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图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writing-you/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3s9Wf1T
这本《写你》是今年在台北书展捕获的散文集。对作者蒋亚妮不算陌生,不过最初知道她
不是从书,而是从她的 podcast〈妮说BOOK,我说可〉。节目中访问了很多作家,相当推
荐对文学作品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听听。
其实先前读过她的《我跟你说你不要跟别人说》。看完喜欢,但有点不知道心得要怎么分
享,结果就不了了之。没想到读完《写你》又陷入同样的介绍困难。不过这次决定心一横
,想说就写了吧,诚心说出感受就好。
杨佳娴在推荐序说:
《写你》写了很多你,写父亲,写母亲,写女人生命里的其他女人,还有男人。
所以这篇文,就让我从她笔下的这些“你”来切入吧!
【写亲】
书名《写你》是书中的同名散文。标题的“你”指的是父亲。对蒋亚妮来说,父亲是个不
回家的人,或说他的家不在这里。即便如此,蒋亚妮偶尔还是会说服母亲开车带她去找父
亲。有趣的是,她与父亲的回忆是用气味来标记的:
每个一段时间,找上的他,都在做着不同的事,都能做出不同的食物给我。
于是乎,每一段与父亲相处的人生碎片都混著各种气味。像陪父亲到面包工厂拿吐司时的
豆香、面粉香,又如牛肉面店厨房里的那厚重的“牛”味。
住在那时总觉得头发会染上炖煮牛肉的味道,即便一天洗两次头,仍会在回到母亲的家时
,忽然清楚闻见那股气味。
标记父亲的气味不只食物,还有菸。她父亲嗜菸,而蒋亚妮对菸过敏,却总努力不对父亲
提重话。理由让人微疼:
只要待在这里,这些不间断的油烟与烟灰都可以忍受,因为这些,都比他在外面带回的气
味温柔。
如蒋亚妮说的,她心中依然渴望有个“家”。
与《写你》相对,书中还有另一篇散文:《写妳》。而这个“妳”指的自然是母亲了。从
父亲背弃她的那年起,母亲就衰落了,心理与生理皆然:
她不再留长发,那一头波浪翻成云海一样的美丽长发,在帐单、欠款跟我考上的私立学校
学费单里,变得干黄、分岔,她的保养品从雅诗兰黛、倩碧变成了开架再变成了购物台里
跟大品牌总会只差一字半音不同的奇怪品牌。
如此成长环境,蒋亚妮与与母亲的相爱相杀似乎也不意外了。书中脚碎窗户的那段文字让
我看得是心惊惊:
她不过是骂了我自私,骂我像父亲一样自私后,我就在她面前肃著脸赤脚踢破一整面阳台
玻璃,玻璃像水晶一样四裂,有一道最尖的角划开了我的脚踝……
不过更悚然的是她帮母亲搬家的段落。蒋亚妮发现母亲居然将与父亲的通信 email 都印
了下来:
妳知道这些是什么吗?是我和他写过的所有 email。
这是何等的执念……好在最后,家还是搬成了,母亲人生似乎总算有了新的开展:
终于,在今年夏天最闷热的一个午后,妳一个人搬进了新家,勇敢地、和妳前半生一样。
印象中,之前读《我跟你说你不要跟别人说》时对这些亲情都是轻点即过,给我种已提过
莫再述的感受。因此读这书时,竟有些逆追连载的感受,别有滋味。
【写友】
谈完亲情,来说友情部分吧。很喜欢《歧路》中的这段描写:
但我确知并不是从那一晚开始,我们走上歧路,而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那一晚、那一年
之前就开始的事。
想来确实。有时曾经莫逆的友情,从某些难以被记住的细碎时刻起,就慢慢缓缓地走远、
离散了。
蒋亚妮说她害怕完完全全的忘记。但很多人与人间的相处片羽,似乎总在时光之隙中无情
流逝。好在身为作家,她有机会将相处的种种凝化为文字。如《相望江湖》中美丽到难以
用文字形容的双鱼座女孩:
但再不写,青春将无以为记、我们很快地会被时光冲得更淡,冲出人鱼的尾巴,冲离不可
言说的灵魂共颤。
书中谈恋情的部分也很引人遐思。像《没有尽头的事》用信件为引,幽微带出一段已逝的
感情。文中处处充满留白,读来很有味道。
Dear X: 今年七月 Blur 要在香港开演唱会了,你是否买好了机票,飞去住在一处几十
层高的饭店大楼里,等待他们开唱? 不知道你是否还喜欢他们现在的歌?
也很喜欢《筑地三点的热咖啡》的结尾。L 那自以为是的温柔,读来有些哭笑不得:
就像最体贴的长辈一样说出:“我都知道,没关系,因为你心里还忘不了那一个人。”
我终于哭了起来,为著 L 根本不知所谓的理解。那一瞬间,我想了许久才知道他说的那
一个人是谁。这是 L 的幸福与自圆其说,这是 L 从凌晨三点里递过来的温柔,L 从没在
听,L 喜欢他非常理解的我。
或许人与人的理解总是如此困难吧。
蒋亚妮谈友恋的这些篇章都很有意思。就算没生命经验叠合的部分,读来也是饶富趣味。
不过想想,有个作家朋友好像挺可怕,一不小心就会被写进作品里(还好我没有)。
【写己】
除了写他者,蒋亚妮谈自己的部分也很值得细细品味。
比如《花季未了》这篇带着编年纪传体味道的散文。很意外这样的流水帐,竟能写得如此
好看。或许有机会也可以写个自己的流水帐人生,留作纪录?毕竟就如蒋亚妮说的:
年轻与不再年轻,是猝然的,就是一早醒来妳发现与年轻时的自己隔着海也隔着岛,那样
一场睡眠的时间。
《北水经注》也是体裁相当有趣的一篇。文中用种种流水串起她的人生碎片。
猜想二十八岁的我依然还会在这城市里的巷道间,找一条真正想爱上的河,用我最盛大的
流势,止不住地向前,管它又流去哪。
不过其中最喜欢的大概还是《生活编辑凡例》。谈的是她曾经的编辑职涯。直接放段文字
让大家感受一下:
很长的一段时间,生活被另一种生活包缚住,你总是以为现在的生活并不是真实的,藏在
底下的才是真的,但一步回神,另一种生活会吞食它之下的血肉。
这段生活是如何,大概也不用多说了。对下面这段话极有感触:
我打开其中一张小纸条,像是铜板刻出来的字工整写着:若能多收起一些自己,一定会成
为一个更好的编辑。
作为科技社畜对这样的缩减自我同样不陌生。虽说工作好像就是如此,但仍有些无奈。
面对这样的生活,蒋亚妮开始编自己的“凡例”,条列出故种种生活守则,留作提醒。比
如凡例第三条就是“隔周至少要回家一次”,凡例第二十六条则是“不要过度热情”。而
其中我最喜欢的大概是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凡例,我用粗体字标记下“绝对不要遗忘”。什么都可以变,可以弯腰低下,
但请不要遗忘。
或许不管人生怎么屈折,有些“核”还是不能让它落下的。
【后记】
很爱蒋亚妮散文的劲,有种把狠狠自己写进文字里的感受。觉得张瑞芬形容很有意思。她
说《写你》是很“隔”的散文:
和读者有距离,想保持距离,或者说还没想好要不要保持距离。
想来似乎真是如此。读她的文总感觉她离文字很近,甚至有些自溺,有种令人窒息的质感
。有些人的散文会带着如旁观的眼,让读者清楚看见(如房慧真),蒋亚妮则完全走另一
路。有时候会这样的文字也太赤裸吧……不过就因为太深入内里,有时反而有些探不清。
有种朦胧美(?)
蒋亚妮在自序中提到,写作对她来说像是渡劫:
我始终是自私的人,我渡不了的,便写出来让大家一起苦,我渡完的,也要写出来让自己
记得,不是什么伟大的事。
想来,不管她写父母,写友恋,其实也都是在写自己吧。用写作避免遗忘,用写作化人生
的劫。
不确定大家读完这篇有没有被推荐到的感觉。喜欢她的文字,但我的笔真的拙(笑)。不
过,能写下总是好的。读完《我跟你说你不要跟别人说》没留下什么。但这次的《写你》
,我有努力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