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人口增长带动古印第安人开始务农

楼主: shinshong ( )   2016-09-03 12:19:30
http://www.natgeomedia.com/column/external/48783 国家地理杂志
人口增长带动古印第安人开始务农
2016-09-01
在世界多处独立起源的农业
提到“农业的起源”,许多人第一个浮现的念头大概是“肥沃月湾(Fertile Crescent)
”。这个位于中东的农业起源地,生产方式大概在12000年前转型为农业,公认是世界最
早的农业社会,以小麦、大麦为代表。另一个知名的农业中心是东亚,位于如今中国的长
江流域,在9000年前左右,首度出现驯化的稻米。
中东与东亚的地理距离很远,农业刚开始发展时的农作物也截然不同,可以确定农业在这
两地是独立起源。然而除了中东与东亚这两个年代较早,为人熟悉的农业起源地外,其他
好几个地方,例如非洲与新几内亚的人类族群,之后也各自开发出种类繁多的农作物。
这些农业独立起源的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加上随后由中心向周围的传播,使得世界上大部
分地区的人,在数千年前都已经迈入各种农业社会,只是很多农夫种的不是麦或稻,而是
芋头或珍珠粟(Pennisetum glaucum)等等作物。美洲跟旧大陆相比,位于海的另一边,
古代的美洲居民也独自驯化了他们自己的植物,发展出农业,而且不只一次。
南美洲的农业起源地是靠近大平洋的安地斯地区,这里有过最有名的古代政治体是印加帝
国,但远比印加帝国的年代更早,这一带就已经住了不少人。美洲另一个农业中心是中部
美洲(Mesoamerica),此处以马雅城邦与阿兹特克帝国闻名于世,不过比马雅的年代更
早以前,中部美洲就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农业。现在世上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番
薯、花生等等,最初都是由中或南美洲原住民的祖先驯化而成。
北美洲东部,是目前能确认的另一个农业起源中心,这块土地曾经历过相当独特的农业化
历程[1]。
北美东部漫长的小农奋斗史
身为农业中心的中部美洲,与北美洲西部距离较近,交流较为密切,但对距离遥远的北美
洲东部影响就比较小、也比较迟。这里北美洲东部指的是,以现在美国的密苏里、伊利诺
、西维吉尼亚、俄亥俄、肯塔基、田纳西,以及阿肯色州为核心,加上周围几州(如密西
西比与坎萨斯州)部分领土的一大块地区,在这一带发展出的农业,有个特殊的称呼叫作
“Eastern Agricultural Complex(东部农业丛)”[2]。
农业诞生以前的人群,依靠的生产方式是采集与狩猎,而农业的开始,始于植物的驯化。
然而一群人,把一种植物成功驯化为农作物,这群人就此迈入农业社会了吗?事情多半没
有这么简单。一群人的生活方式,要从采集狩猎转型为农业社会,不是一朝一夕,人群开
始耕种以后,也不必然从此100%只依赖农业。美洲东部农业文化丛的兴起,与4种主要的
农作物息息相关,这4种作物却不是同时,甚至也很可能,不是在同地诞生。
整个广大的北美东部,值得纪念的第一种驯化植物西葫芦(Cucurbita pepo ssp.
ovifera)出现在5025年前,地点是位于现在密苏里州的Phillips Spring遗址;第二种则
是4840年前,田纳西州的Hayes遗址发现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var.
macrocarpus);接着在伊利诺州的Napoleon Hollow遗址,距今4400年时首度出现这个地
区的另一种菊科农作物marshelder (Iva annua var. macrocarpa)……
等等,相隔数百年的三个遗址,每个遗址各自只出现一种驯化植物,连凑一份营养午餐都
不够,这样真的能称作“农业社会”吗?
很明显,北美东部尽管早在5000多年前就出现第一种驯化植物,农业发展却不是一步到位
。由已知考古证据看来,要等到距今3800年前,位于现在伊利诺州的Riverton遗址,才有
了看起来比较成熟的农业生产,这个遗址不但首度凑满之前的三种作物,还发现了东部农
业丛的第四种作物北藜麦(Chenopodium berlandieri)。
随后三处遗址,也就是肯塔基州3700年前的Cloudsplitter,与3640年前的Newt
Kindigenash rockshelters,加上阿肯色州3400年前的Marble Bluff,都是四种作物共存
,事已至此,考古学家才认为东部农业丛正式建构完成,这时离第一种驯化植物的出现,
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
人口压力驱使自耕农诞生
生产方式由采集狩猎转变为农业,势必伴随生活形态的转型,改变不可谓不大。北美洲东
部的居民,当初为什么开始驯化植物,改行务农?
北美洲东部原住民的祖先成为自耕农的原因,有两个假说试图解释。一个说法认为,当初
是族群先成长,造成食物短缺,因此当时的居民开始驯化本来就有在采集的植物,希望提
供更多粮食。另一个观点则认为,驯化事件与缺粮无关,而是富有实验精神的人们,想要
更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果。
显然人口多寡,是回答北美农业起源问题的关键。最近一个研究搜集了当地3750件样本的
定年结果,假如某个年代的样本较多,很可能等于那个时期的人口也多。从15000年前以
来,比较各年代样本数目后可以推论,北美东部大概经历过6次较为明显的族群增减,其
中介于5200到6900年前这段期间,族群数量大约成长了两倍[3]。
由样本估计法看来,从东部农业丛正式出现以后,美洲东部的人口成长幅度前所未有的高
,直到后来悲剧性的碰上欧洲来客为止,然而早在农业发展成熟的一两千年前,当地人口
就已经先默默的成长了两倍。这项发现有力地支持,当年的人是面临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的压力,才开始驯化熟悉的植物成为农作物的论点。毕竟,饿的话一个便当吃不饱,光靠
采集狩猎,大概没办法再吃第二个。
由这个研究看来,北美洲的农业起源受到人口增长的影响,不过论文最后特别提到,不是
每个农业起源地都会是一样的模式,作者指出,与驯化生物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是资
源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平衡。北美东部的情况是人口先增加,导致资源不足,但在别的地方
,也许是族群量不变,但资源先枯竭,这些改变都能驱使人类开始驯化生物,应付危机。
参考资料:
1.Smith, B. D., & Yarnell, R. A. (2009). Initial formation of an indigenous
crop complex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at 3800 BP.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6(16), 6561-6566.
2.Population boom preceded early farming
3.Weitzel, E. M., & Codding, B. F. (2016). Population growth as a driver of
initial domestication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Open Science, 3(8), 16031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