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不利通商〉
二十七日,马格里来跟我说:“洋人要求一起讨论西洋货物厘金金额,不是希望损害中国
利益,是希望方便经商且有益于中国。假如这里有个货物,从上海将运到四川,除已纳正
税、子口税以外,计算湖北、四川等地厘金金额,或乘以三倍、五倍,订定成固定金额,
都在上海收齐。之后货物通往各个省份,都在通行票证上注明,过关卡验票,不再重复征
税。只要到开立证明以外的省分,就惩罚那个人,没收他的货物,如此一来,厘金就有了
不变的标准。之后所有西洋商人,都能预先计算货物成本,进而订定卖价,找人运货,在
商人这边固然方便,中国筹集饷银也能避免被地方关卡侵吞,是两全其美。若厘金没有固
定数额,货物成本的多寡就不能预知,经常有按照过去经验认为可以卖出,等到派人送货
,又有额外厘金赋税,要追究详情又不知道是关卡多收了,还是代运的华人捏造虚报,怎
能怪西洋商人为此事争执不休呢?现在英国商会也想请订定固定厘金金额,研究一下这件
事,确实不会损及中国的利益,应该可以配合办理。如果说厘金是各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
源,不能全部归给上海,就让上海海关收税时,将各省应得的金额,按比例划分存放以便
提拨,也是很简单的。”我说:“你说的对。”应该再确认一下这件事。
这篇原文疑似扫描时有误
所以部分内容我依照自己的意思“想当然耳”
刘大人来自广东
两广地区种田不易 经商者多 是最反对厘金的
相信刘大人本身对厘金也不见得抱持好感
加上郭嵩焘是支持征厘金的
刘大人碰上郭嵩焘绝对是为反而反
所以才难得有那句“所言尚是。”
厘金是一个很大的蛋糕 也是复杂的议题
在此我就不多赘述 留给各位讨论了XD
原文:
二十七日,马格理来告曰:“洋人之求集商洋货厘额,非欲损中国也,欲便商而并益中国
也。假如有货于此,由上海将至四川,除已纳正子两税外,湖北共应完厘。若干,四共应
完厘若干,或三倍,或五倍,制为定额,均予上海全收之。将所往省分,注明票上,过卡
验票,一概不重征。惟逾越票开之境外,则罚其人,举其货。如此办法,侧厘金有不易之
准。凡为洋商者,得预计其货本所需,以定卖价而遣人代运,于商情固便,而中国筹饷亦
可免吞蚀之虞,是两益也。若厘金无定数,货本多寡不能预知,常有以为准此数可卖出者
,迨遣人运去,又有意外之厘税,致其专本厂究不知是官卡多收,抑是代运之华人捏报,
何怪洋商之聒聒哉?今英国商会亦欲请定厘额,按之于事,实属无损中国,似当从之。如
谓厘金为各省经费所自出,不能专归上海,则令江海关于征厘时,将各省应得之数,分划
存放以便提拨,亦甚易也。”余曰:“所言尚是。”应再确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