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auss760220 (找寻无脸华)》之铭言:
: https://imgur.com/a/6AdvcLd
: 以上是今天完成的成品图(失败做收,饭粒结块状炒不散)
: 参照的是阿庆师的做法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EQemtZZY0&t=174s
: 一开始自己是用2米杯的米量及2米杯的水量、外锅1米杯水去蒸(洗完米有先浸泡30分钟)
: 但后来有被一位做餐饮的朋友提醒,如果是要炒饭,白米饭在电锅蒸时
: 外锅仅需0.2米杯水、事前不需浸泡,先浸泡是不是会让饭粒太湿?
: 而且蒸好应该不要直接下热锅,要至少放冷半小时至1小时比较容易炒到粒粒分明?
: 另外在锅子预热后,依序下2大匙猪油、2颗蛋,没有打散直接下去锅子顺时针一直炒,
: 并没有像影片中炒出泡泡,是不是锅子温度不够高?
: 听朋友说锅子温度应该要至少180度左右的高温才会炒出泡泡
: 谢谢大家指教
饭要粒粒分明的条件很简单,就是降低饭的黏度
像你的成品图看起来快变酱糊了
条件知道了,那就直接列举可以降低饭黏度的方式就好了
像是煮饭时不要放那么多水,家里才煮一点点其实不需要泡
台湾人家庭煮饭习惯一直都是水加太多把饭煮的太烂太黏
然后去日本就会各种惊讶怎么人家煮饭能一粒粒的
煮饭前洗米也要洗干净,把上面那堆辗米残留的米粉都洗干净
那些小型粉粒接触面积之大煮完都是变成黏合材料
传统偏方就是隔夜饭,但原理其实也是淀粉回凝+脱水,黏性降低
新型偏方就是直接把蛋黄先跟饭喇在一起再下去炒
因为饭沾了蛋液外层熟了自然就黏不起来了
炒饭时的多油也是,油多把饭都包起来那也就不黏了
上述各种传统新型科学或偏方的要点都在于降低饭的黏性
没一个是你锅温没180度,锅温1800度放团糨糊下去也还是糨糊
了解后按你喜欢的方式去调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