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图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crying-in-h-mart/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48eUmjw
最先知道这本《没有妈妈的超市》是听到连俞涵在《山羌阅览室》中的介绍。那时虽小小
心动,但并未入手。没想到今年我就失去了妈妈。前些日子到台北散心时在一间书店又看
到它的朱红身影,马上决定收编。读完大爱,绝对是我今年前十喜欢的作品。
作者蜜雪儿.桑娜是韩美混血,现在是独立乐团“Japanese Breakfast”的主唱。这是她
的第一本书,讲述她陪伴癌末妈妈到生命终点的过程与母丧后自我重建的心路。以下聊些
心得。
【相爱相杀】
母女相爱相杀在散文中不算罕见,但蜜雪儿与她妈妈大概是属于特别激烈的版本。
蜜雪儿的妈妈在她出生后就把时间和注意力都投注在她身上,总想把她雕琢成最完美的样
子。比方说她妈妈对外表非常重视,在婴儿时就常捏蜜雪儿的鼻梁,怕鼻子太扁。每当她
驼背时就会命令她:“抬头挺胸”。
到了青春期时,她妈妈甚至挑剔起蜜雪儿的体重,或嫌她把眼线画得太粗,连穿什么衣服
都能让母女起争执。更糟的是,大概是父亲的遗传,中学时的蜜雪儿陷入极大忧郁,导致
成绩一落千丈。这让她与妈妈的关系更加剑拔弩张。
而一切在蜜雪儿开始玩音乐后变得更加混浊。对那时的蜜雪儿来说,音乐是唯一的救赎。
渐渐地她越发投入,开始写歌、做小型表演。原本妈妈只是冷眼看待,但在蜜雪儿开口说
想租录音室做专辑时整个爆发。爆吵一顿后她仓皇离家,然后申请了离家很远的大学。
或许是距离让他们冷静下来,两人关系在蜜雪儿上大学后渐渐改善。妈妈每个月总会寄来
几个大纸箱,装着爆米花或辛拉面。蜜雪儿返家时也会细细检查自己的仪容,想让妈妈发
现自己成熟、长大了。
随时间流转,母女终于从相杀渐渐走回相爱,青春期的伤痕逐渐抚平。蜜雪儿自陈:
要到许多年后,我从大学毕业了,才渐渐明白维持一个家代表什么意思,也才明白过去多
么自以为是,多么理所当然地住在家里。
没想到和解之路才要展开。妈妈就被诊断出癌症。最初,蜜雪儿把这当成是个弥补机会,
希望当个全心全意照护妈妈的完美女儿。然而,妈妈终究没能康复。书中从癌末到过世的
描述超级揪心。虽有点地狱,但读时其实有种追连载的感受,明知很痛却忍不住直往下翻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看得很是难受:
直到最近这几年来,我们才开始破解谜团,开拓出足以容纳彼此的心理空间,也才开始懂
得欣赏彼此的差异,懂得把握彼此如照镜子般吓人的共通点。没想到,几年的丰收才正要
结果,我们共处的时光就被无情打断,只剩下我一个人,没了钥匙,茫然解读身上继承的
秘密。
【食物气味】
书名《没有妈妈的超市》其实已经暗示了食物是贯穿全书的主角。这里的超市指的是 H
Mart,是间专卖亚洲食品的连锁超市。对许多韩国人来说,这是个能找回家乡味道的好所
在。对蜜雪儿来说,这些各色各类的食材正是串起她与妈妈连结的要素。蜜雪儿就说:
妈妈不在以后,我去H Mart 老是会哭。
蜜雪儿说,虽然她妈妈在各方面管教得相当严,饮食方面的规矩却很宽松。她不爱吃的东
西绝不要求她吃完。因为她妈妈认为饮食是种享受,勉强才是浪费。此外,她妈妈也总不
吝于用食物表达她的爱:
饮食,是我妈妈表达爱的方式。不管她表面看起来有多刻薄、多不讲情面,再三鞭策我满
足她那些顽固的期许,但每次打开她做的午餐便当,吃到她按照我的喜好烹煮的晚餐,我
总是能感受她的关爱。
在关系紧张的时候,食物也是接起两人的好帮手。每当蜜雪儿从大学返家,她妈妈就会先
醃好牛小排,再把冰箱填满小菜。蜜雪儿说,每当闻到牛小排的香味,就觉得那是“家”
的味道。
也因此,当妈妈被诊断出癌症后,返家照护的蜜雪儿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食物。遗憾的是
,不管是她做的韩式蒸蛋,又或从妈妈爱店叫来的牛肉年糕汤,虚弱的妈妈都无力下咽。
残酷病魔硬生剪断食物的键结。
好在,如此连结千丝万缕,没那么容易被剪尽。在丧礼后,蜜雪儿试着做了经典的韩式暖
心料理大酱汤;感恩节时,她也自己填料、烘烤火鸡。借由料理,她慢慢疗愈了自己。在
妈妈离开后,帮助蜜雪儿重建的依旧是母女两人最爱的食物。
【混杂认同】
除了食物,身分认同也是穿透全书的主轴。蜜雪儿是韩美混血(妈妈是韩国人,爸爸是美
国人),如此身分似乎注定了她的混杂矛盾。
蜜雪儿说她小时候最不想被问的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如她说的:
我脸上有某种特征,看在他人眼里,会被解读成一种脱离根源的事物,仿佛我是哪来的外
星人或外来的奇特水果。
因此,少女时的她极力想摆脱“亚洲”的标签,比如拍照时不比“YA”,怕像个亚洲观
光客;甚至还假装自己没有中间名,因为她的中间名“正美”其实是妈妈的名字。
妙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蜜雪儿却逐渐想找回这样的血缘连结。如此感受在妈妈罹癌后更
加强烈。食物在此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蜜雪儿与来帮忙照顾妈妈的凯伊间的冲突可说完全
体现了食物与认同的纠葛。
甫来到家中的凯伊,一早便煮了韩国家庭会为病人准备的松子粥。然而当蜜雪儿想学这道
料理时却被回绝,还得到“妳可以做妳和爸爸的晚餐”这样的回复。然后,当蜜雪儿担心
母亲是否能吃近乎全生温泉蛋时,凯伊只是嗤笑一声,淡然地说,我们在韩国都是这样吃
的。
当然,凯伊或许无心,但这些话就像是在对蜜雪儿说:“你不是我们这一边的人。”书中
的这句话让人看得疼:
好长一段时间里,我努力想在美国获得归属感,盼望此事胜过一切。然而当下这一刻,我
只希望被当作韩国人,只希望眼前这两个不承认我身分的人接纳我。
蜜雪儿曾那么不希望被他人注意到自己的韩国特征,如今却希望能被当个韩国人。如此焦
虑,在妈妈离开后依然存在。像是她在 H MART 时便会问自己:
如果以后忘记家里习惯买哪个牌子的海苔,也不能再打电话问谁了,那我还算是个韩国人
吗?
好在最后,让她找回准心的依旧是食物。母丧后,蜜雪儿开始固定每月做一次泡菜。在制
作的过程中,她不时想起妈妈老提醒她,不要和不爱泡菜的人谈恋爱。逛超市也有同样的
疗愈效果:
每次来H Mart,我不光是为了买乌贼和一美金三大把的青葱而来,我也在这里搜寻记忆。
我在收集证据,以证明我那一半韩国人的身分并未随他们一同死去。
借由食物,她再次搭建起与妈妈的链结和血缘认同。
【后记:我的母后】
洪爱珠在推荐序说,这是本孤女的灾后重建之书。很喜欢她的这段点评:
作者曾在浓度过量的母爱里挣扎,后又在母亲的日渐衰弱中练习独立,最后在母亲离开
后,心灵的断垣残壁中重组人生。以传承自母亲的烹饪技能。以爱的余温。及,以书写的
形式。
整本书赤裸真诚,配上蜜雪儿细密的文字,虽然这样说有点怪,但真的是好好看。
最后回头聊聊自己吧。其实本以为这本书我会读到大哭,但却没掉什么眼泪。一方面是我
刻意拖到情绪比较稳才读,另一方面是她的情况与我没那么相似。我和妈妈没有这种相杀
折磨的戏码。此外,妈妈也不是死于癌症。看到蜜雪儿癌末照护的挣扎,反而默默觉得妈
妈没受这种苦也好。
当然书中难受共感的地方还是不少。像看到蜜雪儿说她看到老太太时会觉得愤怒,气她可
以活到这岁数;又或读到她妈妈重病时身体的水肿与口腔的泡疹的状况,都让我心头一酸
,实在太像。
然后读到蜜雪儿找到她妈妈悉心珍藏的全家照片的段落时,更是难受到不行。因为我们家
的回忆,举凡照片、奖状或证书也都是妈妈在整理与保管的。从妈妈离开到现在,我都还
没勇气去翻那些东西。书中的这段话着实感同身受:
每一次想到妈妈不在了,我就觉得自己被堵在一道不肯退让的墙后,没有出口,只有那道
我一次又一次撞上去的坚硬表面,再三提醒我那改变不了的事实: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前头说,读的时候没怎么哭。结果写这篇文时倒是哭了好几回。觉得妈妈对我好好。记得
刚开始写部落格时,她只跟我说想做什么都好,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就好。她真的一直都
很支持我做任何想做的事。好想好想她。
最后,仅以书中这段我很爱的话作结:
她授予我的教诲、她活过的证明,都还活在我身上,活在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我
就是她的遗物。既然不能和妈妈一起活着,我可以成为她。
希望我能带着妈妈给我的爱,好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