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翻译书的品质会因为定价而改善吗?

楼主: ostracize (bucolic)   2023-04-30 22:10:10
台湾翻译出版业现状观察──网络阅读笔记
2018年4月15日
台湾翻译出版业不时因为品质问题而引发批评和争论,最近便有两本书颇受注意,事件背
景可以参考这篇〈书籍误译怎么办?浅谈近期历史书籍翻译争议〉。
丁连财先生的批评非常尖锐,业内人士看了大概很不好受,但有值得重视之处。因为经验
有限,以下两段针对整个业界的批评有多准确我无法断言,但我觉得至少指出了值得重视
的现实问题:
//台湾翻译界除了小比例程度优异且认真并爱惜名誉者的译者之外,普遍素质低劣,可说
是阿猫阿狗、张三李四都在从事翻译。出版社编辑的语文程度与知识水平普遍低落,若是
遇到翻译书稿,根本没有核对原文判断翻译对错与优劣的能力,于是只能看中文做一些顺
稿与断句和改错字的低阶工作。如果程度稍好又用心的编辑,可以做到把专有名词统合整
理一致,并做出英汉对照表。但是,即使是这种中低智能的工作还是做不好,因为不认真
且不细心,只求蒙混了事。这些译者与编辑没有德国人与日本人那种敬重出于己身作品的
荣誉感,也不具备人家的meticulous态度,只能说是又笨又懒。
译者与编辑的素质原本就不佳,又只求交差了事,只想打混摸鱼,产品的品质必然低劣。
他们吃定购书者没有能力挑出错误,而即使有能力严正指出错误者也只敢怒不敢言,因此
一再以低劣产品欺负消费者。台海两岸一缸子大烂特烂的翻译书籍,验证了这个死烂劣等
民族一贯缺乏荣誉感与责任心的基因遗传。//
学界问题
译作品质出问题,有时是因为译者和编辑不熟悉译作涉及的专业领域。这问题相当棘手,
因为现实中懂专业的人往往不是很懂翻译,懂翻译的人又往往不熟专业领域。被批评翻译
有问题的《帝国的太阳下:日本的台湾及南方殖民地文学》,译者其实就是该领域的学者
,“翻译这档事”这么说:
//到头来,这译事又是一桩漠视翻译之为重要专业而闹出的轶闻。别再妄想了!领域专家
,哪怕是学界教授,不见得就能做好翻译。踏实落实译者筛选,搭配必不可少的审译,用
更好的待遇吸引并留住真正可靠的人才,这才是正途。//
但要找到可靠的人审译,岂是易事?丁连财先生的网志就有译过四十多本学术著作的读者
留言:
//我以前翻译的书,送到国立编译馆(现已裁撤),国编馆交给博士教授审稿。我承认也
感谢有些教授纠正我的一些小错误,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审稿博士无知无耻胡闹,硬是要
我把我翻译对的,根据他们的看法翻译为错的。英文长句子,译成中文,应该切成两句或
三句,才会口语化,但是有的审核教授硬是命令我翻译成语法不中不西的长句子。让读者
读不懂,才能显得很有学问。往事不堪回首,十多年来我不翻译书了。//
丁连财先生也谈到他接触翻译研究所教授的经验:
//我后来在翻译研究所任教,发现一大堆教授都是英外文系转任的,而且根本没有翻译实
务经验。他们避开自己短处的方式就是搞一大堆翻译理论,大谈很玄的东西。//
翻译与学术研究是不同的专业,而在现今的学术体制下,翻译工作不受重视,难得对翻译
有兴趣又有能力的少数学者,也往往因为受制于体制的束缚,无法投入大量心力在翻译或
审译工作上。
编辑问题
陈颖青先生认为译稿出问题是编辑有问题:
//对我而言,翻译稿出问题就是编辑有问题,编辑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逻辑很简单,你
的工作方法没问题的话,从一开头就不会找到不适合的译者。要不然一开头就找了不适任
的译者,后面要出错不是必然的吗?
译稿出问题真不必怪译者,那个发包的人才是凶手。//
他有一套“老猫发译指南”,基本上就是要求译者试译并仔细审阅试译稿,避免发稿给不
适任的译者。对此我两年前曾有文章简略讨论,基本上是认为理念很好,但实践起来仍面
临难以克服的障碍,例如负责发译的人可能没有能力判断译文是好是坏,而且编辑有时无
法坚持要求试译,因为老板已经指定了(可能有问题的)译者。
丁连财先生说很多出版社编辑“根本没有核对原文判断翻译对错与优劣的能力,于是只能
看中文做一些顺稿与断句和改错字的低阶工作”。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译者可靠,这
种编辑通常问题不大;最令译者头痛的反而是编辑或外包审稿人自以为能力了得,而且非
常勤劳地改稿,结果把许多正确的译文改成错误的、通顺的译文改成别扭的。针对这问题
,我写过多篇文章。
译者要避免译文被别人乱改后出版,理论上有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要求审校编辑改完的
译文,但译者可能必须为此付出数天的无偿劳动,不是所有译者都愿意或负担得起;有时
出版社因为急着出版,也未必愿意这么做。此外,我觉得译者期望审校者有足够的专业能
力,体会译者的用心,尊重译者的心血,是非常合理的。如果你认为译者交来的稿子必须
逐句细改,才对得起读者,这种译者还值得合作吗?
诱因问题
职业译者不时看到许多人说翻译工作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社会实际上并不重
视翻译工作,往往低估这种工作的能力要求和辛劳程度,因此不愿予以足够的尊重。难怪
台湾翻译学家单德兴受访时提醒对翻译工作有兴趣的人:“如果翻译当成兴趣来投入,那
很好。但如果要将翻译当成职业,社会对译者的态度和待遇都欠佳,要先有心理准备。”
单德兴在那次访问中谈到译者的窘境,说得很好:
//无论是翻译一般书籍或诗作,译者绞尽脑汁,将原文文本转化之后,赞叹与荣耀常尽归
于作者,译者仿佛隐形一般不被看见。然而,当翻译有缺失时,译者责无旁贷,成为众矢
之的。这是翻译人常面临的窘境。此外,台湾社会普遍不重视翻译,许多人以为只要有
Google、字典在手,翻译不是大问题,甚至会有“无法创作,才从事翻译”的刻板印象。
//
傅瑞德转贴丁连财批评劣译的网志时,也提到严厉的批评可能令译者对艰深的书却步:
//一方面我很想说,翻译不容易,而且现在翻出来东西能看的人已经不多了;这样要求下
来,恐怕以后没什么人敢翻深一点的书了。//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劣译,原因可能与翻译工作的这种特质有关:
//马虎了事不会有太大损失,精益求精也不会有太大回报。这类工作者精益求精,并不会
得到旁人金钱、荣誉上的回报。//
在台湾当书籍译者,确实面对艰难的环境,包括收入不佳(相对于付出的心力而言),有
辱无荣(译作好看功劳归作者,译作有问题则译者首当其冲),以及拖欠稿费(通常交稿
后四个月至半年才能收到全部稿费)之类的问题。当然,出版社编辑以至整个出版业的处
境也都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业界难免会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能力够好的人即使做翻译
,也可能不译书)。
我们对各种专业都有某种起码的要求,翻译出版也不例外。针对达不到起码专业要求的表
现提出批评,即使言辞尖锐,只要有根有据,业界也应重视。但大家批评某个业界时,也
应注意,其普遍表现涉及整个业界的生态,背后有难以处理的复杂原因,不纯粹是少数害
群之马的问题。大家都说翻译和出版工作重要,但整个社会实际上对它们有多重视呢?台
湾文化部可以补助蔡健雅演唱会830万元(台币)、S.H.E成军15周年特展500万元、陈绮
贞创作展800万元,对重要著作的翻译工作又有多少补助呢?如果一个专业的表现主要是
靠业内人士的热情和奉献在支撑,你认为它撑得了多久呢?
【最后要补一句:尽管台湾翻译出版业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个人认为论翻译书的品质,台
湾整体而言目前应该仍是胜中国一筹。】
http://victranslates.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15.html
作者: richardplch (小路)   2023-04-30 23:13:00
台湾连翻译认証都取消多年了,遑论重视。
作者: skyviviema (天泽)   2023-04-30 23:16:00
多年前听闻某家出版社总编还特别要求编辑不能懂外语怕译文被翻译腔污染 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XD
作者: u803057 (803057)   2023-05-01 06:36:00
别说翻译审稿了,连老书纸本转电子版的都没校对
作者: applewarm   2023-05-01 21:46:00
把很多面向的困难点都指出来了,越看越绝望
作者: bibigaga (毕毕尬尬)   2023-05-01 22:41:00
18年时台湾翻译可能略胜一筹,但23年就输多了
作者: sova0809   2023-05-01 22:53:00
以前是繁转简 现在是简转繁 甚至书系没了 只能去买简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