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悦》读后心得:四个重点与感触
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睿智指引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book-of-joy/
这是我近期读过“最出乎意料好看”的书,谈的是如何穿越苦痛,重启喜悦的智慧。这本
书记录了两位宗教领袖的精彩对话,但如同封面介绍上写的“这本书不属于任何宗教、任
何族群,这本书属于你,你值得恒久的喜乐”。
这本书在说什么?
《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悦》的作者是资深编辑道格拉斯.亚伯拉姆(Douglas
Abrams),他记录了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长达五天的精彩对谈,分别是达赖喇嘛(
14th Dalai Lama)和南非的大主教戴斯蒙.屠图(Desmond Mpilo Tutu)。
这两位杰出领袖在人生中经历了极大的苦难,却依然保有充满感染力的慈悲与喜悦。他们
相聚五天,讨论一个永恒的问题:“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中,我们是否真的能找到持久
的喜悦?”
他们分享了如何在面对痛苦与挑战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快乐。无论是流亡的苦
痛,还是种族压迫的挣扎,这两位心灵导师透过幽默和睿智的对话,告诉我们如何在逆境
中找回内心的力量,并且让喜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本书出乎我意料的好看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原本”以为会充满很多心灵鸡汤和人生大道理,但是共同作
者道格拉斯却把这本书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他除了忠实呈现两位智者的对话之外,还
结合了很多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的延伸说明,让我们从抽象的智慧里面,看懂背后
更具体的科学原理。
就像大主教提到,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当超人,过度压抑情绪是不明智的,反而要把悲伤和
痛苦呐喊出来,才能让自己恢复正常。针对这个说法,道格拉斯就引用了心理学家的研究
,发现适度的悲伤其实有很多好处。比较愿意表达心情难过的实验组,在判断力和记忆力
表现更好,对自身的处境的警觉性更高,对别人的态度也更慷慨和宽容。
同样参与这场五天对谈的,还有担任过达赖喇嘛 30 年翻译官的佛学家图登金巴(
Thupten Jinpa)博士,他本身也是一位佛学家,扮演起转译两个世界、两种语言的最好
桥梁。从他的视角,把对谈当中的佛学术语做了更白话文的说明,让这场对话更显得平易
近人。
由于这本书我划的重点真的太多了,这次我先摘录这本书前半段的四个重点跟你分享。
一、如何度过逆境和困苦?
有些人遇到苦难与困境时,深陷其中走不出来,对别人变得更苛刻、更残忍。但有些人却
因此而茁壮,走出逆境之后变得更有韧性,对别人更宽容、更慷慨。
大主教提到“我被打,就想要打回去”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
为经过淬炼,会找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人做出这件事,变得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设想。他说
:“当我们的善良受到考验时,内心深处的善良也会茁壮成长。”这种宽容的精神必须从
经验中获得。
达赖喇嘛听完这段话,想起了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当时中国军队入侵西藏导致他必须逃亡,寺庙里面有大约 130 人来不及离开,被抓去了
中国劳改营,在里面历经了 18 年的折磨。
劳改营有各种残忍的刑罚,极尽可能地折磨这些人,最后只有 20 个人活着离开劳改营。
这些幸存的僧人当中,其中有一位高僧名叫“洛本乐”,他后来前往印度遇到了达赖喇嘛
,讲出了这段痛苦的经历。
他说他们在劳改营的时候,永远在挨饿,甚至饿到想吃另一个死去的囚犯的尸体,但是肉
已经结冻了,硬到咬不下去。他还告诉达赖喇嘛,在这 18 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也遭遇过
真正的危机。
达赖喇嘛心想,他指的一定是生命遭受威胁的危机。毕竟,有什么比死亡还更令人害怕呢
?
没想到,这位僧人却说,他的危机,是差一点就失去对中国卫兵的仁慈心。
听到这段故事,在场的人全部都倒抽了一口气,这位高僧居然认为最大的危机是失去慈悲
、失去人性。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类拥有能够跳脱动物本能的心智能力,逆境可以成
为升华心灵的力量。
逆境的苦痛不会吞噬我们,而是让我们从中学习,让我们试着去寻找意义。苦痛的感受是
暂时的,但是心灵的升华是永恒的。我们无法决定自己会如何受苦,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
什么心态去面对。
二、如何消除个人的痛苦?
当我们真的身陷痛苦感受的时候,可能很难想到那些大道理。什么意义,什么慈悲,什么
喜悦,我们才管不了,我们心思可能都聚焦在自己的身上,心想着:为什么只有我在受苦
?为什么我这么不幸运?
针对这个问题,大主教和达赖喇嘛都提出一种很好的方法:关怀别人。
像是大主教说他也曾经因为烦恼而失眠,但他会想一想世界上此时此刻仍然醒著、同样无
法入睡的人,他继续说道:“想想别人,想想其他面临相同处境,或是处境更艰难,但依
然存活下来,甚至化险为夷的人。这么做真的大有帮助,你能够把自己看成隶属于一个更
大的整体。”
达赖喇嘛则说他在年轻的时候,要透过演讲来传道,无时无刻都感到很焦虑,他说:“我
非常紧张,因为听众看到的我和我心目中的自己并不一样。”但自从离开西藏之后,他体
会到:“这些人和我是一样的,一样都只是人。假如我们认为自己很特别,或不够特别,
那么恐惧、紧张、压力和焦虑也会随之出现。我们都是一样的。”
比如,当我们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沮丧,不妨花点时间帮助一位需要协助的同事,这能让
你短暂脱离自己的压力。或者,当我们在人际问题里感到孤独时,主动关心一位很久没有
联络的朋友,这样的连结能缓解你的孤独感。我们不是唯一受苦的人,我们和别人都是一
样是凡人。
当我们将焦点从自己的痛苦转向关怀别人,我们就能减轻自身的痛楚,并带来更多喜悦。
“关怀他人”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能影响身边的
人,扩散到更大的范围,最终帮助我们超越个人的痛苦。
三、如何放下嫉妒心?
“跟别人比较”的心态是人之常情,尤其在网络和社群媒体这么发达的现代,我们随时随
地都在跟别人比较。甚至因为算法推荐的关系,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强迫”被跟
别人比较。
为什么他买得起 iPhone 16?为什么他能够开保时捷?为什么他买得起蛋黄区的房子?不
比较还不会怎样,生活一样过得好好的,但是一比较心情就变糟糕,嫉妒心油然而生,带
有点愤怒,又觉得自己很匮乏。
要如何处理嫉妒?大主教和达赖喇嘛有不同看法。
大主教提出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宽恕自己的嫉妒心,因为大家都一样是凡人,不要有太多
罪恶感。第二种是细数自己拥有的幸福,比上不足,但是比下有余。第三种是积极面对,
让嫉妒心成为动力,努力争取你想要的东西。第四种是想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不要追求
没必要的东西。
另一方面,达赖喇嘛则认为:“人会有嫉妒心,往往是因为太重视物质资产,而不注重真
正的内在价值。”他提出应对嫉妒心的方法是:“要养成关怀他人的意识。一个人如果真
懂得慈悲同理,就算别人得到好东西或比你成功,你也会由衷为他们的好运感到高兴。”
这句话翻成白话文是这样的:我们要承认彼此都有相通的人性,我们每个人同样都有权利
,也同样渴望拥有快乐的人生。我们是全体人类里面的一份子,全体人类快乐,我们就快
乐。
达赖喇嘛也给出这样的提醒:“假如我们怀抱强烈的‘人我’之分,那就很难修养喜悦的
心。一定要养成‘我们’的意识。只要能培养出人性相同、一体的观念,自然而然会希望
他人也能离苦得乐。追求快乐是一种本能,人皆有之。说起来这依然只是一种为他人幸福
着想的心态。”
相较之下,我觉得达赖喇嘛的说法对我更有帮助,也呼应到前一个重点“关怀别人”。当
我们不要再以“自我中心”的角度出发,而是以人类共同体的角度去想,就会发现我们当
然希望每一个人都活得快乐,有获得快乐的权利。
当我们祝福别人事事顺心,自己也不会因此少一块肉。人生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游戏,而
是一段共同追求喜悦的旅程。在这个旅程里,喜悦是取之不尽的。
四、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
大主教和达赖喇嘛的对谈里,虽然谈到了很多认真又严肃的话题,但是他们的相处是充满
很多趣味的,也很喜欢彼此开玩笑。
就像是大主教在刚抵达机场的时候,曾经对达赖喇嘛开玩笑说:“你小心点,我很多朋友
都快翘辫子了。”然后他提到最近刚过世的一位朋友,继续说道“那个人的个子比你和我
都高很多。昨天我看着他的棺材,真的是庞然大物,我们两个都装得进去。若我死了上天
堂,你会去哪里?”
达赖喇嘛竟然回答他:“八成是下地狱吧。”
关于死亡,谁会上天堂、谁会下地狱,这个玩笑他们两人一整个星期都在说,故意拿彼此
相反的传统和信仰来说笑。那么达赖喇嘛为什么说他八成是下地狱呢?在后面的几天,他
是这样解释的。
达赖喇嘛提到:“世界上很多人担心死后下地狱,但担心没什么用。没有必要害怕。人在
世的时候烦恼地狱、烦恼死亡,烦恼种种可能犯的差错,只会焦虑不安,永远不到喜乐。
要是真的害怕地狱,更应该让人生活得有目标,特别是去帮助别人。”
达赖喇嘛还很调皮地轻拍大主教的手腕,告诉他:“所以说啊,我宁可下地狱而不想上天
堂,地狱比较多问题让我解决,我在地狱可以帮助更多人。”看到这段回答,我马上倒抽
了一口气,我还真没有这样想过。
我承认,我好喜欢这样的想法。上天堂,获得永久的喜乐、无忧无虑,到底要干嘛?很无
聊啊。你可以回想看看,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是熬过痛苦之后的柳暗花明,是帮
助别人之后看见对方成长的喜悦,是明知道很困难但还是硬著头皮克服的挑战。
渴了喝水才爽,饿了吃饭才香。当人生没有痛苦要面对,没有问题要解决,那还有什么意
思?相反地,当我们接受挑战、帮助别人、超越自己,每一天都可以活出满满的喜悦。
后记:放下自我关怀别人
《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悦》的前半段大多在谈“那些让喜悦远离的事物”,而这个
也是最困扰著大部分人的问题。我也发现这些问题有一个共通的解法,不断被他们两人提
到,那就是“避免太过自我中心的想法”,同时要懂得“关怀别人”。只要这样,很多问
题都能迎刃而解。
嫉妒往往来自于我们太在乎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关怀他人的成就与幸福,反而能放下嫉妒
。寂寞就是当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孤单;但如果主动去关怀和陪伴他人,寂寞自然会减轻
。愤怒则多半源自于过分的自我需求,转而理解他人的处境,能让愤怒的情绪有所舒缓。
至于绝望,与其对自己的困境感到无助,不如关注并帮助那些比我们更需要支持的人,重
新找到生活的希望。
如同达赖喇嘛所说:“太自我中心的想法,是痛苦的温床。关怀他人的平安喜乐,才是快
乐的泉源。”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关注的重心,不要只想着世界是绕着自己转。当我们把眼
光放在更大的群体、更大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喜悦并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