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讯盗”
张问陶在翰林院进修完,外放山东莱州知府 (从四品),
恃才而对上骄傲,谒见巡抚 (吉纶?) 时,巡抚认为他无礼、心里讨厌,
跟布政使说“张是个书生,而知府要领导一府,他有办法胜任吗?”
布政使说“张虽然是书生,但不致于耽误民事。”
不久之后有个大盗被抓,但屡屡翻供,几个官员侦讯都无法结案,
巡抚就告诉布政使“你说张不会耽误民事,如果他能了结此案,再让他上任,
不然就弹劾他不适任。”
布政使跟按察使商量,并找张到布政使衙门来侦讯大盗,问说“几天可以结案?”
张说“三天就够了。”
又问“要用什么刑具?”
张“刑具等要用时再说,最重要的是准备最高级的金华肉干、绍兴美酒一大瓮,
有助闲聊谈话,这绝对不能少。”
隔天,张在布政使衙门问案,轻松坐在小厅炕上,
桌上摆着大盘高级金华肉干、旁边摆着一大瓮绍兴美酒,
一个童仆扇炉火暖酒、一个拿酒壶添酒,一个书吏在旁负责做记录,
他随口叫大盗跪在前面,左手抓酒杯、右手翻案卷,开始问话:
张“你是郯城人吗?”
盗“是。”
张“你几岁了?”
盗“三十七岁了。”
张“你住在乡下还是城里?”
盗“城里。”
张“你父母还在吗?”
盗“小人不幸,父母都亡故了。”
张“你有兄弟吗?”
盗“我们三兄弟,我是老大。”
张“你有妻、子吗?”
盗“小人有两个儿子,大的十八岁、能够打猎野兽,小的十三岁、还不能打猎。”
张“你家里是干什么的?”
盗“没有专门工作。”
当时布政使、按察使都躲在后面听,认为张平常擅长言词,一定能审问出什么来,
但发现他问的都是些琐碎事情,怕他没办法结案、深深替他担忧。
隔天,张再到按察使衙门审讯:
张“你是郯城人吗?”
盗“是。”
张“你几岁了?”
盗“小人今年三十九,明年就满四十了。”
张“你住在乡下还是城里?”
盗“住在乡下。”
张“你父母还在吗?”
盗“父亲很早就过世,母亲改嫁了。”
张“你有兄弟吗?”
盗“我们三兄弟,我是老二。”
张“你有妻、子吗?”
盗“小人有一子一女,都还是小孩。”
张“你家里是干什么的?”
盗“有几亩的田,种田为生。”
第三天,张再到按察使衙门,
布政使跟按察使问“你说三天能了结,今天是第三天了,真的能结案吗?”
张笑说“今天下午就可了结,请不必担心。”
就命人先预备刑具,准备结案;
一样到小厅,轻松坐炕上、喝酒配肉干,传大盗来跪在前面,再开始问:
张“你是郯城人吗?”
盗“是。”
张“你几岁了?”
盗“去年刚满四十,今年又多一岁了。”
张“你住在乡下还是旧城里?”
盗“有时候住城里、有时候住乡下。”
张“你父母还在吗?”
盗“小人母亲还在,年过七十了。”
张“你有兄弟吗?”
盗“小人有两个哥哥,都已经过世了。”
张“你有妻、子吗?”
盗“小人有儿子,还是婴儿。”
张“你家里是干什么的?”
盗“没有田耕作,有时打鱼、有时候拾柴。”
下午,叫童仆拿大杯来,连喝三杯之后就命令把酒肉撤掉,
把衙役全部叫出来,并命令备好刑具待命使用,端正坐好、正经对大盗说:
“我查看案卷,之前官员所侦查的事蹟都一一属实,但你为何屡屡翻供?
人家说你桀骜狡诈,果然没错,我跟你闲聊了三天的家常闲话,
结果你三天回答的都能前后不相符,连闲聊都如此反复,何况是案情?
你如果老实供出,还不愧是个好汉,
如果再说谎狡辩,我就拿这三天闲话来证明你不老实,就算用刑到死也没我的事,
你最好考虑清楚,不要自讨苦吃。”
大盗正想强辩时,张喝令左右施加大刑、打死也没关系,
只好赶紧磕头求饶,说愿意供出真话、发誓不再翻供,
张非常高兴,立刻命人录下口供、让他画押,案子因此了结。
张问陶,字是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