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横山秀夫《高度狂热》做新闻的倔强与骨气

楼主: Addidas (天堂 地狱 一线间)   2023-05-11 10:22:38
网页好读版:https://vocus.cc/article/644dc422fd89780001693bb8
横山秀夫的《高度狂热》是借由记述发生于1985年8月12日史上单一飞机死伤最多的空难
事件,道出专业新闻记者的酸甜苦辣秘辛,以及面对职业道德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故事。
没有航线行经的群马县,突如其来的传来噩耗—飞机坠落于此尸横遍野。在地方北关东报
任职的悠木,被临时指派为日航空难统筹主编,因而缺席了与同业好友安西一同攀爬冲立
岩的行程,没想到处理这系列报导开启了一场度日如年的腥风血雨,成为生命中的转捩点

大久保连赤与日航123空难
记者从业生涯中,值得拿出来说嘴的功绩自然会成为给后辈下马威及同行间卖弄的话题。
在群马县过去发生的重大两刑案合称“大久保连赤”,曾采访参与的资深记者们,常因此
骄矜自满,而现在这起空难事件,无疑将取代昔日的风采。在日本业界前辈制度至上主义
的国家,若让同侪及后辈掌握这次机会,则自己地位相形见绌,故粕谷局长牵制悠木前往
现场采访,美其名是坐镇本部整合各方消息的指挥中心,实则避免晚辈们群起效尤恐引起
行政职继任空缺。报社内的权力关系也因局长、次长、众多部长各据一方时常角力,涉及
理事派与社长派的内部斗争,使得在抉择过程不是进退维谷就是腹背受敌,力排众议就会
因此交恶。
新闻的价值在于与时间赛跑的截稿死线,派往事故御巢鹰山的人手力有未逮,不是唯诺怯
懦无法克服山势的险峻,就是因老骨头的忌惮隐瞒而错过了让自己留名历史的大好机会,
夹在中间的悠木就成了众矢之的,就算积极争取抗议或事后解释难力挽狂澜,犹如哑巴吃
黄莲。第一线及第一手的消息只有亲临现场才能体悟的震撼,成为了报业年轻人脱胎换骨
的养分,写出的杂观被挤到不起眼的版面更有被糟蹋的溃败挫折感,无疑打击基层士气甚
钜。
虽说读者是衣食父母,但掌握经济命脉的财团及政治人物才是媒体的宠儿,跃上头版不只
是早期的规划与金额挹注,更是多方请托与互利共生的结果,一时不察的悠木恣意撤下广
告,引来反对派大做文章的机会。后续还有议员跟空难进度争夺头条版面的难题,由于“
文化流氓”饭仓理事不论如何都能藉题发挥,宛如父子骑驴窘境,燃起的热忱也逐渐消退

开会的本质原意是沟通妥协,但利害拉扯演变成委曲求全,或男人争锋相对的竞技场。是
否采用部下探来的独家消息、终战纪念日的时效性取舍、空难专辑深入报导、出书的计画
与杂志同质性区隔、免费赠阅受难家属做法、读者投书与伦理道德的牴触等,都钜细靡遗
的表现在各个段落,考验著决策者利欲薰心还是把持职业尊严。理想终究是美好的,现实
中因为拿人手短、吃人嘴软,鱼与熊掌当然无法兼得。
悠木面临数次重大心境的转换,一次是受害家属索取报章的无助,从遗孤的眼神看到童年
时的自己,才改弦易辙想出了两全其美的折衷作法。另一次是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宁可
舍弃独家报导的美好果实,践踏了舍身奋斗的同仁也不愿刊载可能误传的舱壁破损消息。
还有次则是过世后辈的姪女登门造访,怨怼之余留下了人命有贱贵之分的针对性投书,几
经思量还是照实刊出,差点因此被扫地出门,“一生悬命”的敬业态度堪称业界良心。
时走今日,好好撰稿有望角逐普立兹奖、卓越新闻奖、报导文学奖等,但考量到政治正确
与前途饭碗,容易作茧自缚或刻意规避,写出的东西多是上层编修润饰后的内容,或用团
队名义提出,而怀有信念与悠木共同进退的,不是被劣币逐良,就是像安西一样成为弃子

家庭的分崩与结组
相比职场上的叱吒风云,悠木的家庭关系处理得如履薄冰,原生家庭的欠缺关爱,使得性
格刚烈的他容易动气,生为人父面对青春期的子女,沟通异常尴尬。持续植物性状态的安
西之子燐太郎,悠木揽下了照顾好友儿子的责任义务,同时也利用其成为维系家庭情感的
润滑剂。多次悠木在照顾燐太郎的过程,找回自己想对待儿子的方式,也扫除事业上面临
困境的阴霾;对他而言,燐太郎就像另一个儿子,对彼而言,悠木则像另一个父亲,伴随
双方度过人生中艰难的时期。在调查安西出事前的行踪,意外得知登山时期内幕与其上司
交派的任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邀约攀登恐是克服心魔的一种方
式。日文连太郎字首与结组同音,临时改为燐太郎想必也是安西对自己及孩子的一种温柔
,放下对登山的向往执著与不堪回首的遗珠之憾。
征服罣碍与冲立岩
Climber's high是指攀爬过程亢奋到极限,恐惧感麻痺的状态,因多巴胺及内啡肽的分泌
而有暂时性的心情愉悦、延缓疼痛效果,便于沉浸眼前事物。日航空难事件对悠木而言就
是充满挑战的冲立岩,可惜人微言轻、孤掌难鸣,际遇像新闻界的半泽直树令人扼腕。
爬山就是为了要下山。
出自安西口中,蕴含对已故山友的歉疚,也是对自己事业的决断、更是另种精神寄托。无
法登顶与失约的挂念,萦绕悠木的心头十数载,攀岩是结识的契机,亦是影响生活与工作
的一环。年过半百再次挑战嶙峋峻峭,是种对自己、对安西、对孩子们的一种交代,不失
为一种沟通方式。有的人下不了山,有的人无法上山,就像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翻
越山岭之后的心境,势必分外踏实、更有韧性面对严苛试炼,关关难过关关过、处处无路
处处路。
首发于读墨˙阅读最前线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3-05-12 21:5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