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DOS上有一个游戏叫colonization,
席德迈尔之殖民帝国,算是知名的文明帝国的姐妹作,沿用了CIV一代的系统。
这游戏里把四个可选国家势力的殖民特色,各用了一个英语单词描述,
个人觉得相当传神,所以接下来加以介绍吧。
英国---移民(immigration)
大航海时代的英国也正逢16世纪宗教改革如火如荼时节,
新教徒受英国国教、天主教的迫害被视为异端,
形成了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推力,大批新教徒携老扶幼逃离不列颠,
也因此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会形成白人相对于当地原住民占压倒性数量优势的状态。
除了宗教问题以外,近代也有马铃薯饥荒问题、流放犯问题,
所以英国不管在哪个时代总是有源源不绝的移民在支持殖民地发展。
另一方面,在英国人移民占不了多数的殖民地如印度、香港、埃及等地,
英国则推行种族分离政策,对白人以英国法治理,
对当地土著则以当地惯例治理。
这种"一国两制"的差别待遇事实上反而降低了统治的难度,
英国基本不对于殖民地内政过深介入,
将殖民地土著问题交给殖民地有力的在地士绅、王公代管,
于是成功地争取到了相对稳定且低开销的安定殖民地发展条件。
法国---合作(co-operation)
法国殖民政策的推进主要是在红衣主教利希留任内开始,
在路易十四太阳王个人的好大喜功下达到顶点。
法国殖民地的取得与经营完全是依赖军事力,其目标则是增进国威,
事实上法国境内并没有足够的民间投资来保障殖民地的开发。
对于粮食供应充足、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宗教问题也不严重的法国来说,
国内也并不像英国那样有着强烈的移民推力。
于是法国殖民者多半是法国社会的不适应者,
例如流放犯、投机商、冒险家,
人数不多的法国移民到了殖民地之后甚至少到不足以形成法国城镇,
况且他们也没有带来足够的法国女人来繁衍后代。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殖民者往往会跟当地的土著女性结婚,
过著土著化的生活,当地的土著也跟着法语化、法国化,
最终逐渐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并丧失法国认同。
例如说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法语居民多半是法国印第安混血,
他们的祖先是那些在五大湖周边同原住民作毛皮、木柴买卖的法国行商人;
而在越南战争期间甚至不少越南法国人地主加入了越共的阵营,
来对抗他们认为是吸血虫的法国殖民政府与南越政权。
可以说法国政府对殖民地的经营相当粗糙,
但法国移民在殖民地是比较愿意站在当地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而19世纪以来法国在殖民地推动的同化政策也确实地造成了影响。
西班牙--征服(conquest)
西班牙大概就不需要多加解释,
他们在殖民地推动男的杀光女的留下来bu的三光政策,
积极的进行剑与圣经的武力布教方针。
西班牙在世界各地都与当地原住民发生严重的冲突,
同时西班牙军队里只有男人,
所以到最后必然是得靠bu土著女人来繁衍后代,
于是就自然形成了民族融合的下一代,
成为西语系殖民地的人口基盘。
荷兰---贸易(trade)
荷兰人缺乏原则,
他们占领殖民地的目标通常是为了取得船舰可停靠的港口,
对于岸上的政治事务或著宗教信仰缺乏热忱,
虽然有余力的话他们还是会试着传教或盖城堡,
但要是当地土著、政权反对的话,
他们也会从善如流的停止传教。
总的来说,荷兰经营殖民地的目标最终都是为了替东印度公司服务,
赚取更大的业绩---所以他们绝不会干亏本的买卖,
例如建设殖民地或发动大规模的陆上战争对抗当地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