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deeve (风霜落)
2023-01-24 20:22:44Blogger图文好读版: https://doctorhsia.blogspot.com/2023/01/SlidingWindows.html
《流寇与创新者》--多重宇宙的无限选择,最终塑造了一个强者
从网络上查询到,林宜敬博士迄今,共有三本著作。
一本是《椰林大道的棒球传奇》,是一群台大人的合著,因为林博士在大学求学时,不只
是学霸,还是棒球校队的三垒手;一本是《为什么三岁小孩都会说英语——而我却学不会
?》,此书我是从图书馆借来看的,同样深受启发,也激励我在“折返点”上岸阶段,看
能不能用林执行长所提倡的方式,好好锻练我那贫弱的语文能力了 ^^a
第三本,就是最近问世的《流寇与创新者:林宜敬的怪奇求学与创业生涯》,在拜读林博
士这本大作时,相较起前次传记征文写雷倩的《带剑江湖》,这回还真是扶著下巴读完的
!!
林执行长在自序中说,在创立的软件公司上轨道后,身为老板的他,仍然是早到晚走,但
不太敢离开自己的办公室--怕自己的出现会带给员工压力--因此,窝在办公室的这段
时间,除了“写程式”以外,也就开始写起脸书啦 XD 我是在棓哥公布今年一月的征文活
动时,才开始追踪起林博士,而等书寄来之前,看着他天南地北的文字,还真的对于这位
神人前辈,越来越感兴趣了起来 ^^b
《流寇与创新者》是印刻文学将林博士的脸书及报章杂志的专栏文章,进行汇整后系统性
编排的读物,整本看下来,敝人对于“强者是怎样炼成的”,算是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林宜敬博士,父母两边的家族都是有头有脸的书香世家,可说是出身名门。他自己也十分
争气,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资优班、建中、台大资工、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美国
布朗大学电脑科学博士;书中同时提到他棒球、网球、足球、篮球(大学时还曾跟秦汉斗
牛!?)都有涉猎,而且还都闯出一番成绩(他在文章里甚至怀疑自己是博士体保生 XD
)。
作者拿到博士后,顺利进入当时业界最有名的 IBM 华生研究中心(看了维基百科的介绍
,感觉像是另一个贝尔实验室),同时也与交往的女友结婚了,林博士有着体面的工作及
稳定的家庭,接下来就该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吗?作者惊觉不是,接下来是新一轮
的残酷竞争--华生研究中心里面满满的几乎全部都是博士(包含五个诺贝尔奖得主)-
-他最终决定“不要跟那些爱读书的神经病计较”,在一个月后离职,回台湾做他想做的
事情“写一些程式来改变这个世界”。
读到这里,身为读者的我,不禁会想,留在华生研究中心,拥有大公司给的丰沛资源,还
能跟牛人们一起脑力激荡,难道“改变世界”的机率,不会更高一些吗?
※ ※ ※ ※ ※ ※
--[多重宇宙的无限选择]--
书中前半段,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人物,是作者在念博士时的同学,瑞典人思凡。
思凡大大也是拿全额奖学金念博士的强者,而在念博士的第二学期,发现自己对艺术的热
爱,决定放下学业转往雕塑发展,当时的指导教授和系主任颇受震惊,仍接受他的决定,
系主任还帮在离开美国前想去当森林巡逻员的思凡,写推荐信去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
),更惊人的是,思凡在瑞典的母亲不只没有阻止他,还寄了件巡逻员的衣服给他(!!
)。
退学后的思凡,跟林博士仍保持联络,他跑去西西里岛捕过鱼,也真的回瑞典找了份职业
艺术家的工作,很可惜的--他没有艺术的天分--最后他还是做回写程式的工作。
这段故事让我跟老婆讨论了很久,我们都认为,拿着全额奖学金的思凡,即便对写程式已
没有兴趣,仍应该把博士读完再说--毕竟这份奖学金代表着他多年来的努力--他的放
弃,不只是对于自己过去的否定,也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有多少大学硕士生想要这份
奖学金呢?),或许他可以选择在拿到博士后,用业余时间追逐自己的梦想?
书中提到另一个华裔美国人内特,在差不多时间也放弃念博士了,当时他的爸爸、妈妈、
祖父特地从印第安那州飞到学校来劝阻他,后来没有成功,休学后的内特去了硅谷,成为
很快乐且很有钱的工程师。
作者在念博士的期间,姊夫也劝他赶快休学来趋势科技帮忙,作者因为还是想读完博士,
从而介绍了两个同学和 S 先生(我合理怀疑这尊是前文的内特)去上班;结果,趋势科
技就这样匆匆忙忙的赚了几亿美金,几位被林博士介绍过去的骨干员工,也都分到几亿台
币的股票身家(文中提及,林博士在写完博士论文后也有协助架构线上邮件服务器扫毒系
统,但因为贡献不多,分到的钱也不多 XD)。
选择中止学业,勇于追求梦想的思凡,没有博士学位,兜来转去好大一圈,仍然还是在写
程式。
选择休学进入职场的 S 先生,虽然没有博士学位,但早早进入职场,却赚进一辈子花不
完的积蓄。
选择继续深造的作者,顺利拿到博士学位,而如果他选择休学,进入趋势科技成为总经理
(张创办人第一次邀约时,公司只有三个员工,就他的表姊与夫婿和另一位表姊 XD),
趋势科技应该会更早成功,而林“硕士”有大概率会比现在更有钱,至少是“更早”有钱
XDDD
※ ※ ※ ※ ※ ※
人的一生就是如此有趣,当时看似正确的选择,之后回头看看,可能有待商榷;在旁人看
来冲动甚至鲁莽的决定,或许经过时间验证后,是相对更为合理的选择。
然而,人生当中不会有完全“正确”的道路;甚至所谓的“合理”,也只是在大众的观感
之中才成立--有钱、有身分地位、受到众人的关注与赞许;最好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
※ ※ ※ ※ ※ ※
“台湾是我的家,而回家是不需要理由的。”--台大李琳山教授
“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埃米尔.左拉
※ ※ ※ ※ ※ ※
--[最终塑造了一个强者]--
综观全书,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作者人生的每段经历,也都对于他未来的创业有所帮助
;诚如序中陈怡桦女士所说的“Sliding Windows”,越往前走,就越加地达到了智者吴
军在《格局》开篇所提到的“叠加式进步”--
努力拿到的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在迷信学历的台湾,可说是很好用的敲门砖。
从 IBM 华生研究中心登出前,林博士看到了全世界强者聚集起来做研究的盛况,而在这
个极度崇洋的小岛上,这个“前研究员”的头衔,在业界也是同样好用的烫金招牌。
在岳父的电脑公司当上软件工程部主管职,或许让作者体认到“彼得原理”的可怕,以及
“换了位置也会换脑袋”,因此决定未来的公司团队成员要“贵精不贵多”。
甚至很多人不太会想回忆起的兵役年代,文中也有提及!林博士扎实地当了两年兵(当时
的海军陆战队和伞兵要当三年 @@),他的军旅生涯充满欢(嘲)乐(讽),我想这段“
经历”想必也让林执行长对未来会常打交道的台湾公部门,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吧 XD
终于来到趋势科技负责新产品研发,作者不只在网络泡沫前赚到了第一桶金,在 2001 年
泡沫破灭时,作者可能也就深切地体会到:只会跟风随潮流抢赚快钱的“流寇”,会被时
代筛选掉;而看清未来趋势,愿意守住孤寂,结硬寨打呆仗的,才是真正的“创新者”。
在网络泡沫后,原本林博士在留职停薪时,想带老婆去环游世界,而老婆正好在此时怀孕
,计画也只能中止;这段期间作者写出来 MyET 的程式原型,在亲友的鼓励与投资下,他
开始创业。
林执行长的创业,起初不只是辛苦,还非常痛苦,因为林博士先前的生涯,正好没有销售
的经验,因此他踩了很多坑,吃了很多亏,深切认知到狼性的中国大陆,是个必须远离的
魔幻国度 ORZ
几年过去,公司撑过来了,经营上了轨道,开始盈利赚钱。终于,林执行长可以安心窝在
办公室里写程式了~~(咦)。
※ ※ ※ ※ ※ ※
林宜敬博士与瑞典人思凡一样,都是天选之人,他们的天分都是在于“写程式”;林执行
长目前早已功成名就,而同样兜来转去好大一圈,仍然还是在写程式。
我想两人的差异点,首先就在于有没有认清自己的天赋与未来的目标:如果相互匹配,人
生相对比较直观,如果不相符合,就会走得比较颠簸。而我们也必需知道--直观的大道
,不一定轻松;颠簸的小径,也会有其动人的景致风光。
书中有提到一个英国企业家与帕劳渔夫的故事,而我想这俩人在钓到鱼时的心境,还是不
同的:企业家是在财务独立之余,把钓鱼当成娱乐;渔夫即便享受钓鱼时光,仍然还是有
著“今天必须钓到鱼,不然无法养家餬口”的压力。
若现在的林执行长,能够遇到当时在西西里岛捕鱼的思凡,就算林博士知道自己有着相较
起老同学更多人生的余裕和选择机会,我相信,他也只会朝着思凡点头笑笑,如果彼此有
空的话,还可以聊聊各自在路上看到的风景--而不会像那位失礼的企业家,想要指点渔
夫的人生!
※ ※ ※ ※ ※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濠梁之辩
“当上老板之后,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我高兴写程式就可以写程式。就算有人要笑我,
我也可以不理他们。”--林宜敬博士.《令人难以理解的软件工程师生涯》
※ ※ ※ ※ ※ ※
--[我的 AI 绘画之旅]--
在拿到实体书之前,除了追踪林博士的脸书外,我还去尝试了 AI 绘画。
因为我对于这位自己动手写程式又会“美编设计”的林执行长感到好奇,还有看到这篇《
大家赶快进到元宇宙哩,重新去过我们 20 岁的屁孩生活吧》后,深深钦佩身为五年级生
的作者,仍有着勇于尝新的动力 ^^b
电脑绘图,对于我这个门外汉的门槛太高了,而正好近日 AI 绘画甚至比元宇宙还要火爆
,所以敝人就跳进去研究了一下,本文的封面图是一开始时,用“流寇(Roving bandits
,这似乎比较像美国西部拓荒时期的公路劫匪,但当时想不到更好的英文单词了 XD)”
加“创新者(Innovator)”做的,左右两边是 MidJourney,中间上方是 DALL.E 2(别
问我为啥中间会跑出一个奇怪的单词,我也不知道 XDDD)。
逐渐在网络上查了一些教程,其他软件如 NightCafe creator、Stable diffusion 甚至
只有一大串代码的 Disco Diffusion,我都去试了一圈,最后选用 MidJourney 做了文中
的另外几张插图,其中花在制图的时间,不会比找 CC0 图片或者扁平化制图来得短(AI
对于我写出来的文案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 XD),而用起来最趁手的 MidJourney 有其免
费使用的次数限制(我在摸索期就用掉原本帐户的全部扣打,所以我还特地再注册了一个
Discord 帐号 ^^a),所以未来应该也不太会再用 AI 绘图了--除非有更好用(而且
免费)的爆款程式--而我想,正如林博士(还被变态骑在肩膀上)的元宇宙之旅一样,
有时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看完全书后,我也才终于了解,林博士回台湾真正想做的事情,首先是“写一些程式”,
再来才是“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大多数人,当然不太可能有像林博士那样的家世和天才纵横,因此,我们需要扎扎实
实的踏好每一步,打好手中的每一张牌,并且,尽量愉快地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既然我们普通人离不开每日钓鱼的过程,那就,享受钓鱼的时光吧:D
※ ※ ※ ※ ※ ※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威廉.詹姆斯
“尽力而不过头,随缘而不敷衍。”--林仲院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