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cassans (火焰球)》之铭言:
: 643年 也就是玄奘回国当年
: 唐太宗遣王玄策出使印度
: 目的是带回印度制糖技术
王玄策可考的出使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玄奘在印度时﹐当时统一了大半个印度的戒日王从玄奘听闻唐朝的情况﹐
派出使者到长安﹐随后643年唐太宗派使节回访(王玄策为副使)。
643年随回国的印度使节出发、645年到达、646年回国。
史书载当时之前从未有中国使节到达印度﹐戒日王于是大为高兴。
回国时戒日王又派出使节回访。
戒日王统一的印度﹐是松散的属国制度﹐其下有数十小国﹐
其中之一即本为传统大国、此时已经衰弱变成小国的摩羯他﹐
这个国家在647年有单独派使节到达长安献波罗树﹐唐太宗听闻该国有熬糖法﹐
(当时中国的蔗糖一直采用日光暴晒﹐产量不高)﹐于是派人前去学习(无详细年份)。
也就是在647年这一年﹐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为正使)﹐
又送646年到达中国的印度使节回国。(以前的外交就这样你送我、我送你。)
因此王玄策不一定是唐太宗所派取熬糖法的人。
王玄策这第二次出使﹐还有外交任务去看望文成公主、拜访吐蕃王。
加之此时西域战乱﹐642年起唐军进讨西突厥﹐双方拉锯进退﹐吐蕃一度派兵协助唐朝﹐
王玄策出使的次年﹐648年﹐唐军攻灭龟兹﹐暂时控制了西域。
因此此一时期间唐朝使节多走吐蕃到印度﹐称为东线。(官方使节走的西线、中线
都是通过西域。)
650年﹐吐蕃王死﹐噶尔家族掌权﹐两国关系就变差了。
: 王玄策是通过拉萨 再到大吉岭
: 当时吐蕃是松赞干布当国王
: 跟唐朝关系应该不错
: 所以才能走这条路吧
: 话说王玄策到北印度后
: 引尼泊尔跟藏兵攻打北印度
: 造成北印度失去防卫力量
: 很长时间被这两国欺负
王玄策647年出使﹐648年到达印度﹐而戒日王647年死了。
戒日王死后印度大乱﹐原先的各国纷纷独立﹐戒日王的部下阿罗那顺也趁机称王。
阿罗那顺听到王玄策及戒日王派出的使节一起回来﹐就派兵围攻﹐
将王玄策等人全数捕获﹐但因局势动荡、四境战乱﹐未敢杀害。
不久﹐王玄策逃脱﹐回到尼泊尔﹐借用文成公主的帮助﹐得到1200吐蕃兵﹐
并以吐蕃王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兵7000。
王玄策率该两部兵力回师印度﹐因印度本身大乱﹐不能倾国抵御王玄策﹐
数战之后﹐王玄策破印度军数万(斩杀三千、俘数千)﹐俘阿罗那顺﹐
阿罗那顺之妻据城而守﹐王玄策攻破﹐俘获男女一万二千人。
(由数据来看﹐当不得称为大破印度、或让印度衰落。)
同年﹐王玄策带阿罗那顺回到长安献俘﹐随行还俘虏有印度方士﹐自言有长生不老术﹐
进献丹药给唐太宗﹐但不久后唐太宗就死了﹐或许因此牵连王玄策后来未再升迁。
(方士的结局﹕后术不验﹐有诏听还﹐不能去﹐死长安。)
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唐高宗所派)﹐658年到达﹐并在印度停留了一段时间﹐
期间任务之一﹐就是去传来熬糖法的摩羯他(摩羯陀)摩诃菩提祠立碑。
(糖的结局﹕熬糖法传入中国后被称为砂糖、沙糖﹐以状似沙而名。
用火力煎熬﹐产量高于原先的日光暴晒﹐唐太宗并下令在两广一带推广。
674年﹐中国在熬糖法基础上发明滴漏法脱色﹐使砂糖成为白砂糖﹐
在味、色上都反而大胜印度砂糖。)
(王玄策的结局﹕回国、写“中天竺游记”﹐然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