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GEUjyFwQYVfbj1k3
内文:
这两天频频被问纸本书跟电子书的问题。这几年来断断续续也被问过不少次,就干脆一次好
好回答。
大概三、四年前吧,我问过出版社,“要怎么看待电子书”。我当时并没有阅读电子书的习
惯,需要一些外部且专业的观点,而大块跟镜文学的行销的回复几乎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
调查,他们认为电子书受众是“深度阅读者”。也就是说,多半是爱书成痴,但实在买到家
里没地方摆了。或者移动时也想持续阅读。或者受够搬家得上演陶侃搬砖的戏码,索性按部
就班转移到电子书。
另外一个他们回馈的意见是:转换到电子书之后,很多人阅读的时数跟消费的次数是上升的
。也就是说,本来就已经是深度阅读者,还可以再进化。
我非常感谢当时这两位行销的建议,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定锚。让我在对电子书有些陌生的前
提下,仍可以好好对待电子书读者,不轻易地陷入纸本书本位的窠臼。
去年出书时,镜文学的行销信宏跟伟贞分析了一下,认为《那些少女没有抵达》应该会受到
电子书使用者的青睐,行销一部分的主力就放在电子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很精准,也让
我获益良多的策略。上架当天,读墨不断攀升的画线,让我先暂时放下心头的重担,想说“
应该有中”,可以好好去睡上一睡了。年末,读墨的2023华文创作大奖,我从2022年首奖得
主陈思宏手上接过奖杯,至今回想仍满怀感激,谢谢每一位喜爱这本书的读者。
我也很依赖电子书的画线功能,身为创作者,始终难以确切得知究竟是哪个桥段吸引了读者
,而画线功能解决了这个长期萦绕在我心口的困惑。不仅可以确认自己特别布置的机关有没
有被读者找到,也不乏有意外的惊喜,“咦,原来这部分,这么多人有共鸣啊,我写的时候
只是平平地顺过去呢。”
再来是,很多创作者已经说过了,但我要再不厌其烦地说一次,电子书少了印制跟仓储等成
本,定价比纸本书略低,但是,接下来请画线再打上三颗星星,电子书拆帐给创作者的比例
比纸本书还高不止一咪咪。卖出一本纸本书跟卖出一本电子书,正常情形下,创作者会从电
子书收到的版税是高于纸本书的。
但,到这里,是否会以为我对电子书评价更高?嗯,诚实说,我目前的阅读比例,纸本书仍
远高于电子书。我实验过好几次,纸本书对我的刺激还是比电子书多一些,包括翻页的动作
,包括书的气味,包括读到最后一章时那微微酸疼的虎口。还有,我超喜欢边喝咖啡边读书
,跟我借书的朋友时常调侃,书页的咖啡渍。多半是读到精彩处,匆匆搁回杯子,赶着翻页
,不小心泼出几滴。
我很珍惜这些阅读的气味与淀斑,最近才拿了首刷的,陈旧泛黄的《复眼人》给吴明益老师
签名,但老师感觉非常开心。
不过,多数人转移到电子书的理由,也逐渐对我产生作用,像是我再怎么樽节,家里的书仍
堆叠到有时不好移动的状态。也像是有时我临时要引用一段话,却得花半把个钟头才能找到
原段落,电子书只消几秒钟的搜寻就能得知。目前我是进展到纸本书为大宗,部分书纸电双
收的阶段。
无论是纸本书读者,电子书读者,身为创作者,身为出版产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我都必须
说一声谢谢。我认为每位读者都以自己最自在的状态支持着这个产业。你们自在,支持才情
愿,情愿就长久,我们这些略显天真的创作者,才可以步履不停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