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rinceBamboo (竹笋王子)》之铭言:
: ※ 引述《PrinceBamboo (竹笋王子)》之铭言:
: : 这应该适合这个板 或是gallantry板 或Language板
: : 英文对中国的称呼China
: : 和德文China 法文Chine 荷兰China 西/葡China 意大利Cina 北欧Kina 希腊/马其顿Kina
: : ....等等 都是同源字
: : 源自梵文的Cin 一般认为是来自对"秦"的称呼
: : 支持此论点的证据指在古梵文典籍《摩奴法典》和《摩诃婆罗多》提到Cin的时间甚至比
: : 秦朝要早 因此很可能是来自在中国西方存在数百年的秦国
: : 马可波罗(威尼斯人)在著作中用Chin来指中国 是来自波斯语的称呼
: : Cin也逆输入回东方 变成中文的震旦和日文的支那(Shina)
: : 英文字首Sino-表示"中国的" 以及希伯来文Sin及阿拉伯文Sin 也是从Chin演变而成
: : 古希腊和罗马称中国西北部为Seres或Sinae 意思是丝或丝之国
: : 被认为来自中文的"丝"(si) 后来拉丁文及欧洲各语言的丝(包括英文silk)皆源自于此
: : 但是并非所有西方语言的中国都同源 东欧,中西亚语言的中国 是来自于"契丹"(Khitan)
: : 包括俄文Kitaj 保加利亚Kitai 土库曼斯坦Hitay 乌克兰Kytai 蒙古语Khyatad...等等
: : 马可波罗也将中国北部称为Catai 南部称为Mangi 分别来自"契丹"和"蛮子"
: : 在英文中的形式变成Cathay 成为中国的别称 也是国泰公司使用的名字
: : 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呼则多半直接来自中文的"中国"
: : 详细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mes_of_China
: 以上资料全都来自上面这网页 就算是我表达太差导致看不懂好了 也好歹直接看看资料吧
: → hgt:中国名称还有 支那(震旦) 从梵文来的 拉丁语的称呼可能是从这 06/22 19:55
: → hgt:里演变而来的 06/22 19:56
: 拉丁文的Seres,Serica 并不是从梵文的Cīna来的
: → hgt:震旦不应该算是chin系 chin 你自己文章内说的是因为"丝" 06/22 21:34
: → hgt:而Cin你自己说是由"秦"来的 这样就不该被归为同源 06/22 21:35
: → hgt:震旦也不是你说的什么逆输入回东方 06/22 21:37
: 1.秦→cin=chin→震旦 与现在英文China同源
: 2.丝→Seres,Serica 非指明确的中国 且现在也无人使用
: chin系称呼从梵文译回汉文变成震旦(后详述) 我文章也没说"chin是因为丝"
: 不要一直"你说,你说"的然后又曲解 这些不是我自己说的 都是引述资料 麻烦直接去看
: 不知本人有无自觉 但推文的理解方式明显透露出基本底太缺乏的事实
: 有太多根本不需特别说明的东西 必须一一钜细靡遗解释 既劳累又是对专板的侮辱
: 刚好今天有时间才回这一篇
: 首先 推文把chin跟cin当成两个东西 这个错误应该最先厘清
: 古印度使用梵文 而不是拉丁字母 无论是cin也好 chin也好 都只是现代的拉丁化转写
: 只是为了方便书写,打字和拼音而已
: 梵文转写现行最通用的IAST系统 c就是代表[tʃ](不送气,类似ㄐ)
: 意大利语的Cina['tʃi:na], 捷克语的Cína['tʃi:na] 都是C发[tʃ]音
: 梵文对中国的称呼[tʃi:na] 用IAST系统转写就是Cīna
: 只要换成ITRANS系统就变成Chiina了
: 现代印地语称中国为Chīn, 乌尔都语称Cīn 发音都是['tʃi:n] 波斯语称Chin[tʃin]
: 都是来自梵文Cīna的chin系大家族
: 古希腊罗马人 对远东的情况是几乎完全不了解
: 只大概知道他们买到的丝织品是来自比印度更远,更东方的某个地方
: 并且把这个模糊的地理概念称作Seres或Serica 意思是"丝的"或"丝源地"
: 西元150年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则提到 在Serica的东边 世界的最东端 还有叫Sinae的地方
: 之后Sinae成为拉丁文对"中国"的正式翻译 Sina,Sinarum,Sinica都是其词性变化
: 如中央研究院使用"Academia Sinica" 就是拉丁文"中国学院"的意思
: 英文中表示"中国的"之意的Sino-字根也是由此而来
: 例如 Sino-Japanese:中日的 Sino-American:中美的 Sinology:汉学...等
: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都称中国为Sin(拉丁转写) Sinae可能是来自Sin
: 而Sin可能是从chin的变化转变而成
: 现在的China,Chine,Cina,Kina,Κινα,Sinae,Sin,Chin,Cīn...都是源自梵文的Cīna
: 斯拉夫语,突厥语诸国的Kitai,Kitay,Kytai,Hitay...等 则源自蒙古语的"契丹"
: 且英文将Cathay作为China的别称
: 日文:Chūkoku, 韩文:Chungguk, 越南文:Trung Quoc...等则来自中文的"中国"
: 也就是世界各地对中国称呼的三大来源 1.chin 2.kitai 3.中国
: 源自"丝"的是Seres,Serica的古代模糊地理概念 之后并没有被拿来作确知的中国的译名
: 现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语言对中国的称呼是来自Seres,Serica
: 以上好像都只是把前一篇文提过的东西再提一次而已
: 为了一个人看不懂 这样不厌其烦的重复实在有点浪费时间 也是我没有每次都回文的原因
: 支那跟震旦 是南北朝~隋唐时 僧人将梵文佛经译为汉文时出现的名词 指中国
: 支那,至那,脂那 都是梵文Cīna的音译
: 而震丹,真丹,真旦,振旦,神丹 等则是音译自梵文Cina Sthana
: 梵文sthana相当于波斯文的stan 就是土地的意思(见维基百科"斯坦")
: 梵文Cīna的来源 则有多种说法 目前还是以来自"秦"的看法为主
: 再附上一次资料来源
: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mes_of_China 中文版:http://ppt.cc/ayMr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res 中文版:http://ppt.cc/Ur4k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4%AF%E9%82%A3
: 最后抒发一下 对某人这种网络小强般的行径实在烦不胜烦
: 不断在推文把正常人都不会误解的东西扭曲 说成"你是这样说的"
: 不知是基本底太弱,理解力太差,真的要人当成小学生来教 还是故意的骚扰伎俩
: 或者是推一些脑补空想 被指正后不断要别人拿出证据 自己提的反论却都不用拿证据
: 别人内文写过的东西 附过的资料 没看过就先战人
: 对方花时间整理出证据 无话可说就不了了之 实在是很令人厌恶的态度
.........................................................................
龚鹏程教授看法?龚鹏程算国学大师等级吗? 以下节录龚教授文章第一部分
龚鹏程
ㄧ、中国:China(支那)
欧洲各地对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是China(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或为China之同源词,如法语的Chine、意大利语的Cin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的??na等。北欧及某些东南欧语言因字母组合ch的发音倾向读成k音,所以将中国一词写为Kina(丹麦、瑞典、挪威)。这仍可以算是“支那”的同源词。同样的例子还有希腊语的Κ?να匈牙利语的K?na,克罗地亚语的Kina等。
这些词的语源均与印度梵语的Shina或Cina相同,发音亦均与梵文的“支那”相近。
英语因开音节的i读成ai音,造成不读“支那”而读“拆拿”,算是特例。
一般相信此种称呼来自梵文。梵文经典以chin(china,chinam,chinah,chinas)
称呼中国。故包括马来语受梵文影响,自古亦称中国为Cina;称中国人、华人为
Orang Cina。
由于印度与中国交流甚早,故中国人亦久已习用支那之称,如唐玄宗〈题梵书〉
诗说:“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
《宋史‧天竺国传》亦云:“天竺表来,译云伏愿支那皇帝福寿圆满”。
中国的另一代称“震旦”是即“支那地(Cina Sthana)”之省称。此称在中国也通行
已久。
对于印度人为何称中国为支那,历来有许多揣测。如《华严经音义》说:“
支那,此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即今汉国是也。”
如此解释,或有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
也有人认为支那纯是声音上的缘故,与意义无关,是“秦”发音的转变,
也可能来自“晋”(chin)。因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中都曾提到过这个远在北方的支那。两大史诗起源极早,
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但其中地理部份成书较晚,
不早于两汉,因此支那指秦或晋的译音,也都是有可能的。
另一种说法认为支那一名来源于蚕丝。证据是胝厘耶的《政事论》。
胝厘耶据说曾任月护大王(公元前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