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wnss (dawnss)
2022-11-21 00:15:24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分离《因为妈咪爱你》安德鲁.克莱门斯
网志版:
https://anapprenticemommy.blogspot.com/2022/11/blog-post.html
小威进幼儿园了,但过得并不顺利。新冠疫情持续垄罩、免疫债反扑及全班不易到齐的天
时情形;学校规矩与人际关系较家庭里困难复杂、心理压力影响生理不适的频繁就诊,且
全职妈妈保有延迟上学退路的地利状态;每日上学恐惧与反复要求准时接送承诺、周围长
辈的不舍、另谋其他幼儿园的人和建议;让上学这条路显得崎岖不平,迄今仍旧颠簸难行
。
坚持上学不辛苦吗?其实连父母也是辛苦的;舍不舍得看小孩不开心? 相信每位家长都是
不乐意的;有没有办法调整现状呢?若改回继续亲带,勉力在家陪玩、勤跑亲子馆或安排
坊间课程也不是办不到,这样可立即解除孩子的辛苦,父母的压力与缓和家中氛围,让当
下的困境一扫而空。但这样的安排是否有益于长远发展与环境适应力呢?身为父母总是怀
抱着一份惴惴不安的自我怀疑。
在《因为妈咪爱你》书里,不停回荡著:“爱,不是把你捧在手心;爱,是让你勇敢自己
飞!”清楚勾划出父母角色需要“忍住帮孩子做事”这项强大的心理素质。如同在《好妈
妈胜过好老师》提醒著“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选择权
、尝试权、犯错权",让他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书中从一开始的活动设定,跟孩
子一起去做相对劳累的露营任务(需要在野外负重跋涉、搭帐篷、生火煮食),而不是轻松
、人为掌握度较高的行程(看电影、逛街及餐馆外食);从预备期,孩子在野营用品店走失
,忍住起身找小孩的直觉作法,改成只出声呼叫让孩子自己找出路来;上路后,当必须穿
越溪流时,忍住帮忙牵手的安全模式,换成成人示范与在旁看照着,让孩子完完全全靠自
己的力量走过独木桥;过夜时,忍住直接把麻烦事情全部做好的快速方式,而正正的直视
孩子筋疲力尽,几乎张不开眼睛,陪在他身边一起熄灭营火后,自己钻进帐篷跟睡袋,妈
妈仅出手做他没办法自己来的拉上拉链部分。这些忍住而不出手代劳的作法,可好比像在
壅塞高速公路上开车般的疲惫不堪,这种走走停停、依路况随时要踩煞车与即时发动,都
需要大量的消耗驾驶者的脑力与意志力,相比于定速开车(帮孩子把全部事情处理好)或是
到休息站熄火小憩(对孩子的事全然撤守)来的更加磨损精神而苦不堪言。
爱的样貌是什么? 先反过来想,那爱不会是什么?如同“孝”跟“顺”不同,“爱”跟“
宠”也不会一样。这当中的界线,不断考验著照护者的智慧。有时我会把自己想像成另一
个角色,我是受雇来担任3岁小孩的教养顾问(Consulting)、教练(coach)或是产品经理人
(PM)等职位;而主要任务可以用《顾问成功的祕密》书中这句“那是一个对我们身处的不
理性世界感到迷惘,且有心要做些什么来改变它的人”来描绘。每个教养情境都是随机应
变的case by case,没有所谓的没有标准与固定答案、遍布著艺术与技术的平衡,总存在
著无法清楚定义与灰色地带的裁量空间,但这也正是人无法被取代、有别于机器与展
现价值所在。这使得教养过程呈现出极度动态(dynamic)与有机(organic)的样貌,就像是《高手学习》描
述的“每条路,都是少有人走的路”。如果我们将“每一条路”定义为每个家长如何对待
当前孩子的教养轨迹,那么没有任何孩子的成长路线会是完全重叠的。教养这种非木匠型
思维,充满园丁工作般高度不确定特质,往悲观地想,这代表我们无法完全确知什么才是
对的、要达成的终点、对于该怎么做出当下决策,都产生莫大困扰! 若乐观的想,这也给
予照护者一个喘息与谦卑的空间,因为孩子成就并非我们一手造成,进而得以卸下步步为
营的庞大压力;当然也让我们对教养环境的相关因素,要学习保有更多的谦卑与关怀。
《我就是赖你,怎样? 》书中主角独白“如果他是鹰,那就不要用鸽子的方式来饲养他。
如果本性是鹰,就不该被当成驯鸽来饲养。他要飞,就让他去飞吧。”呼应着《优势教养
》所提醒:把教养重心放在促成优势长得更茁壮,增加孩子自信,甚至能带动弱项部分;
但别忘了重点是要让让孩子持续开展自己的枝叶,日益茁壮而不是限缩不前。虽然停泊于
港湾最舒适安全,但船一开始被建造时即意味着注定要出航远行。在培育孩子成长过程,
身为妈妈有着两个重要的阶段行任务:先是“亲密地爱着孩子”,后是“将他推出去、与
他分离,培养独立的能力”;就像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在《先知》所说“你
的孩子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经你而生,但非出自
于你,他们虽然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如同《如何养出一个成年人》同样讨论教养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独立的成年人”。
《金钱如何影响爱与教养》由两个经济学家使用大量数据与统计方法,分析与推论出父母
采用的教养方式受到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所影响:“所在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教育的投
资报酬率”。当育儿环境的贫富差距愈大及教育的投资报酬率愈高时,父母出自于爱孩子
及希望他们有好的未来,就会采取最理性有效的“密集教养”策略 (跟人类过往历史与不
同文化的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当我们认为未来世界是充满高度未知,也将是孩子们无法
回避挑战,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护着他们一辈子的周全时,那就尽力往给予他们基础装备,
至少也要给予面对竞争的心理素质与特训准备。
陪同小威成长路上,这条“父母之路”要学习之处还非常多,猜想众多关卡还在前方等候
,也不清楚未来摸索与跌跌撞撞的情形将会是如何?不过我已学到:不要太过责怪自己;虽
然我们不会总是对的,但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错的。父母给不起孩子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
仅能尽力用手边有限资源做出最佳教养决策。教养好比艺术或文化,最迷人的地方来自于
蕴含着时而简单、时而繁复,充斥各式样貌与无限可能的大千世界。相信只要愿意持续学
习、不轻易放弃,生命总是能找到出路,事情总是有转好的机会。期望父母的爱能为孩子
带来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也期许自己能以激发连结(connection)的同理心(empathy)
,而非失去连结的同情心(sympathy)心态,好好陪伴小威这株幼苗度过这段储备未来枝桠
的蛰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