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人物志-安得海 第十二章 自取灭亡(完

楼主: Darring (血染天使翼)   2014-09-21 06:13:12
  这位赵知州一向胆小,探到了安得海诸多不法情事,仍不敢冒然逮捕安得海,只是一
面差人飞报丁宝桢,一面派人继续跟踪安得海的船队。
  这时在济南的丁宝桢,已经接到了赵新的密禀,立即与幕中名士,商量处置的办法。
他们一看安得海入网,便双管齐下,一面拜折,一面缉拿。那份奏折,态度既十分强硬而
措词又非常巧妙。折子中写道:我大清帝国二百余年,从来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也未有
过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且龙袍是皇帝专用之衣,自有织造等专人制造,如若必须采办,
只要皇帝下一道命令,织造等便会立即遵办,何必要用太监跑那么多远的地方花那么多的
钱去办呢?况且皇太后和皇上一向崇尚节俭,举国上下对此十分钦佩和景仰,他们断不会
派太监出外办理此事。即便实有其事,朝廷也会明降谕旨并有公文通知我,而该太监来回
往返照例也应该有传牌勘令等公文,而绝不能听任其随便游行。尤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
龙凤旗帜是皇帝专用的禁物,如果真是在清宫内服务的太监,就应该知道这个礼法,怎么
敢违反制度随便妄用呢?至于其出差而携带女乐,尤为不成体制。因此,这种做法显然是
招摇煽惑,骇人听闻,性质是非常严重的。丁宝桢在折子的最后表示,自己身为地方大员
,“职守地方,不得不缉拿审办,以昭慎重。”
  七月二十九日,丁宝桢派信使以仅次于紧急军报的“四百里”驿传,向朝廷拜发了奏
折,与此同时,他又密令东昌府知府程绳武率人迅速跟踪追捕安得海一行,不得有误。程
绳武骑着快马,率领一队兵丁,冒着盛夏酷暑,顶着炎炎烈日,尾随安得海座船三天三夜
,因安得海保镖保护甚严,考虑再三,始终未轻易对安得海下手擒拿。这时安得海一行已
坐船由德州驶抵临青地方,因河水浅阻,安得海打算由水路改走旱路。于是先派黄石魁等
假充钦差前站官,沿途雇觅车辆等候,随后大队人马开始弃船乘车,改走旱路,继续南行
,由临青、东昌至汶上、宁阳。一路之上安得海一行声势浩大,气焰嚣张。遇有盘问,安
得海就派镖手上前,进行恐吓。行走数日,安得海见丁宝桢没什么动作,以为丁宝桢也不
过是气壮如牛,胆小如鼠的家伙,不敢对他怎么样,他的胆子倒越来越大。他突发奇想,
要去泰山游玩几天,观赏日出,便由宁阳折回泰安。其实他哪里知道丁宝桢已布下天罗地
网,正在安得海得意之时,在泰安用巧计赚到了安得海。一直把安得海带到济南,安得海
才知道自己作了丁宝桢的阶下囚。抓住了安得海,丁宝桢心里很高兴,他亲自出门,对安
得海进行审讯。不过安得海自恃是慈禧太后面前一等一的红人,小小一位巡抚,又能对他
怎么样,所以在审问他时,很不以为然,态度十分傲慢,在走进巡抚大人的公堂时,安得
海竟迈著方步,神气十足。
  “安得海带到!”堂下有人高声禀报。
  “叫他进来!”丁宝桢在大堂上喊道。
  由听差打开帘子,安得海微微低头,进得屋来,迎面一站,既不请安,也不开口,傲
然兀立,大有问我一言来答一声之势。
  陪同丁宝桢一起审问的总兵王心安实在忍不住了,怒声斥道:
  “过来!你也不过是一个蓝翎太监,见了巡抚丁大人,怎么不行礼?这是谁教给你的
规矩?”
  “原来是丁大人。”安得海勉强地让了一步,走过来请了个安。
  丁宝桢从头到脚地打量了安得海一遍,然后才用他一板一眼的贵州口音问道:
  “你就是安得海?”
  这是一句很关键的问话,也是一句很关键的回话,当然丁宝桢是为了弄清对方的身份
,而安得海呢?这是亮牌子的时候,也是他认为能保住性命的一句话,便不亢不卑地答道

  “是的,我是安得海。”
  “你既然身为太监,怎么不在宫里当差,出京来干什么?”
  安得海毫不犹豫地抬出后台:“奉旨钦差,采办龙袍!”
  “办龙袍?是两宫皇太后的龙袍,还是皇上的龙袍?”丁宝桢问道。
  这句话当然难不倒安得海,也吓不住安得海,而且还助长了住的气焰,安得海振振有
词地说道:
  “都有,大婚典礼,已经在筹办了。平常人家办喜事,全家大小都得制两件新衣服,
何况富有四海的皇上大喜的日子。”
  安得海抬出皇上来了,丁宝桢当然不能说别的,但这也难不倒丁宝桢,他点点头道:
  “你这句话说得还在理!不过,我倒不明白,你是奉谁的旨?”
  安得海把脸一扬,说:
  “奉的是慈禧皇太后的懿旨!”
  “既然奉懿旨,必有明发上谕,怎么我不知道?”
  “丁大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得问军机去。”安得海反守为攻了。
  但是安得海没有唬住丁宝桢,他哼了一声问道:
  “少不得要请问军机,把你的勘令拿出来看看!”
  这下子安得海的脸色变了,那股傲气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所谓“勘令”,是兵部
所发,凡奉准出京的官员,每到一个驿站,必须缴验勘令,证明身份,同时取得地方的一
切供应。所以出示勘令,不但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应享的权利。丁宝桢著德州知州赵新禀
报安得海行踪时,说而安得海一行人自己花钱买食物的事。心里就怀疑,安得海可能没有
勘令,是私自出京。所以大堂之上他要安得海出示“勘令”。
  安得海出京,只是慈禧太后口头密允,他确实没有勘令,但是他的嘴还很硬:
  “我又不是奉的兵部的差使,哪里来的勘令?”
  丁宝桢一听安得海拿不出勘令,心里更有了底,便义正词严地指出:“我是地方官,
相信的是勘令,没有勘令不行!”
  安得海一听丁宝桢说:“没有勘令不行”,这个话荏很硬,安得海想,丁宝桢这个人
脾气特大,越碰他是火头越足,如今身陷他这一亩三分地,慈禧太后一时也救不了自己,
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渡过这一步难关再说,于是把口气软了下来,说道:
  “丁大人,你老听我说。”
  哪知丁宝桢口气还是那么硬:“你有啥好说的?尽管说嘛!总要说得像话才行。”
  “丁大人!”安得海把双手一摊,做出一副无可奈何之状,“这就说不到一块了,我
说奉了懿旨,你却跟我要兵部的勘令……”
  “没啥好说的,就不要说了。”丁宝桢知道再与安得海囉嗦下去,也只能听安得海胡
搅蛮缠,便宣布:“将安得海收监候旨,退堂!”
    *
  在安得海被抓的同一天,信差也把丁宝桢的奏折送到了京城。
  “好啊!总算等到了!”同治皇帝一看完丁宝桢的折子,在心中自语,多少日子以来
要办的大事,终于到了能办的时候了!他想这份奏折首先不能让慈禧太后知道,回身望了
一下,没有太监或宫女在注意,机会正好,他匆匆忙忙把那通奏折往书页中夹。对母后来
说,这是偷了一份奏折,忍不住怦怦心跳,好久才能定下神来。好不容易看完其他的折子
,回到养心殿,便对小李子说:
  “快找六爷,带内务府大臣进宫。”说著把手里的折子一扬。
  “嗻!“小李子一见皇上的神情,知道召见恭王肯定是为安得海的事,他喜在心头,
脸上却板得一丝笑容也没有,“奴才请旨,在哪儿召见?”
  “就在这儿!”皇上向地面指了一下,意思是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
  “奴才还请万岁爷的旨。可是跟两位太后一起召见六爷?”
  “你怎么这么囉嗦?”皇帝不耐烦了,“什么事儿都得惊动两位太后吗?”
  “嗻!嗻!”小李子一叠连声地答应:“不宜惊动两位太后。”
  “你也知道!那还不快去?”
  “奴才这就去了。”小李子嘴上说去,可身子还是不动,而是慢慢地说道:“奴才骑
马去,先到内务府明大人家,让他到六爷府里等著,然后才去找六爷传旨,伺候六爷一块
儿进宫。这一来一往,至少得一个时辰。”
  小李子是有意细说,好教皇上心里有个数,然后才能沉着处理。他最怕的是,九转丹
成的这一刻,有风声漏到翊坤宫,只要慈禧太后出面一干涉,这事就有可能泡汤。
  因而,他又加了一句:“万岁爷请回屋子里坐着,念念诗什么的,不用急!奴才尽快
把六爷找来。”
  “知道了!”皇帝顿著足骂,“混帐东西,你是存心气我还是怎么著?你再囉嗦,我
拿脚踹你。”
  “这不就去了吗?”小李子极敬捷地请了个安,转身就走。
  一出养心殿,他觉得这事处理越快越好,不能让自己传旨耽误了时间,明善那里找人
代劳,抓个可靠的人通知明善,赶快进宫在隆宗门外等候,然后自己直奔大翔胡同鉴园去
见恭王。
  小李子知道,恭王对太监一向是不假词色的,求见未必就能见得着,因此他早就盘算
好了,到了鉴园门口一下马,就向王府护卫说明,来传密旨,得要亲见恭王。
  这一著果然有效,此时恭王正约了文祥、宝鋆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商谈外事
。听说是传密旨,便单独出见。等小李子请过安,他站着问:“什么事?”
  小李子不便摆出传旨的款派,哈著腰说:“六爷请坐,有两句话跟六爷回。”一面说
,一面左右张望,怕有不相干的人听了去。
  “喔!”恭王坐了下来,挥挥手把捧茶的丫头挡了回去,“你说吧,这儿没有人。”
  “嗻!”小李子轻声说道:“不知道哪儿来了一个折子,是奏报小安子的事,万岁爷
叫让六爷带同内务府大臣,立刻进宫。”
  恭王瞿然抬眼,略想一想问道:“在哪儿见面?”
  “养心殿。”小李子又说,“我怕耽误工夫,另外找人通知明大人直接进宫,在朝房
等六爷。”
  “我就去。”恭王起身又问:“两位太后,知道这事儿不?”
  “皇上不让惊动。”
  “来啊!”恭王听说两宫太后不知道,便知事情确实机密,须格外谨慎,又要迅速,
他喊了一声一个听差走了进来,听候恭王吩咐。
  “拿二十两银子赏他。”
  于是小李子又请安道谢,同时说道:“我伺候六爷进宫?”
  “不必!”恭王想了想又说:“你先跟皇上回奏,请皇上也召见军机。”
  “是!我马上回去说。”
  等小李子一起,恭王立刻把文祥和宝鋆请了来。悄悄说道:“小安子事发了,必是丁
宝桢有个折子来,上头立等见面。等我下来,大概还要召见军机,你们先跟我一块儿走,
我再派人通知李鸿藻和沈桂芬他们。”
  等恭王来到养心殿,皇帝正在那里训斥内务府大臣明善,一看恭王进来,皇上把折子
递过来,“六叔你看吧!”
  恭王接过折子,为了让明善也好了解,便出声念了一遍,然后交上奏折。
  “你们说,本朝二百四十多年以来,出过这么样胆大妄为,混帐到了极点的太监没有
?”
  “请皇上息怒。”恭王奏劝:“这件事该如何处置,得要好好儿核计。”
  “还核计什么?像这样子的人不杀,该杀谁?”
  从内心来说,恭王比皇上更恨安得海,于国于己,他巴不得亲手杀掉这个仗势弄权的
阉奴,但顾及到慈禧太后倘若借题发挥,可能又生出别的麻烦来,于是他又答道:
  “安得海违制出京,自然要严办,臣对这方面的律例,还不大清楚,臣请旨,可否召
见军机,问一问大家的意思?”
  “这一来,”皇帝有些踌躇,“这会儿去找他们,来得及吗?”
  “来得及!”恭王答道,“臣已经通知他们进宫候旨,这会儿大概到了。”
  “那好,让他们进来吧!”皇帝说道。
  另外四位军机大臣进得殿来,先由恭王说明经过,然后皇帝逐一指名征询意见,几个
人都表示“遵旨办理”,当问到宝鋆时,他略想一想说:“这有三个办法,第一,拿问到
京;第二,就地审问;第三,就地正法,也不必问了,免得他胡扯。”
  “对了,还问什么?”皇帝断然裁决:“就用第三个办法,马上降旨给丁宝桢。”
  于是,当即由宝鋆执笔拟旨。旨稿呈上,皇帝有一种兴奋而沉重的感觉。这是他第一
次裁决“国政”,而且完全出于自己的思虑,心头意化作口中言,口中言化作纸上文,这
种滋味是他从未经验过的,此刻经验到了,才知道这滋味是无可代替的。
  皇帝看完旨稿,很满意,他指着手中的旨稿问:
  “廷寄此谕,什么时候可以到山东?”
  “明天晚上,一定可以到济南。”文祥答奏道。
  “好!”皇帝特别叮嘱:“告诉兵部,明天晚上,一定得递到。”
  “是!”恭王答应一声,欲言又止地迟疑着。
  “六叔!”皇帝关切地问:“你还有什么话?”
  “臣请皇上,这会儿就给圣母皇太后去请安,婉转奏陈这件事。”
  这话提醒了皇帝,不由得微微皱眉,杀安得海倒痛快,要去跟慈禧太后奏闻此事,却
是一大难题。他一时还未想好怎样回禀自己那位严厉的生母“皇额娘”,便说了一声:“
知道了。没别的话,你们就下去办事吧!”
    *
  等恭王等一退出养心殿,皇帝立刻就找小李子商量如何应付那道难题。
  “小李子啊,”皇帝挺严肃地问:“事情是办过了,对上头得有个交代。你看,这话
该怎么说啊?!”
  小李子知道杀安得海的圣旨已在途中,如今荣禄的禁卫军正在抄安得海的家,心里正
高兴,一见皇上问到这一层,便精神抖擞的答道:“万岁爷,别烦心,奴才已经给万岁爷
打算好了,包管圣母皇太后不会生万岁爷的气。”
  “那好!”皇帝见他有办法,很高兴,“你快说吧!”
  “万岁爷沉住气,先不理这个碴儿,等圣母皇太后问地来,就这么回奏……。”
  小李子出的点子就是“拖刀计”先瞒着慈禧太后,能拖着不说就不说,等丁宝桢接到
圣旨,杀安得海既成事实,再编点理由搪塞过去,慈禧也无之奈何。
    *
  慈禧太后这几天身体违和,在翊坤宫静养,但安得海的事她还是知道了,便急招皇上
问话。一见面劈头就问:“听说你作主把小安子的家给抄了,是不是?”
  皇帝知道瞒不住了,便按照与小李子商定的话,回禀太后,“是!”只见他从容地答
道:“儿臣本来不敢让皇额娘知道,小安子一道招摇,无法无天,丁宝桢上了个折子。哼
,”皇帝特意作出苦笑,“小安子真能把人气出病来!”
  “折子呢?”
  皇帝递上折子,宫女挪过灯来,慈禧太后才看了几行,也十分气愤,她不愿意再看下
去,闭着眼说:“你起来,念给我听。”
  当皇帝念到“三足乌”旗那一段时,问道:“什么‘月形三足乌’?那面小旗子是什
么意思?”
  “小安子妄恩负议,罪该万死,就是这一点。”皇帝切齿骂着,意思是替慈禧太后不
平,接着,他把师傅李鸿藻向他介绍的青鸟使为“西王母取食”的典故,简单扼要地讲了
一遍,然后又说:“这个典故很平常,不说正途出身的地方官全明白,念几句书的百姓也
全懂。皇额娘这么宠小安子,小安子在外面替皇额娘挂这么一个打秋风的幌子,想想真叫
人寒心!”
  慈禧太后脸色白得像一张纸,睁开眼来,眼睛是红的,“听说你还召见了军机,”她
问:“怎么说啊?”
  “六百里的廷寄已经发出去了,不论哪儿抓住小安子,指认明白了,不用审问,就地
正法。”
  ……
  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慈禧太后没有说话。她能说什么呢?“就地正法”的谕旨已经
发出,安得海已没得救了。小皇帝瞒着自己,办了这么大的事,生他的气,训诉他一顿吧
,尽管她心中觉得自己亲生的儿子翅膀还未完全长硬就胆大得很,是很气愤。可这个小安
子也确实有罪,皇帝这样处置并没有错。再说吧,小安子虽然为自己立过不少功劳,但毕
竟是个奴才,皇上是自己亲生的儿子,以后要靠他执掌朝纲,为一个有罪的奴才而让儿子
下不了台,不仅会冷了他的气,还会遭朝臣笑话、非议,现在的慈禧太后,只能是打落门
牙往肚里咽,只淡淡地对皇帝甩出一句话:“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再说丁宝桢将安得海等一干人逮捕收监后,本打算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后,再对安得海
发落。可是,就在这期间,安得海见处置自己的朝旨未到,气势反而嚣张起来。他想,自
己毕竟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亲信太监,并立有功劳,慈禧太后一定会想办法解救他。由于抱
著此种幻想,他在被押期间,仍是口出狂言,说丁宝桢等人是自找罪受,擒虎容易放虎难
。在安得海的威胁下,官吏们也有些紧张害怕。此刻,丁宝桢也考虑到朝廷完全可能对此
案作出自己想法不同的处置办法,那样一来,对自己则是非常不利的。为山防止夜长梦多
,出现变故,除奸不成,反留后患,丁宝桢便想破釜沉舟,先斩后奏。这样做要冒很大的
风险。毕竟安得海不是一般的太监。丁宝桢的家属和手下官员都为他捏著一把汗,他们不
同意这样冒险。泰安县知县何毓福甚至跪在丁宝桢面前,力劝丁宝桢三思而后行,说此事
重大,无论如何,也要等到朝廷旨意下达后再行决定。就在这关键时刻,朝旨到了。八月
初七日,丁宝桢立即派兼署臬司的潘霸及抚标中军参将诸承二人,督同府县官员将安得海
绑赴刑场,斩首示众。安得海这位贪恋富贵的一代权宦,终因恃宠骄横,违反祖制,命丧
泉城,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丁宝桢拿获安得海,奉旨就地正法的明发上谕传到各省,许多要员由衷地感慨道:“
稚横(丁宝桢的字)真是豪杰之士!”
                                 
                                  -全书完-
作者: jackjack0040 (小肥肥)   2014-09-21 08:05:00
大王杀不杀…杀了个安德烈…后面还有个西太后,同治恭王的苦难才要开始…
作者: shantsou (溶化的烧仙草)   2014-09-21 12:43:00
很有趣的故事,感谢原po。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鱼)   2014-09-21 13:22:00
慈安太后才是真正拍板的大boss啊...
作者: barry630621 (难笑)   2014-09-21 13:59:00
推~辛苦了,终于看到结尾
作者: ntitgavin (硬昨天)   2014-09-21 15:00:00
感谢
作者: tekamolo (征求暱称)   2014-09-21 15:48:00
感谢分享
作者: O97 (097-最近有时无法打中文)   2014-09-21 16:30:00
这不是留下半截,这只有去头而已 XD
作者: miketk (麦仔茶^O^)   2014-09-22 10:50:00
感谢辛苦打字分享 ^_^
作者: barry630621 (难笑)   2014-09-22 20:39:00
作者: pttuser999 (陈大头)   2014-09-23 13:32:00
推 同时在看张戎的 完全不同的写法 真是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