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福兴/独立书店宜兼顾地区与社群 图书

楼主: MrTaxes (得粥加汤)   2024-04-01 15:24:08
董福兴/独立书店宜兼顾地区与社群 图书馆不应一味满足读者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706815
董福兴/W3C邀请专家、中文排版需求编辑
其实,这些年我也少买书了。
我整理、出售了一次藏书
小时候家中房子是自己的,我爸就爱囤书,所以我也是,无论是漫画还是童书、文字书,
在搬家过程中总一路带着走,很少丢弃。有些遇到淹水、漏水而不得不抛弃,但大多数的
书都留下来了。
所以买书也是一种习惯,不知不觉除了装潢的书架堆满书,衣柜、床边等空间也都塞得满
满,甚至得不时敲打黏合隔版,才能确保不会发生压垮装潢的惨剧。
前几年终于做了一次断舍离,把书通通掏出来,除了专业与外文书留下外,全都上Taaze
登记,标价贩卖。光是整理的过程,有一部分就被判定没有价值只能抛弃;寄出的数箱书
统计一下,销售后还能回收定价的两三成。唯有成套的漫画与绝版的绘本能卖到较高的价
格,甚至原价。
整理藏书是一个影响思想的行为,做过一次以后,对于购书这件事就会谨慎小心,避免自
己不知不觉在家里又堆起这么些方块。
生活空间及其不确定性
这几年在外租屋,对购置家具或者增加搬家打包麻烦的东西戒慎恐惧。目前租屋的条件其
实非常合理,建商自租、入籍申请补助、水电自付、免管理费,但三年的期间,房租依然
涨了快有两成。
所以打心底会认为终究有一天会搬离现居处,只是能搬去哪儿、可不可能买得起房?都是
个问号。
因此我一直限制手上印刷书的数量不得超过书桌上的书架,一旦超过,就以二手书售出或
者送人,有时处理书所需的精力更甚买书的金钱支出。
我想经济与租屋条件比我差的租屋族,应该对长居这件事,抱持更深刻的恐惧与不安。
我每个月阅读十几本书
我以制作EPUB 3电子书作为主要生计,就算仅是快速的粗读,每个月也会有十几本不同题
材的书的内容在脑里流过,所以就算不想读,也有一定的阅读量。
这三年里,每年自己挑选购买来读的书大致上只剩下个位数。住在城市边陲,本来出门次
数就少到屈指可数,加上现在书首刷可能即绝版的时间压力,大多与生活用品一起线上购
买,不然放在口袋名单里,可能到了书店也不一定买得到书。
独立书店是谁的The Third Place?
前几天因为丘延亮老师举办新书发表会,去了一趟“无论如河”书店。
店内选书其实十分厉害,一来保留了686与隐匿时代有河Book的诗与在地气息,也加入了
店主心理咨商与医疗领域的选书,文学与社科柜位充实,还有在地创作者颜艾琳的全部作
品,不得不说细腻用心与精致。
但是会让我觉得那是店主的社群,而在淡水捷运站生活圈的一般民众,可能会到对面英专
街上的垫脚石或者新开幕的诚品生活时光翻阅书。
这没有什么不好,一家书店可以接地气,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群,而这社群不一定和地区
相关。但毕竟人的生活圈有限,如果可以两者兼得就好。
独立书店的情绪勒索
有家独立书店开幕时,我搭了好久的捷运去了一趟,离开时也买了一本书,对方要给我打
个九折,我还回了句“不是说不要折扣吗?”而付了原价(虽然那本韩炳哲的小册子不贵
)。
后来在线上与该店主吵架,对方说了句“反正你也没来过我的店”。
你觉得我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回应?
这时代的图书馆到底要服务谁?
我讨厌的事情很多,包括电子书阅读器与图书馆。
这时代的电子书阅读器好贵,有时会希望大家机种买便宜一点,拿价差去多买一点书(我
知道有人书和阅读器都买,一年消费额好几万,就请息怒)。
图书馆也是。
这几年书绝版得好快,但是往往我到图书馆去寻找绝版书时,能找到的机率不高。而确实
这段时间里,去图书馆借书的人变多了,电子书阅读器社群里也时不时有人问哪些机种可
以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
从电子书的角度来看,这段时间我一直觉得图书馆好像很努力地去满足读者的需求与各种
KPI,充实馆藏、提升借阅次数、给予更多的借阅点数……但我觉得图书馆无论大小,应
该要更有想法地去提供读者不一样的视野,而不是像保母一样拼命去满足读者。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反对文化部的“电子书计次制加码”政策,也更厌恶文化部为了推动
这项政策,要求更多平台、更多出版社、更多作者加入。
就算计次制与零售的电子书不一样,但我依然觉得图书馆能提供的书越多,必然会影响读
者的消费意愿。
这项制度不是不能推,而是真的需要好好让出版方、读者、图书馆各方坐下谈,到底图书
馆需要提供怎么样的服务。
心得:
关于独立书店那一段其实看得不太懂,感觉像是几次不同的互动事件浓缩成一段?
而且店家如果主动提出折扣,客人通常都会欣然接受,坚持付原价的原因是?
还是说店家是因为知道特定客人会写评论,所以才提供折扣?
关于图书馆那一段:"我觉得图书馆无论大小,应该要更有想法地去提供读者不一样
的视野,而不是像保母一样拼命去满足读者。"
提供读者不一样的视野和尽可能去满足读者需求,两者最终目的有不同?
还是说,所谓不一样的视野是指冷门书? 而读者需求是热门书?
而且设立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本来就是让经济能力较弱的人也能获得资讯。
要增加读者的消费,应该是加强行销能力,而不是反过来检讨图书馆的设立。
所谓的行销的能力,不仅是折扣价格,还包括从书本内容到行销企划等方方面面。
总之就是让人感到有兴趣,想去了解、想去阅读那书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也许起先是用借的,后来有能力就用买的。先培养起阅读的习惯,才可能有购买行为。
我有好几本书就是先跟图书馆借过,后来直接去书店买,因为想要在书上画线做笔记。
那么,图书馆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真有那么不妥吗?
而且就算是地方的小型图书馆,冷门书的比例其实也不少。
甚至文化部之前补助电子书业者的制作和推广,包括无障碍电子书,也是满足部分读者。
都是公家资源,一面补助业者、一面满足读者,也是公平合理的分配。
所以,相关的产业工作者更应该思考市场的方向,刺激出读者的兴趣。
所谓"更有想法地去提供读者不一样的视野",那反而更像出版业者的任务。
甚至也可以是书店的任务,尤其是独立书店更是需要有想法来去营造特色吸引读者。
只是,先有蔡志浩说逛独立书店很挣扎,后有董福兴说独立书店情绪勒索。
就知道独立书店真的很不容易。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24-04-01 18:20:00
你可以在版上直接找他讨论啊:D
作者: Lupin97 (Lupin97)   2024-04-01 19:25:00
均衡读物馆藏种类同意,但从事增添冷门资源更多的是被民众认为浪费资源经费有限“热门书不补充还跑去买一些没人看的东西”
作者: AniaForger   2024-04-01 19:38:00
https://i.imgur.com/sIqS6Kv.jpg 感谢贡献优质文章https://i.imgur.com/lyoPgMn.jpg 今天没有唐凤点?
作者: Qorqios (诗人Q)   2024-04-01 21:32:00
!
作者: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2024-04-02 02:24:00
https://i.imgur.com/UfXHZrn.jpg我Facebook文章那有人留言,看来图书馆要满足大众需求还是维持专业很难两全。
作者: skullxism   2024-04-02 03:20:00
这个回答来说,图书馆难道不是增加了阅读风气吗。
作者: lovesakuya (雪情)   2024-04-02 03:53:00
专业书籍是大学图书馆 学术机构
作者: KY1998 (HAN)   2024-04-02 09:56:00
电脑相关的可以先报废了,大概五年以上就落伍了
作者: medama ( )   2024-04-02 10:40:00
本来就会定期报废
作者: ChingLan326 (總舵主)   2024-04-15 05:26:00
资讯类的可以不用这么快报废啦QQ公司就没升版,一直用旧版(没事就不要动它),有时候需要工具书早就都没得买,图书馆是最后解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