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成为1%的创业存活者》

楼主: Murphy69 (Vio)   2023-09-25 20:13:35
网志好读版: https://amberhsiaonote.com/1-startup/
根据商业周刊,在台湾,9 成新创活不过 1 年,能活过 5 年的只有 1%。要成为这 1%,
到底要克服哪些坑?年营收五千万的贝克街蛋糕创办人在这本书中,很平实地记录了下来

书中提到许多面向,包括找员工、找店面、做产品、拼行销。在有限的篇幅中,对各个面
向没有着墨太深,但只要有讲到细节的部分,都看得出来,是曾经走过的人才会知道的眉
角。
我目前不是创业者,但身为一个负责新品牌事业的专案经理,正在品牌从无到有的阶段中
起步,因此也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本书告诉我的,开始一个新事业时,重要的几件事。
风险评估及行动力间的平衡点
身为大公司里的新品牌专案经理,虽说对于书中内容有许多共鸣,但我深知自己跟作者有
一个决定性的不同,就是心态。
以公司员工身分负责新品牌,每个月能固定领到薪水;然而身为创业者,只要一个决定没
做好,影响的可能就是自己,甚至员工下个月的生计。
作者王繁捷老师打磨自己心态的方式是,在做决策前先问自己,最糟糕的结果,自己要花
多久时间才能消化?
如果这个决定造成的失败,几个月之内可以赚回来,就马上去做;如果答案是几年,甚至
几十年才能把钱赚回来,那绝对不干。
这让我想到另一位作家硅谷阿雅,她提到自己在犹豫要不要贷款去美国念行销硕士时,她
问自己,最糟的情况是什么?在美国找不到工作,背着助学贷款回到台湾,继续当记者。
她可以承担吗?可以!那就冲吧。
能够评估、确认自己能承担的风险,不花时间犹豫,能承担得起就直接行动。这是我在许
多成功的人身上,看到的共通点。下次犹豫不决时,不妨试试这招吧!
主题式地学习及实战
作者在创业初期,因为知道行销是他事业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因此大量学习行销的知识,
并落实于创业的过程中。
在资讯量如此庞大的世代,我们很容易陷入知识焦虑中,害怕跟不上别人,因此拚命想要
学习。这样很容易落入一个盲点--这边学一些那边学一点,没有主题性,也难以真正在
职场或是生活发展上应用。
像这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技能,集中式学习,然后落地应用,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件难能
可贵的事情。
例如王繁捷老师提到,文案力是很值得老板花时间发展的技能。一篇好文案,等于是请到
一个顶尖业务员,不分日夜二十四小时帮你拉客户,还不会抱怨、搞破坏、抢客户、忠诚
度百分百。
其实我过去在跟广告公司合作时,文案这部分,通常就是交给广告公司,不太会去花时间
改广告公司的提案。想说他们的经验丰富,自己则不是这方面的专业,因此就算看到“不
太有感觉”的文案,我也告诉自己,可能只是因为自己不是目标客群。
直到看到王繁捷老师在书中分享的经验--真正的文案高手不会在一般广告公司里,要找
到能写出符合品牌个性的文案写手,不容易。这时候,最适合写文案的人,是老板。老板
自己写的广告文案,如果掌握到技巧,效果绝对比广告公司好。
看到这段后,我决定要试着让团队多对文案下功夫。后来再收到广告公司的文案后,团队
就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改写,确认自己读了之后有心动的感觉。结果平均不到 5% 的广告
点击率,这次居然冲到了二位数!
术业的确有专攻,但别忘了,最懂品牌的人、最需要决定定位的人,还是品牌经营团队。
盘点需要发展什么样的技能,投入时间及心力,现在还不擅长也没关系,只要学习就好!
不断测试市场回馈
品牌与产品的成功,建立于市场的接受度上。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许多他与市场互动、回馈
的方式。例如:
1. 运用消费者问卷,少少的选择题搭配一个开放式问题,就能取得不少有用的资讯。
2. 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不同的购买方案,再去分析哪个方案可以吸引顾客购买的金额最高?
买的频率更高?获利最好?
3. 从广告贴文底下的留言回复,了解文案够不够有吸引力。有没有人 tag 另一半说好想买
?有没有人问更多产品资讯?
什么样的定位,会吸引到什么样的市场。那么到底会吸引到怎么样的市场?品牌方可以进
行预期,但不一定能完全命中。因此在刚起步时,需要透过市场研究、数据分析及消费者
回馈,回头确认品牌跟产品的定位。
我们传达出的讯息,有让消费者解读成我们想定位的方向吗?目前的定位,能吸引到消费
者吗,还是需要调整?调整了又会影响到哪些执行面?
抱持着敏捷测试、调整的心态,持续跟市场互动。不害怕“变动性”,才能更快找到最需
要你所提供价值的那群人。在执行过程中,有些人很习惯这么做,有些人则会认为“方向
性不够坚定”而难以做事,这也会考验管理者及团队经营间的磨合了。
推荐给创业者、或是身在新事业团队的你
这是一本成功创业的案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贝克街蛋糕的创办人,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一
个年净利突破千万的甜点品牌。
然而有句话叫做幸存者偏差,是指在研究或观察中,只有成功或幸存下来的事物或个体被
看见。克服了作者提到的那些坑,就能成为 1% 的创业存活者吗?是否有些人也用类似的
方式努力过,但后来还是失败了?
除了从 1% 的成功案例中学习之外,如果能从另外的 99% 中学习,应该也会有不一样的
收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