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问] 为什么正史都是纪传体?

楼主: CH1NA (伪中国)   2014-10-27 00:11:16
※ 引述《ofnfline (OwenDragon)》之铭言:
: 自从司马迁大大首次在他的新书里使用“以人为纲”的纪传体后,
: 班固啦、范晔啦、陈寿等等的,也都跟着采用这种体例,
: 难道从来没有人觉得这种体例很微妙吗?
: 如果读历史的目的是以过去发生的事为殷鉴,写历史的目的是告诉后代我们经历的事,
: 那以重大事件为主体不是更适切吗?
不太确定”重大事件为主体”的定义是什么?
不过史记的”表”若不嫌描述太简略,可能就符合这种需求
刘知几《史通》:
“观太史公之创“表”也,燕越万里而方寸之中,雁行有序,使读者举目可详。”
: 纪传体写出的史书像是“某朝一百个名人的故事”,而不是“某朝十大重要事件”
: 虽然之后也有编年体、记事本末体的作品,
: 但被官方认证为“正史”的史书全部都是纪传体,
: 就好像二十个以上的政府说:“不,我们觉得以主题为纲或以事件为纲没有比较好。”
: 究竟是我目光短浅,不能体会纪传体真的棒到屌打其他体例,
: 还是一切又是退步史观惹的祸?
先说一下 没有实际上看过史记的纸本书,相关资料都是从以下网页找到的
有错再烦请纠正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8F%B2%E8%A8%98
有稍微翻一下史记和春秋左传
提供一下心得:
编年体比如春秋,就可能会参杂一些作者的主观,而不加以记载
如左转里描述: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晋,晋人止公。不书,讳之也。
纪传体里面虽有包含编年体的功能,但内容太囉嗦又复杂,同一件事可能写好几遍。
举个例子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西元前489年的内容:
作者: arnold3 (no)   2014-10-27 00:45:00
作者不能确定真相时 会都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