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幽灵、死亡、梦境:荣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

楼主: tswdysk (沐恩)   2024-10-15 10:56:31
网志有图:https://reurl.cc/Kl5WWp
  我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人,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铁齿。对于所谓的超自然经验基本
保持否定态度,曾经我在大半夜看到一张苍白的脸飘在空中目露凶光地瞪着我,我硬是待
在原地观察了五分钟把它看仔仔细细,最后发现是后面白墙上的污渍在某个特定的角度很
像脸,再加上灯光闪烁让我产生动态的错觉。我的态度会这么笃定,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能
够清晰记住自己的梦境,许多超自然经验的描述,像“能量在身体中循环”或是“觉得与
宇宙合为一体”我都曾经梦到过,知道大脑有能力创造出这种虚假的感觉。
  因此我对超自然现象感兴趣的并不在于其是否为真,而是在于人类究竟在什么样的状
态中会产生这种错觉,毕竟许多经验者都是在相近的环境或步骤中产生类似体验,背后应
该是存在着某种原理。《幽灵、死亡、梦境:荣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这本书探讨的主题
与我的好奇相近。它不去探究这些事件的真伪,把它们视为“心灵上的事实”来进行分析
,在心理学上发掘其象征意义。书中所有的文本来自于瑞士通俗杂志观察家双周刊在
1954 ~ 1955 收到的信件,该杂志每次刊登超自然体验的相关文章时都会在结尾呼吁,请
有相关体验的读者来信,令他们意外的,他们收到了来自各国,非常大量的信件,共有一
千五百封,最后这些信件交由荣格得意门生安妮拉.亚菲进行分析。
  以结论来说,这并不算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籍,读者很难从书里获得立即性的清晰知
识。首先书中采用的心理学分析集中在荣格学派的范畴,对于科普类著作来说,内容有点
太过聚焦;举例而言,书中分析的文本之一,许多人在濒死期间会见到死去的亲人或长辈
,书中的解释是,人的人格分裂成许多的部份,其中一些碎块来自于祖先,这些“心灵遗
传”会在死亡时与主人格融合(作者相信那是人格成长的最终阶段),这个过程投射在心
中的景象就是见到故人,并且随他们去。如果没有荣格学派“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可能会
觉得这段解释来得莫名其妙。其二是这本书实在太过古老,撰写于七十年前,许多说法已
经过时了。其中还混杂着在现代看来跟玄学没两样的超心理学理论,如今相信手指头可以
看字的人已经没办法当大学教授了,只能去当 Youtuber。
  年代的久远让它连当作志怪集读都办不到,其中大部分故事各种变体甚至在地化的版
本都已经传遍了,比如很著名的年轻小姐搭车说要回家,照着地址开发羡目的地是坟场,
然后小姐下车人不见的故事,在书里就收录著英国的版本。那从这本书真的无法有任何获
得吗?也不尽然;虽然答案只能做为参考,但是光看作者“问了什么问题”其实也是很有
价值的。
  这位心理学者问了哪些有趣的问题呢?首先她注意到几个共通的形象,比如说被目击
的幽灵通常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很少有其它颜色;另外还有发光现象,经验到幽灵的
地点常常是在没有或是微弱光源的环境,但目击者通常会描述有无法解释的的光源让他们
可以看清楚鬼魂。有个有趣的细节是,如果那个鬼魂是遭遇人认识的人或是亲人的话,他
会觉得那个光是从幽灵本身散发出来,并且有荣光换发的感觉;如果是不认识的人,那光
亮会是某种不知来源的环境光,漫射在那个场域。她也从来信中整理出几个重复的主题或
类型,像是没有头或看不清脸的鬼;看见不可能在身边的远方亲人之后收到对死讯的报丧
鬼;看见与自己一模一样人物的二重身。这种对超自然现象分门别类的模版可以作为一种
借鉴,必须要有大量的文本才能做出这样的归纳,一般人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我一直觉得用某个在别的领域已经成熟的学问来分析另一个领域的现象是一件很迷人
的事,不同的思考模式彼此震荡,会有许多火花从中并现。从心理学来看灵异现象就是一
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也对从另一种角度研究鬼故事有兴趣的话,那不妨读读看《幽灵、
死亡、梦境:荣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或许能有所启发。
作者: Dussek (a flowful life)   2024-10-18 14:28:00
推!感谢分享!这本书买了许久一直未读,如今又让我感兴趣了起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