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istoria (常山七次郎)》之铭言:
: 看了一长串讨论之后,我发觉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什么,
: 翻译圈的小圈圈或是出版界的小圈圈这样的问题。
: 也不是哪个学阀才是业内政治正确的问题。
: 而是搞出版,尤其是翻译这个部分的薪资过低的问题。
: 要是译者的薪水可以跟台积电工程师等量齐观,
: 那自然就会有愿意把事情做好的人才,认真从事翻译。
: 然而整体的阅读市场是每况愈下的,在这样的红海市场里面,
: 出版社能维持不倒都已经使尽浑身解数,要花大钱来找强大的译者。
: 那就是额外拉高成本的,基本上没必要。
: 反正我找个张三李四来翻译,和找一个翻译经验20年的老手进行翻译,
: 书卖的都差不多,浪费钱做什么?
个人认为薪资酬劳并非主因,而且不能和科技界资本主义思维相比。
因为,文字工作者和工程人才在养成上有很大的不同。
从事文字工作,一定具备对文字的热爱。
无论是从事创作或者翻译,当成品能够被人捧在手上阅读的时候,
那种成就感不是薪水可以比拟的。
尤其翻译难度比较高的是文学作品,需要有文化知识的素养,是用钱买不到的。
很多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在生活困顿的时候才被创作出来,并非高薪的诱因。
翻译工作者虽然比较偏技术工作,但也是因为对文字语言和思想的热爱所以大量阅读,
长期积累而累积的一个素养,并不是以赚钱为目标。
反观学工程的,打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在探听业界薪资,就是要混口饭吃。
进到大公司就是比较薪水、分红、股票价格高低。
每个人都只是一台大机器当中的零件而已,有市场价格、消耗可以替换。
很多人会亮出大公司名号、炫耀年薪,但很少听说有热爱工作本身的。
工程师都是在拼看谁比较早退休,对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多热情。
回到文字工作本身。好比说有板友发文,甚至经营部落格,很多是没钱赚的。
甚至有些人会去研究语言、翻译诗句,没有赚钱,就是一种分享的快乐。
就是一种对文字思想的着迷,还有一种作品呈现在他人眼前的一种成就感。
所以这个文字工作这个行业,并不是纯粹砸大钱就能找人才的。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但这话却不能套在文人墨客身上。
或者大家可以想想看我们的政府外包的标案,预算有少吗?
常常出现砸了很钱却没有呈现相对好的品质,为何呢?
因为资源被垄断了嘛,钱都花在做宣传的表面功夫。
现在出版业大概也差不多,重视宣传行销大于内涵品质。
不然以洪兰的名气,收到的酬劳会少吗?