洲那种上下级封建关系建立在信仰上的局面
完全不同。
在世界其他地方,神权在国家的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中国人太世俗了。
甚至中国人一直到今天都不崇拜神祗,拜拜也只是为了和神交易,宗教人士从来
都是社会边缘人(其他任何文明中,宗教人士都处在国家的中心)。
难道说当时的大清朝不是国家?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有中国历史学家把宗教替换为严谨的礼法等级关系,但没有得到
公认,至少我是不认可的,中国等级关系出现得比国家文明早得多,仰韶文化时期就有
复杂的礼器了,龙山时期更是出现了很多礼法制度的元素。不能拿它来当作国家出现
的定义。
现在二里头文化有青铜器,有城市,缺的是文字。
宗教嘛,中国自古就不在乎这个。
但反正缺一个是缺,缺两个也是缺,有人说凭啥宗教可以缺,文字不能缺?
这就没法回答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另一套文明国家的定义。
在人类进入国家形态之前的形态,被命名为酋邦。
酋邦和国家基本上差不多,区别在于酋邦的首领是按照宗教信仰和部族的传统习惯行事,
而国家的君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有一个故事,当年法兰克蛮族酋长克洛维(Clovis)带着部族洗劫罗马人的城镇。
有一次他们在抢劫一个教堂时,抢到了一个非常好看的广口花瓶。
然后教堂的主教带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美女随从来找克洛维,希望要回这个花瓶。
克洛维看美女非常美丽,一口答应了。
在分战利品的时候,按照传统,应该是大家抽签来分。克洛维对大家说我想要这个花瓶。
但是抽签的时候,他没有抽中。克洛维还想要花瓶。
一个部落的勇士认为他想坏规矩,说:你除了你抽到的东西外,什么都得不到。然后一
斧子砸碎了花瓶。
受制于部落的传统,克洛维拿他没办法。
第二年,克洛维找茬,一斧子劈开了这个战士的头。
从此,部落里再也没有人敢忤逆克洛维的意志。
这个事件被称作苏瓦松的花瓶(也有翻译成斯瓦松的花瓶)。
有人认为,这件事是法兰克王国建立的标志——从部落的传统转向国王的意志。
于是有人拿这个标准来套夏朝。
大禹去世后,按照传统,应该接位的是伯益。
结果大禹的儿子启杀掉了伯益(《竹书纪年》),又讨平了不服的有扈氏,自己接班了。
推举的传统被取消了,大位改为了父子继承。
在启之前,是“天下为公”,从此变为了“家天下”。
这是典型的从部落的传统转向国王的意志。
所以很多人把夏朝的建立起点,定在了夏启。
大禹只是酋邦首领,不是王朝君主。
二里头文化是从中原龙山文化王湾发展来的。
中原龙山文化经历过几个霸主独霸时期。
山西的陶寺类型,被认为是对应了尧,妙的是在陶寺遗址出土了古观象台遗址,同一
时期淅川丹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被中原龙山文化替代,正好尧也讨伐了这里。
陶寺类型衰落后,河南东部的造律台类型崛起,被认为是对应了舜,这里刚好又处在和
东夷交界处,和舜的东夷身份吻合上了。造律台类型独霸期间,中原龙山文化南下征服
了三苗(即石家河文化,在这个时期结束,并被中原龙山文化覆蓋)。
随即就是嵩山地区的王湾类型崛起,正好鲧的封地就在这里(嵩伯鲧)。
二里头文化就是从王湾类型发展而来的。
二里头时期,周边其他的文明都急剧衰败,特别是老对头东夷(此时蜕变为岳石文化)
衰败更明显。二里头进一步壮大。
这样一个规模很大的政权,称之为国家也算不上错吧,就看你怎么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