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图书馆在找书的时候,路经犯罪学的书架,突然被这本漫画所吸引到。
由于是漫画,大多数是采取“人物对话”来传递日本死刑相关细节的。
我将其整理摘要与心得。摘要的主要焦点在“死刑犯”和“死刑执行”两者,
然而书中还有很多例外状况或者奇怪有趣的禁忌与事件就不多加摘录了。
书中一开始会介绍日本死刑的定义,而后讲到死刑犯的生活与移监,
接着介绍死刑执行前的行政流程,之后是介绍死刑执行时与事后会参与的相关人士。
一开始定义死刑是什么?死刑是透过自身的死亡来抵偿所犯之罪。
日本刑法第11条规定:死刑须在刑务设施内透过“绞刑”实施。
在日本原则上会被死刑,就是我们所知的:“有无教化可能”,
通常连续“杀害两人以上即是死刑”(被认为是故意),但是也有例外,
像是精神鉴定“心神丧失状态”或者“精神耗弱状态”则不会判处死刑,
否则反之。
移监
死刑判决出炉之后,犯人从“被告”身分转变成“待执行死囚”,
也就是我们的所说的死刑犯,因此死刑犯会从监狱移监到有死刑设施的看守所。
而且受到“死刑同时执行”原则的限制,
也就是单一事件都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们必须在同一天相同时间执行死刑完成。
因此必须安排人手进行“跨管区联合训练”,
会在在某一个时间点宣布某一天会进行“跨管区联合训练”,
然后隔一天宣布“训练中止了”,实际上是要进行死刑犯移监。
死刑犯的生活
死刑犯会有自己的单人房间,面积大概两坪,房间里面有窗户、洗手台、厕所、塌塌米。
由于看守所必须遵循死刑犯“在执行死刑之前必须保持健康”的原则,
因此死刑犯的吃食反而跟一般受刑人有更多元的选择,
像是有咖啡因、酒精的相关食物与饮品,在特定节日也都有相关节日食物与饮品,
例如:情人节有巧克力、生日时有生日蛋糕。
死刑犯原则上除了运动和洗澡之外,其余时间不会离开房间。
而且死刑犯一年会换一次房,以防越狱或者劫狱。
死刑执行地点
日本全国有19处看守所,只有7所才有死刑设施,而且1间看守所只有1个死刑设施。
但是2013年东京看守所改建完成,多建立一个死刑设施。
死刑设施的实际地点均不准拍摄与录影,避免逃狱或者劫狱情事发生。
然而大多数的监狱设施都是由受刑人进行清扫,
死刑设施却是由监所警卫队的监狱官进行清扫,
避免受刑人心生畏惧或者进行劫狱与逃狱计画。
死刑执行前的行政流程
日本刑法有规定死刑判决出炉,半年内要执行,但是判决出炉之后到执行,
大约有7~10年的行政流程。现今有9位死刑犯已经超过20年,最长那一个超过40年。
死刑执行前的行政流程可以从相关文件名称区分来看:
一、“呈报书”
检方会将“呈报书”上给法务省,“呈报书”的文件内容是死刑犯的公审纪录、
判决誊本等相关文件,而且会由法务省职员亲自运送“呈报书”,避免意外发生。
二、“死刑执行起案书”
法务省职员主要是刑事局总务课职员将“呈报书”开始转而制作“死刑执行起案书”,
隶属于刑事课的检察官负责进行检查,确认死刑犯是否有“生病”、“精神异常”、
“怀孕”等不适合死刑执行的状态。在1950年代有一个意外事故:
检方把审判纪录弄不见,又发现警察刑求拷问取得自白,死刑犯最后无罪释放。
“死刑执行起案书”经由刑事局>>>矫正局>>>保护局(共12人批准),
最后回到刑事局局长手上,并且将标题改成“死刑执行命令书”。
三、“死刑执行命令书”
“死刑执行命令书”交付法务大臣办公室,经由法务大臣秘书课检察官>>>
秘书课课长>>>官房长>>>最后由法务大臣签署>>>法务省事务次官重新检查过一次。
这里有奇怪又有趣的传说:原本法务大臣都是用“红色铅笔”签名“死刑执行命令书”,
后来被记者发现法务大臣桌上有“红色铅笔”和“念珠”,被认为是要执行死刑,
后来就直接改用“印”。
四、“死刑执行指挥书”
法务省将“死刑执行命令书”发回检察厅刑事长,
检察厅刑事长签发“死刑执行指挥书”到看守所。
这一段行政流程总共34人批准,100多人的审查。
死刑执行的与会人士
看守所警备队监狱官们、负责按下按钮的3~5名监狱官、
看守所的处遇部长(负责死刑犯全数事务,是监狱官的直属上司)、典狱长、
监狱医官、检察官以及/或者检察事务官(检察官的助手)、教诲师。
以下就一一介绍他们,介绍监狱官的同时,也会介绍死刑执行过程,
介绍其他人士时也会介绍他们所参与死刑执行那一部份流程?
监狱官
被挑选成执行死刑的监狱官是很少的,全国大约有18000名监狱官,
每一次死刑都会安排3~5名监狱官,平均每一年执行6~8件死刑,
因此会分配到执行的死刑的监狱官大约是全体的0.1%。
被挑选成执行死刑的监狱官所需要的条件:
1.在具有死刑设备的看守所内执勤(并不是监狱)。
2.位阶在看守部长以上。(职涯中必须有10年以上经验)。
3.精神状况稳定。
4.当事人或当事人配偶并非孕妇。
5.没有特定思想或宗教。
6.值勤态度良好(没有惩戒免职、停职、减薪、记警告等处分)。
监狱官当天在死刑当天早上才会知道要执行死刑,直属上司会在门口等你并且告知你此事
(表示:今天麻烦你执行了)。
监狱官就会开始准备执行死刑时会使用的装备和用具,主要分成两大类,
1.给犯人用的:眼罩、绳子、催泪喷雾、手铐、脚部拘束带。
2.监狱官用的:念珠、白手套、警棍、哨子、球鞋。
接着,早上九点会告知死刑犯,表示今日要执行。
(所以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禁忌:监狱官不会在早上九点之前前去牢房的走廊,
避免死刑犯们失控。)
之后会有3~4位监狱官会同死刑犯前去死刑设施,
死刑犯会站在死刑台也就是活门正上方,
监狱官会在死刑台将绳索套上死刑犯的颈部和并且用脚部拘束带。
一切事务会在10点前就绪完成,因为通常死刑执行时间是10点整,
三到五位监狱官同时按下按钮,
但是按钮的监狱官们并不知道那一颗才是打开活门的按钮,
让彼此之间的罪恶感得以分担。之后会将死刑犯悬吊15~30分钟,
监狱官会在死刑执行完之后去到死刑台的地下室,开始稳定犯人并且把犯人放下,
进行相关处置像是帮忙阖眼、清洁身体(这时候反而是监狱官压力最大的时候)。
死刑执行结束之后,监狱官会领到“特殊勤务津贴”两万日圆现金,
原则上必须当天花完,通常是喝酒吃饭(对死刑犯的吊唁敬酒)。
看守所的医生们
看守所的医生通常会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从医学院或者医院外派过来的医生(外驻医师);
另一个是监狱医官(常驻医师),年收入一千万日圆,只比诊所派驻医生薪水多,
但是一般执业医生可以达到三到四倍,因此需要大量的外驻医师。
监狱医官不处理死刑犯的精神鉴定,也不处理死刑犯的“非自然死亡”
只需要开立死刑执行完的死刑犯的“死亡诊断书”。因此死刑执行完之后,
会跟监狱官、检察官一起去死刑台的地下室,确定死刑犯已经死亡,
而后开立“死亡诊断书”。
检察官或者检察事务官
2007年之前,检察官或者检察事务官只要隔着帘幕参与死刑执行就好,
但是在2007年之后就规定撤下帘幕,检察官等人必须要全程观看到底,
而且死刑执行结束后,必须要跟监狱官和监狱医官一同前往刑场地下室,
以确认死刑执行结果,之后回去检察署制作“死刑执行始末书”。
教诲师
一定是宗教人士(僧侣、牧师、神官),
而且受到宗教教诲委员会、教诲师学会的推荐才能担任教悔师。
死刑执行当天一早教诲师会接到电话,会在死刑台旁边的等候室等待(里面有祭坛),
直到死刑犯到达等候室之后,会与死刑犯做最后一次的教诲,
一般而言是祈祷并且安抚死刑犯的情绪。然后死刑犯会前去死刑台被执行死刑,
而教诲师会在等待室诵经直到死刑执行结束。然而在二战前,
教诲师会陪伴死刑犯到死刑台前,并且看着死刑执行,一直诵经到死刑执行完成。
死刑执行完之后才会出现的人:葬仪社
宣布死刑执行结束,看守所才会联络葬仪社,葬仪社所负责业务:清洁、更衣、入棺,
原则上后续法事都是交由死刑犯的遗属处理,
例外:遗体无人认领,葬仪社会陪同到火葬场。
心得
从以前到现在我自己本身是反对死刑的,原因就在于我在乎参与执行死刑的这些人。
他们并没有犯下什么滔天大错,但是却被国家体制驱动必须成为参与执行死刑的人,
这样对他们的精神与心灵产生极大的压力与痛苦,
这不是一句“依法行政”就可以说服自己的,让自己心安的。
因此这是我始终反对死刑的原因。不过我自己也很为难,
在台湾很难站稳这个立场,毕竟我们没有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相关法律规定,
使得“无期徒刑”变得有名无实,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