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图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deep-work/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42TiLsh
你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吗?会不会觉得工作常被邮件淹没、私讯干扰,一阵收发来回后,才
猛然发现又要加班?又或回家想读点书、学些新东西,却总在 FB、IG上晃转,转眼
就到睡觉时分呢?在这个容易分心的时代,你需要“深度工作力”。
《深度工作力》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乔治城大学电脑科学副教授,同时也是名畅销作家
。此书已被翻译成 30 多国语言。我手上这本是 2022 年底出的畅销新装版,足见其受欢
迎程度。
在泰国看到的《深度工作力》
以下会分 3 段来介绍这本书。首先会解释什么是深度工作,并与浅薄工作对比;接着说
明这样的深度工作工作有什么优点,为什么我们应该拥抱如此的工作模式;最后则会分享
要怎么去实践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什么】
首先说明一下到底什么是深度工作。书中定义如下:
在免于分心的专注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这种专注可以把你的认知推向极限,而这种努力
可以创造新的价值、改进你的技术,并且是他人所难以模仿的。
简单说,深度工作就是一种高专注状态的工作模式。与之相对的则是浅薄工作:
非高认知需求、偏向后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的状态中执行。这类工作通常无法创
造多少新价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像是开头提到的收发邮件就是典型的浅薄工作,而执行一项专案就比较接近深度工作。书
中引用道明会修士塞季翁吉的这段话来形容深度工作:
借由聚集注意力之光,让你的心智变成一片透镜,让你的灵魂灌注在心智全然投入和吸收
的思想上。
简言之,深度工作指的是需要专注于其中,并创造出一定价值的工作。以我为例,像写文
章、录 Podcast 等项目都会被我归类在深度工作范畴中。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聊完了深度工作的定义,接着来说说它的好处。最显而易见的理由便是它能帮我们提高生
产力。书中用一条简单的式子说明这概念:
高品质的生产工作 = 花费的时间 X 专注的程度
也就是说,高专注力的深度工作能使我们更有品质地去完成工作,创造更多价值。在这个
极容易分心的时代,这样的能力可说越来越稀有。如果你能善用这样的专注模式,就更有
机会脱颖而出。
你可能会觉得人生有需要那么累吗?一定要采取这样严格的专注模式吗?
事实上,“专注”的生活反而能让你更快乐。研究发现,当人自发性地发挥身体或心智的
极限,完成困难且有价值的事情时,反而更快乐。发现这点的契克森米哈伊将这种状态称
之为“心流”。
科学作家葛拉格也说,我们的大脑是根据我们专注什么来建构我们的世界观。如果任由浅
薄工作支配我们的每一天,很多时候反而更是种消耗。
这点我相当有感。像我每天下班都固定写文章、录 Podcast,有时还得作社群图文。别人
常问说这样不累吗?的确这些工作的执行过程都不轻松(甚至有些痛苦),但完成后却是
非常快乐。比过去滑手机、晃网页的夜晚都更加满足。很认同书中引用葛拉格的这段话:
我将过专注的生活,因为那是最好的生活。
【深度工作怎么实践】
书中钜细靡遗地提供许多实践深度工作的方法。这个段落中,我整理了其中 7 个要点和
大家分享。
〔1. 专注最重要的事〕
很多时候想做的事越多,完成的就越少。作者认为,要实践深度工作就必须锁定少数几个
你要追求的远大成果,才不会失焦。简单说,只要选择够少、够重要的事来进行深度工作
就好。
比如以现在的我来说,写作、做 Podcast 就是目前最值得投入深度工作的项目。其他像
是学语言、学乐器等项目就会先被我暂时搁置。
〔2. 建立仪式感〕
想要维持深度工作,建立“仪式感”会是个好办法。可以用下面的 3 个问题来建立你的
深度工作系统:
-你在何处工作、工作多久?
找到能专注的地方工作,并设定具体工作时段,避免意外的干扰。
-一旦开始工作你怎么做?
建立工作的规范和程序(如禁用互联网)。
-你如何支持深度工作?
确保你的大脑有足够的支持(如透过喝咖啡或散步等方式来保持头脑清晰)。
一样拿我当例子。我的工作地点就是书桌前,工作时段就是下班时间。回家后,我会先吃
晚餐,接着小睡 20 分钟,然后将中午买的手摇茶作成鲜奶茶,当作深度工作的储粮。一
切就绪后,就会开始写作和录 Podcast 等深度工作项目。
〔3. 设置深度工作记分板〕
想要更稳定地进行深度工作,书中建议可以用“记分板”来记录深度工作的时数。当你有
明确的指标能追踪自己的表现,就会让你更有动机去实践深度工作。
作者说他曾在纸上记录深度工作的时数,并将其贴在电脑萤幕旁时时提醒、激励自己。简
单但是有效。当然,你想用什么方式记分都可以。重点是要方便记录,且能随时追踪检视
。
〔4. 安排分心时间〕
工作一旦分心,要切回切换回专注状态就相当困难。作者认为,与其让各种杂事打乱你的
深度工作,不如刻意安排一段“分心时间”。
书中建议可以明确地设定“上线”与“下线”时间。在下线时间,你必须全力在深度工作
上冲刺,不看邮件、不回讯息,当然也不要滑FB和IG。等到上线时段来临,再去耍废
或是做那些浅薄工作。
作者强调,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切换”的次数。宁可设定好一段较长上线的时间,也不
要给自己很多机会,一有无聊感就切换到这些分心的活动上。
以我为例,在回家吃完晚餐后,我会给自己半小时的时间滑滑手机,看看YT。一旦开始
深度工作,我就会彻底断绝这些分心事。直到完成当日目标后才重新“上线”。
〔5. 适度暂停〕
这点看似反直觉但相当重要。作者说,为了把深度工作做好,你必须安排足够的休闲。因
为人的注意力其实是有限资源,不可能无止尽地进行深度工作。当专注力被耗尽时,我们
就必须停下来,重新补充能量。
书中建议你可以每天设定一个“关机”时间。在关机后就表示当天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你
必须清空心思,停止思考工作上的问题,不再检查电子邮件、也不再筹画即将面临的挑战
。
当然对很多工作狂来说,关机并不容易。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他的关机仪式:
-看收件匣最后一眼,确认没有紧急必须回复的邮件。
-转移工作清单,将未完成的任务移到明天的待办事项。
借由这样的简单安排,便能让自己抽离工作,放松准备迎接明天。
〔6. 避免低品质网络娱乐〕
在这网络与社群兴盛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许多大同小异、令人分心的数位娱乐。但
很多时候,我们滑过一则则IG贴文、扫过一篇篇农场文、看过一个个短影片后,得到的
却只有空虚。
作者强调,不样让这些“低品质”的娱乐支配我们的生活。书中建议,你可以先想好要怎
么利用空闲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动把时间花在那些吸引你注意的东西上。
像作者就说他会利用休闲空档阅读。当然你也可以散散步或是种种植物。重点要有意识地
休闲。你可能会觉得连休闲也要安排未免太累,但比起漫无目的地让那些低品质娱乐吸走
眼球,这样的刻意休闲反而能带来更大满足。
【总结】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深度工作力,这是一种将专注推向极限的工作模式;接
着我们探讨了深度工作的好处,除了能提高效率,还能让我们更享受生活;最后则介绍
7 个帮助你实践深度工作的方法论。
【后记:深度工作是种价值观】
其实久仰此书已久。总算在今年北上台北书展时把它带回家。读完有很多启发。果然名不
虚传。
原本希望看完这本书可以让延长我的深度工作时间。但看完后才明白深度工作有其极限,
不能无止尽延伸。与其去妄想增加深度工作的时数,不如让自己的休闲时间过得更有品质
。目前的规划是减少休息时漫无目的地逛YB、IG的状况,看是要拿来运动或追剧,我
想都会更有价值。
此外,我过去都用手机当闹钟,一起床按掉闹钟就会先滑一波。读完这本书后,我改将手
机放在书桌,早上用 Apple Watch 按掉闹钟,避免一起床就接触到手机。现在我一醒来
会先读 The Affairs 报纸。再翻阅敏迪与一隅有花的日历。实行到现在,感受相当不错
。
书的前段花了极大篇幅说明为什么深度工作值得实践。初读有点不耐,想说“我就是想学
习深度工作才来看的啊”干嘛一直解释。
但读著读著却觉得这样的安排有其必要。某种程度来说,深度工作是种价值观的取舍。你
必须专注在有限的事物上,并投注大量时间。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方法,而没有在观念上认
同这样的模式,其实很难真正去实行。很喜欢书中葛拉格的这段话:
你是谁,你思考什么、感觉什么、做什么、你爱什么—就是你专注的总和。
早期学时间管理多半是技术面的东西,像怎么列待办、排程、设定目标,但现在的我会觉
得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专注完成自己在乎的事”。而这可说相当符合深度工作所提倡的
观念。想来这个时间点读它似乎正合适。
在这分心时代,专注是可贵的资产。最后就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在乎的事,“深度”地实
践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