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etz (这世上还是有正义吧?)
2025-01-29 17:19:08: 推 luciferii: 世界哲学史这种说明文类大概可以,纯文学可能就会失真 01/29 16:53
一般的世界哲学史或许还ok啦,但富察这套世界哲学史就很难了,为什么呢?
主要的原因是这套书不是单一作者,而是很多作者的论文集结而成,
每一个作者有不同的风格,AI很难一一模仿这些作者的文风。
而且因为每一个作者不同,所以难易度也有差别,
比方说在第一册里面有一篇山内志朗(庆应大学荣誉教授)的文章,
讨论的是"花与皱褶的禅意",里面不只用了禅学,还用了一堆亚里斯多德哲学
(山内教授是东西洋兼修的高手),我给富察看了三次,他还是觉得译得不好,
最后我们两个在那里润稿润到天翻地覆,才勉强把这份稿子拿去编辑...
又比方说第三册有一篇片冈启(九州大学哲学系教授)讨论印度唯识论的论文,
那个我想AI要突破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给大家看看好了?
作为推论前提的遍充关系(vyapti)
在推论中,就像“那座山上起火了,因为有烟,就像烟囱一样”、
“音声是无常之物,因为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就跟壶一样”这种论证法,
必须要有烟囱和壶这类众所周知的喻例才行。
以烟囱为例,类推到山上的火。
世亲脱离了这种单纯类推,将“没有火就绝不会有烟”这种关系,
称之为“没有(所证)就不会有(论证因的)关系”,
明言在这样的关系里,必须要有论证因才行。
陈那把在他以前的论证因三条件(因之三相)更加磨砺,
变成以下三个条件:(一)烟有山的属性、(二)唯有有火的地方才会有烟、
(三)没有火的地方,绝对不会有烟。
接着他把火与烟的关系,置换成“有火的领域”与“有烟的领域”
这种广狭的空间印象,从而以文氏图的方式,将“烟随着火而普遍传开”
这样的意义,表现为“(透过火让烟)得以遍充”。
此后,印度哲学在指涉必然性这个普遍法则时,
便广泛使用了陈那的“遍充”这一术语。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见到“唯有(透过火,烟)才会产生”这种表现方式。
也就是说,“遍充”这个陈那发想的源头,其实是来自限定词“唯有”的用法。
***
我还真不认为AI能解决上面这一段...
用机翻遇到上面例子段落、又要跟它弄清楚,可以拿原文出来对照
作者: spd0123 2025-01-29 17:55:00
编辑低标的话,现在就能取代了
作者:
wtchen (没有存在感的人)
2025-01-29 18:04:00AI目前的前后文记忆上限好像是一百万字左右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25-01-29 19:47:00我把 アポーハの遍充把握 这篇丢给 chatgpt,发现大致是读得懂的,当然修词部份可能要人工帮忙(也可以说我不熟chatgpt用法,所以没法微调得很好)。或许取代传统译者的除了AI本身外,译者会转生成AI咒术师。 当然,机器产出的成果最后一道防线还是要人工审视,在翻译领域就是编审校。
作者: furio (void) 2025-01-29 20:01:00
用双重回译来评价?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25-01-29 20:04:00短期间AI的帮忙或许可以让非专门领域的译者靠AI作完摘要先看懂后,再下手翻译。
作者:
widec (☑30cm)
2025-01-29 21:09:00你想的是AI全面接管?我认为是像现在一样AI翻译编辑润稿要不同风格,改提示就好了真人翻译搞不好普遍都翻得比AI烂吧,还不是靠编辑润稿(?)
作者:
Manusya (人)
2025-01-29 21:35:00以本篇例子来说,AI加强相关哲学训练不就好了,人类反复翻译润稿花的时间搞不好都比AI训练多;退一步,这种高难度留给人类,世界那么多普通难度的,AI最多几小时就能翻译一本,翻译产出大增啊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5-01-29 22:28:00我随便都能讲出几个比ai 翻译不通顺的译者我觉得最后顶多是人工编审教 的确是有很优秀的译者 但ai可以达到普通水准 在多数场合其实够了
作者:
simomo (不臭空气)
2025-01-29 22:39:00这应该是不可译性的限制?
想多了,市长这回文只是想证明他是不会被AI干掉的译者
就算现在不行 下个版本 下下个版本 下下下个版本不好说AI进步的速度比培养译者快太多了
作者:
lane34 (甜甜的)
2025-01-30 07:05:00我觉得与其担心AI不如多培养有水准的读者素质 AI的水准是靠人类的文明累积的 要有好的AI人类自己要先提高自己 不然读者只看垃圾还看得津津有味 AI也只能产出垃圾 放大回向我自己的结论 AI终究只是辅助 人类才是守门人
作者:
ctw01 (0000)
2025-01-30 08:46:00其实现在读书读到一些翻译很差的我都怀疑是不是ai翻完没润稿
你在这边否定说服了这边的人又能怎样呢。还是需要译者但人数不用那么多了
作者:
Addidas (天堂 地狱 一线间)
2025-01-30 10:15:00AI不用理解,无脑堆文本就可以了,编辑看的远小于AI接触
只有读者会越来越垃圾,因为读者越来越依赖AI,只会渐渐失去辨识文本真伪、价值的能力,而变成只有AI持续精进,最后只有AI看得懂高深的内容。
作者:
foxey (痴呆小咖)
2025-01-30 14:31:00普遍性的退化 很多人已经不阅读而是看摘要过的影音了
作者: jimmy2050 (jimmy_c) 2025-01-31 12:30:00
同意读者会越来越依赖、甚至失去判读能力。回到单纯译者被取代的问题,译者最好懂一点AI,看看到底哪里是AI不行、译者有能力办到的,才能巩固自己吃饭的工具。未来能力顶尖的译者才能生存,对于刚出道或是能力比较一般,想兼职的人来说只会越来越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