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图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become-a-free-man/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46MvBul
这本书的作者是独角兽计画发起人李惠贞。先前读过她的《给未来的读者》,大爱。这次
回头读了她较早出的《成为自由人》,同样超爱。李惠贞以自身经历为基底,细细柔谈“
自由”这个主题。
【何谓自由】
书名《成为自由人》搭上海蓝封面令人悠然神往。但所谓“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觉得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像是很多社畜就很钦羡那些“自由工作者”,不用被
公司绑死死。但真的是这样吗?
李惠贞认为,自由代表你知道自己有“选择权”。更具体地说,自由意味着你找到了想做
事,而且有能力去执行它。因此,她把自由称作“成为自己”的第一步。
在她眼中,自由不代表轻松,因为它的另一面其实是自律与责任。不受它人管束,意味着
你必须为自己订“标准”,也得为结果承担最终的责任。鸢屋创办人增田宗昭甚至把自由
视为一种使命感。他对自由是如此定义的:
不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而是能去做该做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让我想到莉娜在《八尺门的辩护人》说的:
因为我有能力帮忙,所以我必须这样做,我需要这样做。
或可这样说,这本书所谈的自由是一种能行使“自我”的权利!
【自由的准备】
当然,要拥有如此自由不容易。书中谈了许多追求自由所需的准备。这边拣些有感的地方
和大家聊聊。
〔放手探索〕
要获得自由,你得先学会去探索这广大的世界。
在这变动剧烈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人生迷惘。尤其近来AI崛起,很多行业在未来或许
都会被取代。连未来在哪都不知道,怎么还有余裕思考自由呢?
但李惠贞认为,这样的未知反而是种解脱。就因为未来难以规划,你反而可以更放手地去
学习,打开好奇之眼来认识世界,而不会被所谓“有用”给束缚。我们所处的世界往往过
度重视要学习有用、能赚钱的东西,反而限缩了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
:
人生可以快快过,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追逐,也可以慢慢过,过程即是享受。它不是
一场棋局或零和游戏,它可以是一座花园,每个人去浇灌出自己的生机。
突然想到这就是《反脆弱》中说的效率迷思吧。追求表面上的有用、效率其实是脆弱的,
多元、广泛地吸收才能建立反脆弱性,找到更多自我的可能。
〔重视过程〕
李惠贞说,生命不该是结果,而是过程。我们常常太害怕失败与挫折这些负面的“结果”
,而迟迟不敢行动。但其实很多时候“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想当初我就是怕自己文笔差,所以做了很多规画(找书、上课程),蹉跎许久却还是一篇
心得都不敢写。但在好不容易开始写后我才了解到很多事情没先起头,是不会知道怎么去
调整和改进的。很认同书中的这段话:
先踏出一步不是要把路走窄,而是要每走一步都是拓宽。只要持续向前,就是“进”“步
”。
当然,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每篇心得几乎都是熬尽心思才能产出。但正如书中说的:
人通常都是历经波折之后,才学会用新的眼光去注视生命的本质和美丽。
这些过程中的来回、煎熬,最终都成了我宝贵的生命刻痕。这边顺便推一下《喜剧开场》
这部我非常爱日剧。把如此概念说得很透!
说到这边,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每天都身陷工作泥沼又有家庭要顾,哪有这样探索的余裕。
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你依然可以累积实力,培养追求自由的条件。李惠贞在书中是这么
建议的:
在还未找到倾注一生热情的志业之前,不妨尽可能锻炼。带着坚强的心和实力,你可以去
到任何地方。
那要锻炼那些地方呢?让我们接着聊这部分。
〔解题力〕
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训练“解问题”的能力。而这能力其实不管到哪都很重要。
我们可能会觉得在职场上常被种种框架限制,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其实这些限制
反而是机会。如李惠贞说的:
如果觉得勉强,就去想不会勉强的方式;如果觉得无聊,就设法让它不无聊;如果觉得太
复杂,就让它简化;如果不有趣,就想办法让它变得有趣——创意就是这样来的。
李惠贞建议,在面对问题时,要问问自己“目的”为何?当你把问题定义清楚后,解题的
方式其实可以很多元,甚至可以自己去创造新的选项。
这些年在科技业工作,对如此说法很有体会。刚入行时总觉得制程有问题就是要从工程上
硬解。但后来我才意识到,真正的重点其实是要让客户顺利生产。在这目的下,解法其实
可以很多元。比方说能不能跟客户乔检定的手法?或是用一些小手段让流程能先往下走?
换言之,只要确定目的,各种“办法”都能是解方。这样的能力正是迈向自由的本钱!
〔沟通力〕
我们的人生几乎处处与沟通有关。然而即便知道它的重要,却少有人能做得好。关于沟通
,李惠贞的建议是要运用真诚与同理。
真诚意味着要对自己诚实,说自己相信的话,说自己相信的事。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
不要逃避,好好面对,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对方,就算不是对方期望的,他也会理解。
同理则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把别人的时间当作自己的时间。许多人在沟通时只是一
鼓脑地说想说的话,不在意听者想不想听,为何要听。但正如李惠贞所言:
没有站在受讯者的立场去思考对话,只是自说自话而已。
当然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也是沟通力需要不断修练的原因。
透过探索找方向,经由修练积实力。这些都会增加你获得自由、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成为自由人】
在最后的段落,想来聊聊李惠贞口中“自由人”的概念。很喜欢书中说的:
“成为自己”没有KPI,也没有终点,不论从人生或工作的角度来看,它都位在一个人
存在价值之最核心。唯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的潜能和热情能带我们去多远
的地方。
而当你找到这样的自己时,很多的机会都会因此展开。觉得书中“个人即是企业”的说法
很有意思:
我想像著,未来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企业的景况,工作不再是以企业为核心,工作者围绕
著企业运作,而是以每个人为核心,去发展各种结盟与创造。
独角兽计划就是如此个人企业的展现。很多人会问李惠贞说她是怎么想到这些行动、怎么
规划未来蓝图。但其实整个独角兽计画的历程几乎都是由各种“意想不到”的延伸所构成
。在她看来,其实只要把握好核心,路就会自然展开。
另外,我也很喜欢李惠贞对独立的想法。在书中她如此说:
独立并不意味着不与他人来往,那是封闭,不是独立。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善加发挥,同
时也尊重别人的独特性,反而会让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连结。
我想就是所谓的“自由人”吧?拥有自己的“核”,进而与他者连结、碰撞,然后创造可
能。真是令人向往的一种状态!
【后记】
如果说《给未来的读者》谈的是关于阅读的种种,我觉得《成为自由人》要说的则是关于
人生的种种。里面有太多引我思考的地方。
先说工作吧。学生时对工作没太多想像。毕业后几乎是理所当然地成了工程师(我同学约
一半在台积……)。做了几年却也有些倦怠,虽说在外商已经相对自由,但还是会想这是
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读完此书,突然觉得科技业其实是很好的修练场域。即便这可能不是
我的“梦幻”工作,但我依然可以利用它来累积自己的资本!
另外,此书对我经营自媒也有很大的启发。这三年来步步开展,从部落格、社群到
Podcast。即便觉得好像“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了,却仍不时会自我怀疑。发文被酸时会
沮丧,觉得何苦花时间讨骂;发文反应冷淡时又会失落,质疑自己哪边没做好。
然后在经营的过程中,虽说认识、发现了许多优秀的创作者,却也因此常常陷入比较之中
。觉得别人好厉害,自己好废。像是前些日子看到可乐娜写了这本《成为自由人》的心得
。当下觉得写得也太好了吧!然后就马上自卑地想:“我写不出那么好的东西……”
也因此当我看到书中的这段话时整个被打到:
粉丝专页贴一篇文,是因为你有很想分享的资讯或观点,你享受沟通、说服和影响;这篇
文有上千个赞、那篇有上百个分享,那只是结果,供我们参考,“原来是这样”。你可以
调整、学习、做不同的尝试,但那仍是源自于“这就是你想做的事”,你享受过程。
是啊,我写心得的初衷不是要告诉大家我读好多书、好厉害,然后获得很多赞与分享,而
是有想说的话、想分享的触动,这才是我“想做的事”。
想来原本是想跳脱工作做自己的我,却反而被“成功”的样板给框住,陷入追求成长的迷
思中。想到俗谚说的:“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其实能与书友们一起分享是件
再幸运不过的事啊!
很喜欢李惠贞说的:
面对自己,是每个人一生中不断要克服的考验。但它是必经之路。去除了恐惧,我们才能
真正“看见”。
读完此书,我仿佛做了一次深入的自我观察。对自己想追寻的样貌似乎又更清楚了些。
最后,想将书中的这句话送给大家:
做自己生命之书的作者。
把生命活成一个惊奇。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由,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