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胁》读后心得:过去的稳定是例外还是常态?
末日博士谈未来经济的十大趋势与生存法则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megathreats/
通膨趋缓、股市上涨,就代表景气即将好转,真的是这样吗?史上最大债务危机可能即将
到来,你知道吗?社会人口的高龄化、科技的自动化反而会让生活成本逐渐增加,为什么
呢?许多威胁正在我们眼前上演,正在酝酿着一场我们意想不到的危机。
这本书在说什么?
《大威胁》的作者是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Nouriel Roubini),他曾经成功预测
2008 年美国的次贷风暴,在市场上被大家称为“末日博士”。最近他写的这本书,就是
想大声呼吁人们重视正在发生的“十大威胁”,因为这将会引发史无前例而且更动荡、更
混乱的危机。
书中从债务的角度出发,描述为什么“现在”的债务危机跟“以往”有所不同,且因为债
务的关系,会连带造成更大的货币和通膨危机。而许多国家在面对这种金融危机时,反而
正在采取更民粹和保护主义的方式,以“去全球化”的手段试图恢复旧有的荣光。这种看
似顺应民意的作法,却会造成未来更严重的动荡(而人民却不自觉)。更严重的是,这些
威胁会再加上地缘政治角力、科技影响就业和气候变迁等三种问题,最后导致连锁效应引
爆极大的危机。
作者认为大多数人不仅毫无警觉,甚至乐观期待疫情过后就能回到原本的工作与生活,这
可能是很大的误判。
从债务开始
最近大家对“通货膨胀”应该很有感,食衣住行等消费都一直在涨价。像我自己每天在家
煮饭要去采买食材,都很明显感觉到物价的涨幅比起往年来得大很多。然而,除了通膨之
外,如果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停滞、甚至开始衰退,会发生什么情形?那就是“停滞
性通膨”。
你或许会感到好奇,这种情况在以前曾经发生过吗?还真的有。作者提到在 1970 年代的
美国就发生过“停滞性通膨”。但透过持续举债、创造就业机会、中国变身成为世界工厂
,再加上低利率的环境,接下来的 30 年世界是稳定的低通膨和经济成长。
但是,自从去年以来,已开发国家经济体的通膨就一直在上升,而且全球经济成长已经放
慢脚步,大多数已开发国家的经济体可能陷入经济衰退。但是这一次跟 1970 的情况不一
样,现在公、私部门的债务比率已经大幅膨胀。全球债务从 1970 年代占全球 GDP 的
100%,到 2022 年底占比为 350%,成长了 2.5 倍。而现在各国央行持续升息,对已经负
债累累的国家、企业和家庭造成更大的债务压力。
以前国家透过持续举债的做法,在不久的将来即将碰到大问题,那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将
导致更大的债务危机。
人口结构的差异
书中提到许多新兴经济体的人口逐渐老化,开始造成退休基金和医疗健康保险陷入负债。
作者说:“从已开发国家的经济数据中也可看出一个极为凶险的失衡现象。愈来愈多的国
民所得,须拿来用在维持退休人口生活,而不是用在年轻工作者身上。”具体来说,按照
目前的政策继续走下去,未来的社会福利将会无以为继。
作者举美国为例,像是以前在 1935 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案和 1965 年的医疗法案,让退
休劳工可以享有退休金和医疗照顾的保障,即使日后的退休人口增加,只要劳动力持续成
长,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进来,让这些社会福利制度能够维持运作。 但是到了今
天,随着人口高龄化,这种立意良善的政策却成了陷阱。
书中写道:“更长的平均余命,更新的医疗技术,曾经是有远见卓识者期盼的梦想,现在
却成为了梦魇。先进经济体建立社会安全网时,许多劳工还无法活到法定退休年龄。那时
候没有人能预测,维持这个社会安全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然而,人口结构不只有老龄化的问题,还有科技进步造成的失业问题。
科技演进的影响
随着 AI 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现在愈来愈多的产业的就业者即将受到冲击。像是最近很
红的对话机器人 ChatGPT 就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因为他能够用人类看得懂的自然语言跟
我们对谈,甚至可以流畅地回应各式问题、解数学方程式、写出学术文章、写出电影剧本
、检查和调整程式码、和根据你的问题来解释事情给你听。想像一下当对话机器人都能做
到这些事情时,人类的价值还剩下什么?
书中则提到更实际的例子,有一栋 3D 打印的房屋在纽约正式出售。用来打印这栋房屋的
设备,外观像是机械手臂上拿着一把巨大热熔胶枪,由电脑操作,喷出一层又一层的液态
水泥来盖墙壁,并留下门窗的空间。这栋房屋的结构在九天内就建造完成,只用了两名工
作人员监看设备,成本只有传统房屋造价的一半。
作者提醒我们:“技术创新的特色是资本密集、更高技术和节省劳动力。如果你拥有机器
或是前 5% 的资本拥有者,AI 将会让你更富裕且更具生产力。但如果你是低阶技术的蓝
领阶级,或甚至中阶技术的蓝领或白领劳工,AI 都将使你的工资减少,并逐渐取代你。
”
拥有低阶或中阶技能的制造业或其他工业的劳工,有可能失去原本制造业的高薪工作,只
能在低附加价值的服务业找到低薪工作,像是在速食店做汉堡……等等,说不定哪天连做
汉堡也会被机器人取代。
整体的趋势演变
作者指出:“危险清楚可见,只是我们视而不见。”像是现在的的金融体系杠杆开得更高
,社会的贫富差距更悬殊,现在的先进武器比以前更加危险,走民粹路线的政治人物有更
多管道去接触和操弄社会群众。气候变迁的恶化速度已比往年快出许多。书中的这段末日
预言已经是进行式:
劳工和工会失去保护中产阶级的力量;税制和法规帮助有权势的大企业和商业利益所有者
,使得政策较偏袒资方而非劳方;在感觉不被需要的社会里,没技术或半技术的底层阶级
,饱受没工作、没储蓄或没希望的煎熬;有钱就有政治影响力;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科
技公司不受限地攫取极大权力,控制消费者和其他公司;算法取代人类的劳动力,最终
可能淘汰人类;因为气候变迁,海岸城市终将被淹没;愈来愈多的农地遭遇旱灾,逐渐干
枯;司法系统关押了数以百万计的贫穷美国人和弱势族群,但没有提供计划帮助他们重建
生产能力;社会结构的不公平孕育出民粹主义。
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两部作品,第一部是我之前分享过的科幻小说《极限返航》,描述当人
类遇到存亡危机时,各国齐心协力共同投入资源,遵循科学家的指示希望能共同度过难关
。第二部是前阵子很热门的电影《千万别抬头》,当彗星就快要撞上地球的时候,政府高
层和企业菁英反而含糊其辞,不愿意让人们知道真相。第一部作品的画面美得不像真的,
第二部作品的丑陋反而更接近真实。
后记:过去的稳定是例外还是常态?
《大威胁》这本书的脉络很清楚,主题涵盖了经济、金融、社会、政治、科技和环境,引
导读者一步一步前进,让我们看懂很多即将发生的危机,并且了解背后的成因和与以往的
差异。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作者并不像许多人批评的那样悲观或喜欢“唱衰”,我
认为他正在做的,只是有事实根据的提醒和建言。
他阐述的是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实,而这个事实显然不符合我们想要的方向——比较美好
的那个方向。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提问”,如同作者所说:“会不会过
去的七十五年只是例外,而不是常态?会不会过去四分之三个世纪的稳定,让我们误以为
未来几十年也会这样继续走下去?会不会我们已经遗忘一个世纪以前的历史教训?”
对掌权者而言,这本书的内容或许中肯、但不动听。对于市井小民而言,这本书的内容或
许真实、但令人感到无力。作者希望他自己能敲醒警钟,提醒大家不要一直按贪睡键。只
是令人更担忧的是,装睡的人叫不醒,人性或许才是最大的威胁。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3-01-19 08:48:00那这本书的观点是反对发展 大量雇用人力 还是赞成低成本降低使用人力?
作者: Misscat16868 2023-01-19 08:55:00
为什么2008次贷风暴可以预测我很纳闷?这是行事历的计划之一吗?不然为什么可以预测?
作者:
mapabeyb (╮(﹀_﹀")╭)
2023-01-19 09:04:00其他观点不清楚,不过3D打印的房子绝对不会是未来趋势的
作者:
helicer (莱克阿伯)
2023-01-19 09:40:00结论:能不买就不买,每天跑步,辞掉意图取代人类的工作
不管论点为何,只要我们不能放弃科技,那就只能继续下去,爆掉就大家一起承担。
哈欠 这人也就预测过一次 接下来每年都在喊大崩盘每年被打脸
作者:
arsl400 (dark hatter)
2023-01-19 21:19:00看到AI那边就看不下去了,外行人在那边装懂要谈预测次贷风暴,黑天鹅作者也算阿还有千万别抬头是前年
作者:
mapabeyb (╮(﹀_﹀")╭)
2023-01-19 22:20:00预测经济危机很简单,你只要每年都说有危机就好总有一年会中的
大卖空就是讲预测到08次贷风暴的那群人啊只是没预测到撑到08年才爆 但他们已看出有问题
作者:
yijhen (大雨)
2023-01-21 14:28:00哇~这本书在我的购物车欸,突然不知道要不要买了
这个人预测失败超高,还有人相信?坏掉的钟一天也会准两次他预测成功一次,但失败更多次每年喊空,总有一次让他对当然不否认如大卖空的原型人物有猜到,而且绩效也还行但这个人真的是年年喊空
这本在诚品翻阅后,已经列入购书清单里XD看完这本之后,再阅读大债危机觉得许多不明之处豁然开朗
作者:
arsl400 (dark hatter)
2023-01-25 14:19:00楼上你去看21世纪资本论应该什么都开朗了邪恶资本主义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