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问] 庙号?

楼主: KDSKY (猫茶)   2014-10-27 05:18:51
※ 引述《ac71 (ac71)》之铭言:
: 今天和同事聊历史,忽然有个疑问,从秦开始称皇帝,之后的皇帝都称号为XX帝,为什么
: 从唐朝开始变成了XX宗呢?
由于秦朝不准皇帝有諡号,因为臣不可议君,所以皇帝以代数计。
  但秦朝以二世而亡国。秦末乱战与楚汉相争之最终的胜利者汉朝又开始
使用諡号、庙号~所以商庙与周諡的制度就延续下来~
汉朝皇帝的通諡为孝,除了两汉开国皇帝刘邦与刘秀分别是高帝与
  光武之外,其他的汉朝皇帝除了被废与特殊原因,只要有諡号就会有孝
  字,但一般多略去,例如汉文帝諡号其实全称是孝文(皇帝),汉献帝
  是孝献(皇帝)。如果加上十六国汉赵追封蜀汉皇帝的庙諡,也就是说
  整个汉朝(含蜀汉)除了汉三祖(太祖高皇帝刘邦、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烈祖昭烈皇帝刘备)之外,所有的有諡号的汉朝皇帝都是遵守着以孝
  为开头的原则(刘禅被汉赵追諡为孝怀皇帝)。
另外在汉朝,并不是每个皇帝都会获得庙号,相对的汉朝对于皇帝
庙号之给予是非常严格的,甚至部分本来有庙号的汉朝皇帝最终被撤除
庙号。例如西汉元帝本来还有庙号称为高宗,但最后被移除,其他还有
  汉统宗(孝成帝)、穆宗(孝和帝)等皇帝的庙号后来也因为这些皇帝
  被认为在位期间的功绩不足以拥有庙号而去除,最后能保留庙号的就只
  剩那些有伟大功绩的皇帝,如汉太祖,汉太宗,汉世宗,汉中宗,汉世
  祖等。就连文景之治的汉景帝也并未获得庙号,所以帝王是否建庙在汉
  朝是很严格的。基本上这种不轻易给皇帝庙号的状况一直到东晋/十六
  国时代才打破~
然后一直到唐初之前,有諡号的皇帝通常不会超过两个字,例如东
  晋太宗简文皇帝,隋高祖文皇帝,但是大约到玄宗天宝年间,不知道李
  隆基是觉得无事可做还是怎样,开始把初唐五帝的諡号加长。例如以唐
  太宗李世民为例,唐太宗一开始的諡号是文(皇帝),之后高宗咸亨年
  间加长为文武圣(皇帝),三个字还好,但到了天宝年间最终变成文武
  大圣大广孝(皇帝),已经变得有点难记了。
长諡号最终变成风潮,例如明太祖朱元璋的諡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
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就算记得住唸出来也太花时间,
虽然有主諡,但也是显的冗长。反之庙号却没加长的,依然是一个字,
于是基于方便就改以庙号称皇帝了。 所以说唐代以前的皇帝多以諡号为
惯称,如汉(孝)灵帝、魏明帝、齐武帝等等。唐以后则多称庙号,如
唐太宗、周世宗、明太祖等等。
至于明朝之后,因为明太祖规定一世一元制,也就是正常情况下,一
  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后来的清朝也承袭的这个制度。所以从明朝开始
  到清朝结束这五百多年间的明清皇帝,常常是用年号称呼,例如民间多称
  明太祖朱洪武、洪武君、称清高宗为乾隆皇、乾隆爷。
其中比较不常用年号代称的明清皇帝。一是因为土木保之变被下台又
  复辟重祚,因而有正统与天顺两个年号的明英宗,二是改金为清,正式称
  帝的清太宗。这两位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后人比较少用年号代称。
作者: ac71 (ac71)   2014-10-27 08:27:00
精彩,受教了!
作者: Ayukawayen (亚布里艾尔发芽>//<)   2014-10-27 11:35:00
泰昌帝似乎也少见 这个年号的出场率太低 难以深植人心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14-10-27 12:00:00
:
作者: ofnfline (文猫)   2014-10-27 12:42:00
一下谥号一下庙号一下年号的真乱,以后直接叫他们名字好了﹙?﹚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14-10-27 12:47:00
名字更少人知道,很多人知道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可是一问名字就莫宰羊了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4-10-27 13:39:00
最好记的自然会成为惯常通称 都是顺其自然简单 不是刻意繁复 像尧,舜,子路,柳下惠 硬称姓名反而不方便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10-27 15:01:00
不用记,维基查一下就知道了不然去维基书库查查史记之类也行
作者: bilice   2014-10-27 15:52:00
只有"唯一" 没有"唯二" 用嘘比较醒目,作者才看的到。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7 16:07:00
"唯二"虽然不合文法,这边看得懂就好
作者: vajra0001 (闲邪存诚)   2014-10-27 23:04:00
原来侯孝贤 张孝全的典故都是皇后的諡号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