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Reewalker 信箱]
作者: Pellaeon (秋风孤剑李鸿章)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问卦] 出师表跟谏逐客书,哪个是应用文霸主?
时间: Fri Apr 26 09:27:08 2019
你好 我是李鸿章 这个问题问我就对了
古典应用文刚好也是我的专业
论应用文霸主 肯定是谏逐客书
出师表根本是篇抒情文 看了很想哭
先说谏逐客书 我先随便说几点
这篇文章真的太屌 无论是布局还是用词 先秦之冠
开头第一句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其实当时李斯已经在被驱逐的路上
命令也是秦始皇下的
但是李斯轻巧地把责任转移到底下的官吏上
同时将整个过程订在“议”的阶段
也给予对方转圜与反悔的空间 留足面子
接着连举数个例子 说明秦国倚赖客卿 成为第一强国
先举穆公 孝公 惠王 讲其利用客卿使国土不断扩张
这边有个很特别的 为何最后举昭王时 不讲扩张国土
反而讲君王依靠客卿 而成功翦除外戚 强化公权力?
因为那时秦王深深为外戚 权臣所苦 李斯这样讲 刚好打到他的内心
有吕不韦 有嫪毐 有赵太后 有秦国旧门阀
秦王嬴政之父本就不是秦国大咖 他们家在秦国政治根基不稳
所以依靠客卿 成为最佳解答
李斯这一段文章 看得出来他对秦国历史与政治现状非常理解(他是楚国人)
在那个资讯不流通的时代 是很不容易的
同时文章大量使用反面论述 增强说服力
何谓反面论述?
我说 努力可以上台大 这句话很多破绽
我说 不努力不会上台大 这句话破绽就少
所以 与其说 秦国靠客卿就会变强
倒不如学李斯说的 秦国不靠客卿 无法变强
同时 每段的小结 层层递进 增加恐惧感
“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没有客卿 造成的危机 从国家不会强 不会发大财
变成 人才流出去 敌人进得来 秦国有大难
至于修辞上 大量的排比句 既能增加气势 也会让人读起来流畅
那句名言
“泰山不让士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在如今国际化 人才流动的社会看来 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最后“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皆大欢喜 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 又离腰斩进一步了
相比之下 出师表 更像是抒情文
我毕业后 才慢慢明白 为何古人读出师表要哭
出师表中常用“宜”、“不宜”
白话就是 你最好/你最好不要
以这种口吻跟君主讲话其实挺冒犯的
但因为他是老臣 与其说刘禅是君主
更是他好伙伴的儿子 是他看着长大的小孩
出师表全文哭点 应该在那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
从我第一次在危难中接下刘备的任命,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建安12年 诸葛亮26岁 刘备46岁 两人第一次相见
刘备已是中年人 鬓已星星 满面风尘
他跪坐在这个外号卧龙的年轻人前面 说道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汉朝快GG了 一堆奸臣 汉献帝被绑架 我自量力想救一救天下
只是我太废 能不能请你帮我?
我相信诸葛亮一定被这份热情感动 比手画脚说起他著名的〈隆中对〉
跟刘备分析大局 讲解战略 刘备听得两眼发光 跪求诸葛亮跟他回去
从此 诸葛亮成为蜀汉第一军师 〈隆中对〉成为蜀汉基本国策
诸葛亮肯定是个聪明人 但不是三国演义那种奇幻的聪明
在出师表中看出他是那种谨慎小心 凡事谋定后动
他是会算成本 估量局势 选最好决定的那种聪明
但就 就是跟刘备出去这一次 我想是他人生唯一一次 耍笨了
因为感动 所以愿意与最弱的刘皇叔联合
因为感动 所以愿意加入当时最弱的刘备阵营
因为感动 他做了人生最不理性的选择
而在未来二十一年 到出师表写出来的那天为止
他为蜀汉尽心尽力 与刘备的部属们从不和到同舟共济 成为兄弟
然后他又接连失去这些人
他失去关羽 失去张飞 失去刘备 失去五虎将
这些人在他加入时 早已是壮年甚至中年
二十一年了 诸葛亮与当时刘备来找他的年纪相近
从当年诸葛卢出来 二十六岁的年轻人
如今也如当年的刘备 两鬓星星 满面风尘
当年的刘备身边有猛将 有谋士
而如今 这些人都先一步离诸葛亮而去
说好一起打拼天下 如今只剩他
整个蜀汉 是他的心血 是他跟伙伴努力的结果
你说 他怎么放心让刘禅来处理?
你说 他怎么放下心中的感伤?
这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如果你喜欢三国演义 喜欢三国历史
看到诸葛亮感慨叹出此言
真的 想哭
所以我说 比起让人赞叹的谏逐客书
出师表更像是抒情文
题外话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李密的〈陈情表〉
那句对晋武帝的呛声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享终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实在是感动到骨子里Q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